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8412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文学作品鉴赏指南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一篇】

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郑旺吉(516500)。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由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组织研究实施,2011年5月,经评审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编号:j11-207),课题研究正式启动。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2012年6月12至21日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阶段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2007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10年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dd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10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11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11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dd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郑旺吉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12届高三级林雪琼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张远志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吴振涛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汕尾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郑昌适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说明:

1、“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11-207,立项时间:2011年5月),课题于2012年8月接受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期检查、验收。本文作者系该课题主持人。

2、此文于2012年11月发表在《中学语文》(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19x,国内统一刊号42-1021/g4)2012年第11期。

郑旺吉。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二篇】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中,必须按照《考试说明》所列考点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必须对学生的“意会”和“言传”能力进行强化。我根据所教班级学生情况,作了如下思考,在此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学生复习障碍简析:

1.题面阅读障碍。对典故的应用以及对意象隐含(暗示)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严重影响学生披文入情。2.心理和情绪障碍。学生在解题上多次受挫,应试时心理紧张,或因求全心理强,所以题面稍遇障碍就应答失常。3.表述障碍:一是审不清题干,不能明辨出题者意图,找不准答题方向或切入点。二是不规范,滥用或乱用术语,词不达意。三是表达不具体(词拙)或者主观臆断诗意。四是书写潦草,语句紊乱,难以辨识意旨。4.产生上述障碍根本原因:一是文化积累少,缺乏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二是诵读量少,语感弱,把握不准意象的隐含意义,胡乱推断作品的内容。三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通过字面入意境,很难展开联想和想象。四是不能灵活应用鉴赏古诗的方法。

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健全知识体系,切实掌握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重点是对唐宋时期各个流派有比较清晰的认识。1.识记重要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志向追求。充分掌握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或重要作家的主要风格和其他风格作品。2.完善诗词鉴赏知识体系,包括:古诗文体知识、典故、结构形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现手法包括、表述术语。

三.从诗类入手,以点带面,构建训练体系后期复习要培养学生明类答题的能力。

训练选例,要紧扣考点和近年来的高考题题型特点,可从不同题材的诗词入手,以点带面,构建训练体系,重点是以下几类:1.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的山水自然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其内容有: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农村生活、隐逸生活)的向往、热爱、眷恋之情、恬淡、闲适之情或对官场、现实生活的厌倦。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主观情绪鲜明,如李白的《独坐静亭山》;二是主观情绪冲淡,如宋代徐俯的《春游湖》。鉴赏应从三个角度去掌握:首先是体悟情景交融的意境,其次是理解写景所表达的情感,第三是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高考选作鉴赏材料的诗词以山水田园诗居多,应格外重视。2.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就要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或思想、观点。鉴赏时,首先要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和神韵,其次是体味作者从中蕴含的感情,第三是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此类诗,其感情比较含蓄,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毛病。3.边塞征战诗:主要内容:一是写报效祖国、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二是描写边塞生活与异域风光,三是谴责战争的不义和残酷,或同情征夫思妇的离愁闺怨。训练学生从把握时代特征入手,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对一些为后人传诵的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由于情意浓厚,不可放过。此类诗鉴赏的难点在于学生不熟悉战争用语、边关地名。4.叙事诗:叙事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文。帮助学生从作者写的事入手,体会抒发的感情。重点是对描写技法和思想内容的掌握。鉴赏此类诗,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紧密、贴切、高明,其次体会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最后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5.咏史诗:此类诗词多以简洁的文字、精编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今怀古、借古讽今的忧患意识。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咏史诗在唐代和元代较为盛行。重点诗人如刘禹锡、杜牧、张养浩、张可久等。训练中使学生首先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另外,咏史诗用典较多,对于典故,不仅要知道它的本身意义,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意图,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目的所在,重点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全面归结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邮箱:minwen-zywhtom。com。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三篇】

