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党课讲课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好学生发表时间 3157916

党课讲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同志们: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旗帜和灵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指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一、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指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继承发展一百多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探索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从诞生之日起便将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毛泽东指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和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从战略高度出发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列谋划和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数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中国方案。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导原则、方针及实践要求。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要求“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求“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五个方面作出重大部署,要求“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便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殷墟开展考察。在这两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明确要求“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召,明确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提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逐步展开、渐次升华。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并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文化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

二、不断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伟大实践催生科学思想,科学思想又指导伟大实践,二者相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升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上持续取得创新突破,推动了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阐释,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科学、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另一幅图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与国民教育融合、与人民生产生活融合,让宝贵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发展,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神州大地处处焕发着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人类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自我封闭中实现发展。顺应历史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提倡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从地理意义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层次的共同体,包括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等。从实践意义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方位的共同体,涵盖政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载入党章和宪法,并多次被写入各类国际组织的成果文件。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理念到理论、从愿景到倡议、从双边到多边,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深刻改变着世界文明格局和话语格局。

三、在新的起点上谱写当代华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江山壮丽,人民豪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创造了人类文明奇迹的中华儿女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代华章。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必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其他各个重要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重大创新观点和科学方法论,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和思想魅力;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结合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充分认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准确把握“七个着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及其实践要求。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坚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上下功夫,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提升政治站位、深化理解认同、推进转化落实,熟练掌握蕴含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首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准落实落细,在文明传承和发展中努力创造新的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使中华文明始终保持不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315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