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想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52858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想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想1

全球性生态危机——这柄达摩克利斯悬剑正在当代人类头顶上回荡,给人类未来,投下一抹阴影,由此生态文明应运而生。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讲话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南。

■唯物的立场:从人类共同利益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讨论生态文明问题

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来,一味战胜自然、追求最大利润、过度奢侈消费的畸形工业化结果。仅占世界20%人口的发达国家,竟消耗占世界80%的资源,并给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如今,当占世界80%的人口也要享受工业文明成果时,却只剩下20%资源与满目疮痍的生态环境了。西方如今又出现极端环保主义者,他们反对新兴国家工业化,认为这将进一步破坏地球生态平衡。新兴国家中,也有些人只重经济发展,片面追求GDP高增长率,而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从人类共同利益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讨论生态文明问题,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头顶着蓝天白云,在清洁的河道里畅快游泳,田地盛产安全的瓜果蔬菜……这些是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最起码的诉求。确实如此,一个人每天要吸入18立方米的新鲜空气,要饮约两升纯净的水,要吃约一公斤多的各种安全食物。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就是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称为新陈代谢。

因此,外界环境因素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人的健康与幸福,涉及广大人民的福祉。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这一切,皆是从最大多数人长远利益的唯物立场出发,既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也是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和“天下大同”等思想的反映。

■辩证的观点:主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西方文化片面主张人定胜天,强调用一切科技手段,战胜自然,对自然无穷尽地掠取,以获得更多财富。恩格斯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幸正被言中,这种报复是如此严厉与残酷。印度甘地也曾说过:“大自然满足人的需求绰绰有余,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婪。”西方文化就过于贪婪了。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人同自然、文明同生态、经济同环保是统一、和谐、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许多论述和观点包涵着深刻的辩证观点。这里列举几点:

其一,关于生态与文明兴衰的关系。习近平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确实从古至今,人类文明都发源于生态适中的地域。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消亡湮灭,皆因环境恶化所致,如楼兰古国等。因此,习近平指出,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我们必须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要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意境。他主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东方文化的和谐平衡思想,凡事有度,不可过度。

其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习近平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还形象地把二者的关系比喻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并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他主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今要运用倒逼机制,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这就体现了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间的辩证关系。这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三,关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非常强调创新的观点。他反对走先污染后治理,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要求创新思维。他把环境保护的本质,看成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问题,并主张把环境治理同我国的国情与发展阶段相结合。这就要呼唤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他反对简单的以GDP增长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对产生严重后果者,要追究责任,且要终身追究。现在有些人在计算GDP时,非但未把污染成本作为负面影响减去,却把治理污染的费用作为正面影响而加上去。这种不对称的核算,无疑为GDP增加更多之水分。

■科学的方法: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

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在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也到处闪烁光芒。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和把握。

——系统思维。习近平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以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战略思维。习近平强调,在宏观战略上,搞好顶层设计;在微观实践中,立足于生产全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还要强化制度建设,并以环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底线思维。习近平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就使操作中,具有明确的底线。诸如耕地、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等,皆有明确的红线指标。

——统筹管理。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生动地把人、田、水、山、土、树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从我国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农作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农业生态学作出一种全新的认知与创见,很具学术价值。这可能同他长期在农村锻炼、工作有关。若没有长期的观察与切身的体验,是很难发现这种规律性内在联系的。因此他主张: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这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机构的改革,以符合生态保护的需求。

■深邃的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习近平在巴黎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西方文化主张弱肉强食,零和博弈,故认为利剑优于思想,推崇“武器的批判”。他们以科技利剑,征服自然;以热兵器利剑,入侵殖民地,征服世界,却每每碰壁。东方文化主张和谐共赢,故认为思想优于利剑,推崇“批判的武器”。信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坚持人类与大自然共存,天人合一;人类社会则和平共处,开万世太平。中国既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之利剑,加快生产力发展,但更重视天人合一之思想,重视生态文明意识。中国人崇拜智慧胜过利剑。正如英国当代大哲学家罗素所言:“中国人是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人民。”

西方过于迷信利剑,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走向慢性自杀的危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习近平主张: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总之,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既源于传统的东方文化,又吸收了西方文化,是两者融合再创新的产物,既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但是,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知之非艰,行之为难。习近平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法制等行动来贯彻落实。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保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想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述了四方面关系、具有四方面重大意义(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锚定了生态坐标;深刻阐释了环境与民生的关系,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新的特定内涵;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领;深刻阐释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厚植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深刻阐释和科学谋划,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深刻思考,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果(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徐光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果。一是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特点。所谓“根本性”就是挖根子、抓要害、找关键,即要挖掉存在问题的根子,抓住造成问题的要害,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所谓“开创性”,就是要破除旧思想、克服旧习惯、“创”出新路子,即破除只要发展不要生态、GDP是唯一政绩的旧思想,克服要发展就挖矿找地、要增长就加大开发力度的旧习惯,“创”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所谓“长远性”,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透,着眼于长远性目标,着力于持久性奋斗。二是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力度。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所谓“历史性”变化,就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从来没有取得的成效、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做到了、我们取得了、现在出现了。所谓“转折性”变化,就是长期形成、仍在发展的自然环境的严重问题、发展势头得到有效解决和明显遏制,自然环境状况和发展向好的方向前进。所谓“全局性”变化,就是包括思想理念、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发展规划、工作措施、行为方式、制度法制等事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全面部署、全面安排、全面推进、全面见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庄国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原则和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思想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发展理念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述阐述了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要求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了一条重塑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路径。在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的重要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具体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吴舜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借鉴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思想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所进行的理论创新,体现了理论的创新性、论断的科学性、指导的全局性、影响的长期性、实践的有效性和内容的体系性。一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的新境界。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方略的高度,把生态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我国迈向新时代的文明自觉和自信。四是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想3

9月xx日以来,通过集中学习中央关于主题教育的要求和xx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必须要做到这么三点。

作为一名非党少数民族干部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任务,扎扎实实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一是要认认真真抓好学习教育,原原本本学习好规定内容,使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要紧紧围绕当前我x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立足职能职责,抓好分管联系领域工作。紧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调研课题,多与当地村民请教和交流,广泛征求委员和苏木镇、部门的意见建议,切实找到问题和症结所在,拿出更加完善、更加切实可行的调研成果,尽自己的一份力,争取为x委政府递交一份好的答卷。三是通过在学习和对表对标、征求意见过程中,认真审视自己,精准找到自身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诚心接受各方面监督,一步步整改到位,终生坚持。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想4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三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一部单独论述生态文明的专著,也没使用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他们的生态思想却渗透于他们的所有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人类盲目对自然破坏的行为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必须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是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很多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八大公害”事件,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反思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从《寂静的春天》《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世界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反思不断深入,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 又要为子孙后代保留继续发展的潜力,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 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75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