出纳,广义现金出纳的简称。出,是指现金的支出;纳,即是指现金的收纳。出纳岗位的设立,就是负责管理企业日常的现金支出以及收纳,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离开每日的资金运转,企业还如何正常的走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在我国实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出纳这一岗位以及出纳人员作出规定:任何单位和经济组织中,出纳必须是一个独立岗位,领导不得兼任,会计不可替代。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这一规定,体现出了出纳工作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出纳工作的选用不能与单位相关领导有亲属关系,避免了这一层面可能出现出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徇私舞弊的可能。出纳岗位的设置,就决定了出纳这一项工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其负责的日常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从出纳岗位的具体工作出发,探究出纳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出纳人员,一般负责以下几点企业的工作:

1、根据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管理企业的现金收付以及银行的结算业务。出纳人员要根据相关规定,在现金的可使用范围内进行企业相关的现金收付,将超出限额的现金及时的送到银行进行存储。出纳人员还必须将企业的现金管理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每日的现金出入必须做到每日结算,每月还要将本月的工作进行结算、核对,确保如果存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银行也要时时保持联系,方便银行存款与对账单的实时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银行方面协调,及时解决。

2、出纳工作,要负责企业日常相关票据的审核与保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外来的相关凭证基本上全部都要通过出纳人员操作才能够完成。作为一名合格的出纳人员,必须熟悉各类凭证的填写要求,避免在票据的填写上造成失误,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此同时,还要对外来凭证进行核查,对凭证的合法性以及凭证中包含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仔细的审核,然后再对是否应该收付票据款项进行确认。出纳人员必须将企业的相关票据进行妥善的保管,不论其是何类票据,都应该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以便后面的核对与核查,避免因票据丢失对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

3、登记日记账,负责保管企业财务公章。出纳人员必须认真登记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要与企业库存现金进行数额上的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月要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确保核对无差额,从而保证账与实的统一。另外,企业的财务公章一般存放于出纳人员处,作为一名出纳人员,必须将企业财务公章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不以此之便做一些有损于企业利益的事情。

4、负责企业员工日常的报销工作。企业员工的日常报销,关乎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于员工需要报销的票据,按照企业规定填写、签字之后,经过会计初步审核,要进行及时、严格的复核,对在报销范围之内的要及时核对报销,对于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要及时请示领导是否确定报销。报销工作要做到细致、公正,不能因为私人关系或者个人利益进行多报多销或者少报销。

5、负责企业员工的工资发放。按照公司规定,及时将工资表单录入并且妥善将员工的工资及时发放。避免因为自己工作失误或者工作效率的原因导致工资的延迟发放。

从上面几点出纳的具体工作中不难看出,出纳工作涉及公司利益以及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工作内容较多而且对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准确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纳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四篇】

常用手法有:情景交融法、象征手法,衬托手法、对比手法、托物言志、铺垫映衬、抑扬、用典、小中见大、虚实相生、变换角度等。其中虚实相生是常用之法,在诗歌中,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现实情境为“实”,想像情境为“虚”。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是由实见虚,把景物和心胸揉为一体,透射出作者的抱负、气度和诗的哲理。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一个“巴山夜雨”,是写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像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诗歌先实后虚,虚实相济,给我们提供想像的无限时空,个中奥妙溢于言表。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五篇】

高考将至,备考迫在眉睫,然古诗鉴赏,总令人生畏。6-11分的分值,实不敢懈怠。本文试从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飨高三师生。

一、务读解。

所有古诗词阅读鉴赏题的解答,都建立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之上。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务必要读懂,读不懂,鉴赏根本无从谈起,我所谓的“读懂”,就是心里明了后,更关键的是还能用语言文字“解”(即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我概括为“明诗意”、“知诗情”。

1.明诗意。

明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明了每个字的字面含义,通过调整某些字的顺序,填补一些省略、跳跃的空白点,能够通畅地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或者说能够用恰当甚至有文采的语句来描述这首诗的意境。当然对诗词里面所用的典故也需有一定的了解。

2.知诗情。

在大体明了诗句意思的前提下,必须弄清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简而言之就是喜怒哀乐,具体有贬谪的苦闷、送别的愁绪、客居的思归、闲居的幽雅、见景的欣喜等等,不一而足。

