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党员干部要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本领

网友发表时间 2510411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中心任务,强调要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202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重点提升服务群众本领。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到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体现的是党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时的清醒和坚定,彰显的是党所秉持的系统观念的理论逻辑与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

一、深刻领会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本领的重要意义

服务好群众,满足群众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与实现路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求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本领。

(一)服务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与实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不懈奋斗、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创新突破和拓展出来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从本质上来看,服务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赞同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归根结底在于其能服务好中国人民,能满足群众需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遵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持续探索将中国特色变为独特优势,稳步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的精神生活、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等现代化目标,满足了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需要。从实践上来看,服务群众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能否达成服务中国人民、满足群众需要的目的,关键在于实践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始终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本领,把群众真正服务好,从而引领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发挥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功能,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与群众需要的服务之间存在部分供需矛盾。为群众服务,第一要义是明确群众要什么,由此而确定为群众服务什么,从而决定了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的服务重心与工作着力点。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在这一矛盾关系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基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供给,决定了实践方向。这一判断指明了新时代人民群众要什么,为人民群众服务什么,从而确定了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换言之,新时代人民群众要的是美好生活,与之对应的就是党要以实现美好生活为目标,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落实到党员干部身上,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满足所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合理合法需要为目标,不断提高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与群众需要的服务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从群众方面来看,新时代群众本身发生了变化,新社会阶层大量出现、阶层分化明显、价值观念多元化、维权意识与能力日益增强、对党的认同从感情认同逐渐转向以法理和利益认同为主,反映在群众需要方面,则体现为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对物质与非物质需要的质与量的要求普遍增长等特征。从党员干部方面来看,部分党员干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对性不足,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脱离群众,集中表现在“四风”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持续多年整治,“四风”问题得到较好纠治,整体趋势显著向好,但在某些方面也依然存在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部分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忽视民生疾苦,当“官老爷”;听不懂群众话语、摸不准群众脉搏、做不到群众心里去;急功近利,把服务群众当作升迁之术,做虚事、玩虚功;不善于组织、团结、凝聚群众,激发不了群众热情,调动不起群众激情,发挥不动群众力量;等等。本质上,以上问题归根结底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作祟,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对党群关系存在认知偏差,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在实践中就易于将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等原本服务于群众的群众工作变成管理群众工作,这也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突出强调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本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准确理解服务群众本领的多维审视与内在逻辑

服务群众是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较于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等群众工作内容,服务群众更侧重于解决群众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是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

从历史方位上看,具备高强的服务群众本领,服务好群众,关系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满足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对拥有土地的梦想,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党的号召下,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党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急迫需要,经过三年努力,恢复国民经济,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巩固与稳定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新中国政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社会主要矛盾为基本依据,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懈奋进,实现了富起来,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新时代,顺应人民群众需要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2050年强国计划,全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群众生活质量持续向好发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中华民族走上不可逆转的民族复兴之路。

从本质特征上看,服务群众本领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拥有高超的服务群众本领。党是从人民中走来的,1921年党成立后,党的二大明确提出“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的建党原则。中央苏区时期,广为流传的赣南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义重”,展现了党员干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优良工作作风。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明确了党的一切工作的价值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就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全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从实践要求上看,新时代服务群众本领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提高党员干部在倾听群众意见、把群众组织起来、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等方面的能力。就党员干部个体而言,影响其高效应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在于愿不愿、能不能、便不便。愿不愿是态度问题,主要由认知、情感与意志组成,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核心,意志则是建立在认知与情感基础上,使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能做好果敢斗争的准备;能不能是能力问题,包括思维、才能等方面;便不便是环境条件问题,包括体制机制、政治生态与社会文化等方面。三个方面密切联系、层层递进,展现了服务群众本领的内在逻辑。

三、牢牢掌握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本领的基本策略

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本领就要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从服务群众本领的五个方面协同把握。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通过服务好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推动历史发展的政党使命。党要服务好人民群众,就必须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存在层面来看,党有赖于人民而存在,是鱼水关系;从实践层面来看,实现人民的利益有赖于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力,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这是指导党员干部服务好群众的根本观点和重要工作方法。

(二)始终保有深厚的群众情感。100多年来,党一以贯之与人民保持着深厚感情,并将其贯穿于一切工作中。而实现共情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对自身方位的正确认识,从而能够主动深入群众,情愿患难与共。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而不尊重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党员干部自我认知的偏差,没有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毛泽东同志说,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兵。习近平总书记说,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并“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我们要牢记党章的要求,把自己真正当作普通群众的一员,培养对群众有真情实感,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做好服务人民群众。

(三)充分做好为群众服务的意志准备。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之所以听党话、跟党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如一以坚定不移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志,带领着群众披荆斩棘,英勇奋斗。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并告诫全党,当前包括脱离群众在内的四大危险依然将长期存在,要求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群众工作意志品质的锻造,要进一步提升意志力的坚定性,坚定群众观,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屈服,诱惑面前不动摇;要进一步提升意志力的独立性,才能不随波逐流,坚决走好群众路线;要进一步提升意志力的果断性,才能审时度势地正确应对复杂的实际矛盾;要进一步提升意志力的自主性,才能做到决策时周密思考,行动时贯彻执行到底,必要时善于控制不良情绪。

(四)持续增强服务群众制度的科学有效性。服务群众制度是激励党员干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保障。相关服务群众的规定广泛存在于各阶位的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中,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此外还有一些专门制度是由国家部委发布的国家法律法规,如《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办法》等。当前,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贯穿于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中。但制度建设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除了重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建设外,还需要关照制度间的关联、协同,进一步思考如何便于施行与执行,确保制度更好发挥保障功能。

(五)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一要善于把握群众利益,这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基础技术,是其他服务群众工作技术能有效发挥的基本要求。二要善于向群众做调查,这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前提技术。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运用恰当的方法,调查出实效。三要善于与群众做沟通,这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互动技术。要选择恰当的沟通主体,全面了解沟通对象,科学设计沟通信息,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运用合理的沟通工具,做到用心倾听,学会营造恰当氛围。四要善于向群众做宣传,这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影响技术。要精准识别宣传对象,准确把握宣传方式,广泛发动宣传力量。五要善于聚集群众力量,这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组织技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吸引群众骨干,由群众骨干引领群众、聚集力量来干群众的事。六要善于化解群众矛盾,这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必要技术。要牢固树立把群众满意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观念,科学把握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时代特点,全面掌握矛盾纠纷化解工具,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25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