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爱美丽发表时间 3041520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文化新篇章。习今天我们召开专题党课,就是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抓手,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在特质、价值锚定作出分析,指导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根基与生成逻辑

历史从哪里发端,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从历史与思维逻辑进行审思,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深刻的出场逻辑与历史脉络。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的思考等进行科学总结与守正创新,逐渐孕育生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深远历史脉络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起点与真正理论源头。基于对当代中国现实条件以及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向往的系统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进行了接续发展与时代创新。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文化理论进行持续钻研,将文化的演变规律、内涵特征、框架结构以及价值意蕴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整体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文化根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延续发展五千余年,至今仍闪耀理性智慧光芒的文明形态。明清以来,我国封建制度走向封闭僵化,西方列国趁机疯狂殖民掠夺与中国反侵略斗争接连失败致使中华文明蒙尘。但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深刻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全是糟粕毒素,也留有璀璨的历史成果,他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广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批判性改造与合理化利用的审慎态度,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融通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跨越式发展。

(三)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生成与当代出场奠定了扎实的实践逻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基本确定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合性文化发展原则,同时也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形态这一重要理论成果,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方向选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人民实际需要开启了对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习近平出生和成长于这一年代,深受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的教育熏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西文化交相激荡中坚定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并“为我所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习近平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也参与到推进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之中,他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认知与思考在实践锤炼中逐渐实现体系化和科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12〕,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两个结合”为基本原则推进中华民族文明形态的现代化转型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四)主体力量:习近平深厚文化造诣与崇高价值追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习近平个人科学文化素养与社会现实关切的集中展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习近平本人的文化涵养、理想追求以及他对思想文化价值意蕴的深刻思考。

早在陕北梁家河村插队时,习近平就刻苦钻研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史记》等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据当地村民回忆,习近平当时总会带着书籍去干农活,趁农忙间隙抓紧时间阅读经典著作,“一方面是近平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读书也带给近平无限的力量”。习近平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过程中,为当地公社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深化理论学习并将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青年时期是习近平立志终身学习、关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正定、厦门与福州等地主政期间,习近平特别关注文化事业,他坚信思想文化工作是一个城市或省份蓬勃发展的灵魂性工程。他对当地历史文物保护、文化市场发展以及文化设施完善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在其关心与支持下,当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基层社会文化治理,在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的同时,习近平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于人于国家的重要性,熟知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地方主政时期是习近平将他对发展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思考付诸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孕育萌发时期。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伟大探索,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余年时间是习近平基于中国国情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断,并将之熔铸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使其时代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进而以科学系统的理论形态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内在特征

“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客观评价,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质内容及其内在机理的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性与人民性、民族化与世界化、历史性与时代性以及真理性与实践性四者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四个维度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本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要特征在于其鲜明的政治属性,即推进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指明了党对文化建设事业的全面领导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道路、激活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根本政治遵循。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集中领导确保了我国文化建设道路的正确性。百余年来,正是坚持与维护了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我国文化事业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并行稳致远。

(二)民族化与世界化契合联结阐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宽阔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具有显著包容性的开放思想体系,能够在实践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与宏大的全球视角,既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源远流长的文明成果,旨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与推进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向,又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注重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体性,将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化发展共同体中加以考察,主张在文明的互动交往中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融通结合凸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穿透力

近代以来,历史与时代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诸多知识分子以“古今之辩”的二元对立观点展开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者关系的探讨,严重割裂了文化历史性与现代性的辩证关系。为批判这一错误思潮,澄清文化的历时性特征,习近平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重要论断以融贯性思维和发展性视角把握传统与当代两种文化的内在连通性,指明了文化形态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是历史成果积累与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矛盾统一体。

在新旧文明更迭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代文化使命,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形态是在人类历史坐标轴上进行回溯与展望,这一目标的追寻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既要对历史及其成果进行总的考察,也要对当下及其走向进行构思。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诸多维度都敞现出历史与时代紧密联结的鲜明特征。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与时代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场,对于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乃至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治理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绝对领导权,同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而创新党的理论体系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还要求加快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在此基础上秉持“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向世界各国推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推动中外文明互动互鉴,为追寻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力量。

(一)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体系

关于文化发展事业,习近平提纲挈领地指出“七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其中首要规定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的牢固程度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前途命运,捍卫党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绝对政治领导地位,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坚定正确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从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层面来看,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以及全党的核心地位,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组织架构。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XX大报告也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干部人才是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所以亟需培养和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现代化文化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出他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力量。同时要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角色与责任使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亿万党员的历史主动性,通过政治号召、情感动员等方式将人民组织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自觉参与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事业中。与此同时,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思想旗帜。灵活运用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智慧结晶以及新时代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充分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涵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将党的宗旨初心、理想信念、政策主张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最终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与科学素养。

(二)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担负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嬗变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明猛烈碰撞中消解主体性危机的精神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镜鉴,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目标要求。这些重大时代命题的接连出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思想解放,激发了文化创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大批优秀文化成果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三)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中国叙事体系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世界各国文明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只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民族文明的良性互动中获得不竭成长动力。随着国际格局的加速演变,各国人民之间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秉持着荣辱与共、命运相连的文明理念,开辟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国际秩序新模式,倡导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博采众长。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深刻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所以必须着重防范和化解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习近平始终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针对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扭曲化宣传行为,必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和舆论引导,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真正的声音、真实还原中国立体形象。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属于世界现代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各国应着眼全球,切实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在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向世界共享中国现代化文明成果,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蕴含的普遍经验和智慧价值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为破解世界性难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全面超越了西方的资本逻辑和霸权取向,是在“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人类社会文明繁荣的未来图景,因此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及其辐射效应,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和改进国际传播体系,摒弃过去忽视文明差异性的机械思维。讲述中国故事绝不能自以为是,必须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深化国外受众特性研究,整合中外的概念辨析和逻辑表述,使“讲透”与“听懂”相贯通,提升话语表达力和针对性。同时也要获取目标受众的明确诉求,回应国际现实面临且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革新我国全球化话语表达方式与叙事体系。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与凝练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间性互动,推动我国方案主张国际传播效能的全面提升,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进而实现世界各国文明的百花齐放,塑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30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