怎样来“明诗意”、“知诗情”,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一些作家的风格,一些题材的特点之外,掌握一些规律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题目、作者、注释、末句等,首先就是解诗的关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江苏卷唐人柳中庸的《征人怨》,要求学生结合诗句说明它为什么是一首边塞诗。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提到“征人”,都与边关作战有关,而边塞诗大多反映的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现实,同时也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此诗题目写征人,且“怨”,这便是边塞诗的一个重要依据。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戴复古的爱国等。有的考题提供了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告诉你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向你透露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如全国i卷,注释介绍了作者刘孝绰“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的经历,与题干“这首诗有什么含意”紧密相联(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答案中“仕途起起伏伏”与注释“仕途数起数伏”意思完全相同)。

二、重积累。

要准确解读古代诗歌,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积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材料的积累。

把握有关诗、词、曲的文体常识,明晰鉴赏对象的所属类别。如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征战诗,是羁旅行役诗还是赠友送别诗,是闲适隐逸诗还是谈禅说理诗,等等。因为不同类别的诗词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不同,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寄情山水,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羁旅诗的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送别诗的依依不舍、苦苦思念与劝勉等等。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弄清与古诗词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象,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正面与侧面,虚与实,动与静,点与面,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手法,等等,以避免赏析时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说外行话。

2.文化知识的积累。

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熟知一些诗人的经历遭遇和理想志趣,一首诗所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熟悉诗人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特定经历,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作品内容以及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情感。

如20北京卷李白的《古风》第九、十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鸾”写出“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这一现象,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文化知识积累理解到此句写的是“对黑白颠倒、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故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积累,看似不经意,其实点滴皆成海。

三、练表达。

要轻松拿下诗歌鉴赏的分数,自然是要操练的,只是训练要得法,力求做到举一反三。

1.审题干。

明确问题指向,考究意图,突出要点。每一个题干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考查方向,在审读题干时,就要摸清该题的命题意图。不要着急答题,而是看看这道题让我们答什么,知道了命题者意图,再进一步答题就容易答到点子上。

如年浙江卷王安石的《定林》第2问是“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明确指向“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这个考点,从情感入手,侧重点却在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此题设计颇为巧妙。要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扣住一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本意,“悲虫”、“好音”关键是听者的心情,从全诗看,是大自然的景物让诗人“息烦襟”,成为诗人的感情寄托,在大自然里找到了快乐。当然更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把握住注解中的“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的重要提示。

2.答规范。

明确要求,规范整合,突出表达效果。阅卷老师看的是答案是否答到点子上,是否符合答题规则。我们要学会的是说“行话”,在拟写答案时,尽可能采用一些答题专用的术语。如考查意境的术语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考查表现手法的术语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等;考查语言风格的术语有“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等;考查思想感情的术语有“杀敌报国的豪情(边塞诗)、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田园诗)、思乡之苦(思乡诗)、依依惜别之情(送别诗)、对丈夫的思慕之情(闺怨诗)、对历史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怀古诗)……当然术语也不能生搬硬套,需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从高考命题的形式来看,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等;有的着眼于诗作中的某个句子,如“指出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某句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何处”等。无论着眼全篇还是某个句子,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这种技法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深刻凸显诗作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根据分值的多少灵活掌握。

总之,每阅读一首诗,都要力求读懂每一个词,并了解这首诗的意象、意境、主题、手法、风格流派和作者常识;做题时,要注重每道题背后蕴含的命题思路、该诗需要积累运用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情感体验;答题时,要规范要点,选用术语,分清主次先后顺序,全面思考整合考点。在正确解读诗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技巧方法,答出既符合题目要求又显现文学功底的诗歌鉴赏来。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六篇】

《会计法》的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应建立内部监督与稽核制度,如:本单位领导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内部牵制制度也规定了机构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职务分离的原则,由此而看,出纳是一项具有专属性、特殊性,独立的工作岗位。领导不得兼任,会计不得替代。因此在会计机构中分设出纳岗位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工作上的适应性,行为上的规范性,管理上的科学性等特点。所以出纳在会计工作中和会计循环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不可缺少的。

提高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维护出纳工作尊严第三方面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及时向单位领导和会计主管。

报告。

工作,反馈经济信息,提供合法、真实、有效数据为单位领导做出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2:出纳员应遵守的。

规章制度。

及基本要求。

现金管理制度及银行结算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及费用报销额度税收管理制度及发票管理法还有本单位自己的财务管理规定、会计规则制度等这些法规、制度如果不熟悉、不掌握是绝对做不好出纳工作的。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政策学习水平才会了解自己该干什么事情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少犯差错不犯错误。

(2)出纳的最基本职能是收付职能。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出纳员对于经手的每一笔款项、每一张凭证都要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规定,严格按照出纳的工作流程,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是否合理、要素填写是否齐全,再具实收付并逐笔顺序登记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结出余额。

(3)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现金开支范围,遵守库存现金限额,超额要及时送存银行,及时核对库存现金,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及时解决。

(4)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签发空头支票、长期支票,不出租出借单位银行账号、不白条抵库。这是一条出纳员必须遵守的财经纪律,也是防止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方面。

(5)保管好有关的印章、空白支票及空白收据,严格按照用途使用,常留心身边的事与人,不要因印章空白支票、空白收据的丢失给自己和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出纳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中国的文化理念表现在人才标准上永远都是德才兼备,德是首位。尤其是财务工作者,会计工作处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职业道德在整个会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朱基同志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正是对广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出纳工作是会计循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这是出纳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出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精业;要科学理财,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并且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公家便宜;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注意保守机密;要竭力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为单位的总体利益、为全体员工服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会计职业道德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出纳员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才能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及外部钱欲物欲的引诱,不要成为经济犯罪的始作俑者。

4:工作过程中的体会。

出纳员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实施者,在这过程中一定要:精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小心仔细,踏踏实实不为外界所干扰;钱款票据收付有序,有条不紊,严谨细致计算收支,发现错误沉着冷静认真复核灵活应变。这对自己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良好的锻炼。

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我认为出纳不仅仅只是人的。

工作。

能力、业务水平的问题而且还有“人”的问题,。在近年出纳员的经济犯罪案例中就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出纳员除了有良好的财经法纪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外,对待本工作还应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不浮躁、忠诚可靠人要正派、思想品德要端正、坚持原则、不贪心、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工作要领,积累工作经验必定会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七篇】

这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诗歌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屈原愤世疾俗,陶潜厌恶官场,杜甫忧国忧民,李煜感时伤世“…他们的诗歌里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彰显出鲜明的思想特征。另者,诗人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其诗作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创作原则。同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常以香花芳草寒托物言志,以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李白则以名山大川来扦怀述志,以张扬自己孤傲不驯的思想个性和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同是田园诗作,陶潜的质朴自然,乐中蕴含不满;王维的许中有画,清新富含哲理。同是豪放派诗人,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虽感壮志未酬但不乏乐观旷达;稼轩的词沉郁顿挫,虽述报国大志但常带几多酸楚……解读诗歌时,同学们务必关注自己所熟悉的作者,进而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常用创作手法,以利于尽快准确地分析诗歌。

文学作品鉴赏指南【第八篇】

1935年,左翼作家吴组缃出版了《饭余集》,其中的1篇杰作便是《樊家铺》。这部小说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在于吴组缃以左翼视角“写农村衰落中不可避免的大变,终于迫使良善的农民做了盗,农妇为了50块钱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甚至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课题——线子嫂对母亲的仇恨”这个文本包含有太多社会制度不公正、个人生活中的经济不幸、人性的阴暗面等复杂因素,本文试从爱欲与伦理的视角来分析线子嫂与丈夫及母亲关系的危机。

《樊家铺》中,线子嫂的丈夫为生活所迫,成为土匪,在尼庵作案时遭到官方捉捕。丈夫的犯罪要招致可怕的后果,衙门里又很黑暗,为让丈夫少受苦,线子嫂必须上下打点。可一对靠卖茶水维持生计的夫妇能掙多少钱?线子嫂的母亲在乡绅家做工,脑子活络,家中生计比线子嫂略强一些。线子嫂向母亲求助,希望母亲借贷自己一笔款项。母亲生性悭吝,且知道女儿女婿不善营生,故不施援手。在女儿的家庭完整与金钱的选择面前,老妇人断然地拒绝了女儿。

女儿为救丈夫,趁母亲在她家借宿过夜时,萌生了偷窃之心。女儿的偷窃行为(抢母亲的钱),引起了母亲疯狂的反抗,女儿竟用锡烛台将母亲杀害。救命钱(对于母亲来讲可以说是丧命钱)拿手中了。

对于这样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所代底层百姓生活中的恶性事件,它自身的惨烈令人恐惧,尤其是母女之被金钱毒化的信任危机与女儿对母亲的残忍杀害令人发指。有论者以悲悯的情怀试图从同情穷苦人经济不幸的角度概括这个文本,作为对于社会制度不公平的指控,如“作者选取了伦理理道德的角度,从母女关系的变态方面,反射了中国农村惊人魂魄的经济压迫,“也有论者同情线子嫂的境遇,站在男性情感立场对线子嫂的杀母救夫动机行为表示肯定,如“线子策划偷窃50块钱,以及最后杀死母一节,如果说是迫于经济上的需要,倒不如说是她母亲的种种邪恶丑行逼得她非加以铲除不可,否则便无法保全自己道德上的清醒。”这些语词对于线子嫂的杀母行为极力在道德上为线子嫂开脱,甚至给线子嫂的杀母行为赋予正面道德评价,极力淡化杀戳行为本身自有的丑恶与恐怖。实际上,在任何社会制度下,杀人行为本身都是恐怖和违背人性的,何况是女儿杀害母亲?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试图循着文本情节发展探讨线子嫂杀母的深层动机,即爱欲与伦理的矛盾冲突。

线子杀母是突发事件,但线子对母亲的的不满却不是一日两日了。细读文本,我们看一下母女之间产生裂隙到结仇的经过。“是去年小狗子——我女婿,交不得东家田租钱。”区公所派人讨田租不成要抓线子丈夫狗子官,线子到城里求当佣人的母亲。母亲生了三个儿,老大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当团丁,老二老三帮不上家里的忙,八个孙辈接不上力,一个女儿就是线子。从常情看来老母亲在城里帮佣,要养一大家人,负担很重,加上女儿一家不会营生,于是母亲这一次拒绝了女儿。线子和狗子官养蚕,没线买桑叶,向母亲要钱。母亲说“我不管。——不是我不管呀,我拿什么管?我一家十多个身分十条张嘴,不可不用了?就是我一个老棺材是该死的?”线子夫妻养蚕失败,向母亲借线遭拒。女儿这次指责母亲“有钱上人家的‘会’就没钱借给她买桑叶。”母亲辩解说自己上人家的‘会’赚到钱很难,付出四年了还没赚到钱。“春天在你庵里借了五块钱支付会,她看见了,要我转借给她买,我买了四年的一个老会,我不要了?我把付出了的都白丢了?她就和我结了仇,”线子在母亲连续拒绝她的要钱请求后,慢慢对母亲怨恨起来。从文本叙述的事情发展的具体过程来看,母女不和的起因纯粹是由经济交往即金钱引起的。文本一开始,凋敝死寂的樊家铺,贫困潦倒的线子见到因兵荒马乱从城里回家的母亲,态度懒懒,脸子冷硬,说话尤如石头砸在娘心里,对于走了十来里路回来的母亲连碗茶也不倒。为什么母女态度如此异样?由于女儿向母亲要钱,母亲不借造成的。那么为什么母亲不借线给女儿呢?按正常伦理关系看,母女是血缘至亲,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女儿,女儿长大要孝敬母亲都是天经地仪。即使女儿出嫁了母女相互帮助都属自然。实际上当线子嫂伸手向母亲借钱时,母亲手里也根本不宽裕。社会制度的灾难,不公平社会对于贫苦人的压榨已很深重。从线子夫妻养蚕失败等事情也能看出来线子夫妇也确实有不会谋划营生的弱点。问题就来了,母亲衰老贫穷,线子夫妇总是干不成事,于是生活更加贫穷,母亲真就有买棺材板的养老钱也不愿、也不敢给线子夫妇去打水漂了,老人为什么要那样傻呢?有论者认为母亲“是全篇故事里一个罪恶的化身……她视钱如命。”实际上循着文本,我们发现老母亲一家也很艰难,而线子嫂明知母亲要养一大家子负担很重,却一再在母亲十分困窘的情况下,不停伸手,索要不成,就怨恨母亲。从伦理角度来看,线子是一个不懂得体谅老人,心胸狭窄的苛薄女儿。老母亲的处境是两难的,她仅有的一点养老钱来的千辛万苦,女儿一家那样贫困同时女儿又狭隘无情,只顾自己的小家庭不为母亲一家着想。看到女儿冷硬的`脸子听到女儿石头般的话语,老婆婆花眼里漾满了泪珠。

线子嫂丈夫狗子官,与歹徒合作,入宅抢劫,致死人命,两人被抓入狱,线子为救丈夫,急需钱打点衙门。母亲觉得女婿抢劫杀人太丢人,对人家讲就是真的平平安安出来这样的女婿我也不能认,所以母亲更不愿意花大价钱帮线子打点衙门救丈夫。

一月以后,母亲拿到50块会钱,回家时,路过女儿家在女儿家借宿。母亲怕女儿为女婿的事再借钱,就欺骗女儿说自己的入会钱全赔了本。城里闹土匪,母亲半是安慰女儿半是希望地说“要是土匪真进了城呢,线子,你莫愁:一进城总是先破监,我儿子狗子就有救了!”,母亲说出自己的庆幸后随即又陷入恐惧,因为她的大儿子就在自卫团当兵,土匪要是真的打败自卫团,他的大儿子将凶多吉少,母亲又一次在儿子与女婿的安危面前陷入两难困境。

母亲疲乏的睡去,线子麻乱地想着一些丈夫的事。“突然一个念头跳进了线子嫂的心里。她以一种探求一个秘密,揭发一件隐私和侮辱一个讨厌的动物似的心情,拿了烛台,蹑手蹑脚地走进娘身边。她发现了母亲藏的秘密,“一股不可掩息的忿怒从心尖直冲上来”线子“咬着牙”,强行掀母亲。母亲被女儿的强抢惊醒,她“就像条鱼似的跌跳着,双手抓信线子嫂的手乱抖”,月色“映衬着线子嫂手里不住抖动的烛台。她看见烛台头上那根尖尖拔拔的铁签。——说时迟那时快,她倒过那烛台,对着娘头上猛力一阵乱扎。娘尖叫了两声,倒在床边,没响动了。”文本对线子残杀母亲的过程、细节作了精微描述,毫无疑问,线子杀母亲全然是故意。从偷窥母亲的钱到掀醒母亲到遭遇母亲反抗到残酷杀母,每一个细节都扎扎实实地是故意,决非情急之下的失手杀母。

线子杀母后,拾起神烛,点着了帐子和被单,企图灭迹。接着,向丈夫存在的地域飞跑而去。至此,线子爱欲的力量以一种不可思议、惊世骇俗的恐怖形式展示在文本中。由于土匪破城,囚犯被释放,线子丈夫无事而归,正与急于救夫的线子碰个对面。如果说在此之前线子出于救夫目的所做的一切残忍事件还有一丝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的话,那么文本最后的结尾一下子颠覆了线子杀母的任何借口。

《樊家铺》揭示了农村经济调敝下的不正常的人伦关系,如何高效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此文本最惊心动魄令人想探究的莫过于女儿杀母的行为动机以及穷苦弱者杀人本身是不是就天然具有(在阶级视角里)合理性。作为左翼作家,吴组缃入木三分地准确描写了一个陷于爱欲与伦理矛盾冲突中的贫苦妇人,她心胸狭窄,个性褊急,为人苛薄,不知体谅家人,甚至亲生母亲。“爱欲的力量——天论表达于纯粹情色,抑或官能或受刑式——强化到某种程度时,死亡的诱惑——即对于一切存在物的弃绝之欲——便尾随而至。”“情欲的根底在于生死交会,由忘我而导致无我——在爱力的驱使下,这些恋人们“视死如归”。”在线子嫂的情感世界里,唯有丈夫。这是一个寡情薄义的痴情者,在她的情感世界里存在这样奇异的极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208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