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群众意见书 群众意见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7988

【导言】此例“群众意见书 群众意见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群众意见书【第一篇】

党支部书记要做好支部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群众。因此,党支部书记要深入到党员和群众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站在群众中

科学决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基层党支部提出的新要求。其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切实可行,对工作和事业的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凸现的关键时期,科学决策更显得至关重要。对基层党支部而言,能否科学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效率和成败。

但科学的决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灵光一现顿悟而来,它只能来自于科学理论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党支部书记要想做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深入群众之中,做细致入微的调查,多看、多问、多想,真实感知群众的疾苦和需要,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遇事就拍脑袋。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搜集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社情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也就是社会情况、社会动态和社会发生的事件,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生活水平、思想动态以及群众之间的关系状况;民意就是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愿望,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态度要求,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政策和举措。

党支部要想做出科学的决策,就离不开客观、正确、如实地反映社情民意,这既是前提条件,也是基础。山东省莱芜市冯家坡社区党支部书记亓健在做决策之前,就非常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

城中村改造,事关几百户村民的切身利益,亓健知道这件事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必须认真征求大家的意见。为了充分了解村民的意愿,村里成立了由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摸底调查队,深入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了解他们对旧村改造的想法。在拆迁过程中,他们以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充分尊重民众意愿,反复讨论拆迁补偿方案,以书面拆迁意见书的形式下发给村民征求意见,村民反馈回来的意见书中同意率达到了97%。对拆迁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亓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耐心宣传解释拆迁政策,挨家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征求被拆迁人对补偿安置的意见和要求,用真心、真情赢得了民心,最终打造出“书香美域”式的一流精品社区,完成了城中村改造。由此可见,深入群众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之一。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现在有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干群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牧民关系”,不能把群众的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不能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置若罔闻,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麻木不仁,致使人民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党的执政基础,这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防范脱离群众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密切干群关系,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落实这些要求,就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群众所需、所想、所求,也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要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党支部书记就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确保群众的监督权和参与权的实现,一定要深入群众,了解支部的决策是否反映群众利益和要求,了解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及时反映群众呼声。

人民群众对党的决策、对党员干部的形象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是最质朴的,他们会先听后看:听你说,是空话、假话、套话,还是实话、真话、贴心话;看你做,是玩花架子、劳民伤财,还是做实事,做好事。如果你说的对,是真话实话,群众就听你信你;如果你做的是实事好事,老百姓就跟着你做。

融入群众中

群众不仅是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也是党的智慧来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村民自治、土地承包制,无不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所以新时代条件下,作为基层群众的带路人,党支部书记必须深入群众,融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出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首先,要有小学生的姿态。安徽泗县的大学生村官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切实的行动。2008年以来,泗县先后有65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一线任职做村官。他们有知识、有思想,并且干劲大、热情高,但是他们毕竟刚刚走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往往是有劲使不出。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办事能力,泗县要求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计于民,以群众为师;同时要求大学生村官要到一线调研听取呼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泗县还坚持《大学生村官入村调研制度》和《民情日志制度》,组织新任大学生村官在入村前两个月内,积极入户对老党员、退职村组干部、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致富能人等不同类型群体进行调研,掌握真实的民情民意,使他们成功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其次,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很多人总是说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去走访;或路不好走不方便去走访。实际上,这都是为自己找的托词,深入群众是态度问题,而不是时间问题,只要你想做,总能挤出时间来做。可以是街头巷尾,也可以是田间地头,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以开展。

最后,动用多种感官。深入群众是一种态度,但是仅有态度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不仅要用嘴问,问问群众的想法、需求;更要用眼看,看群众吃的什么、住的什么、用的什么;还要会用耳朵听,听听群众是不是反映了真实情况,听听群众对党支部的意见及呼声;更要会用心想,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如何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下一步的打算如何。

群众意见书【第二篇】

一、开展“连心”工程,密切党群干群联系。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推进“连心”工程,我镇积极组织开展“三进三服务”、“六访六问”、“结对帮扶”、“结对帮学”、“民情论坛”和“村民论坛”等活动;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要求各挂点领导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帮助企业解决1至2条实际困难,并向全镇各非公企业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活动督查员和职工监督员,帮助企业开展党建、教育实践活动等工作;实行了领导干部分片兜底联系群众,要求每位机关干部走访联系群众每月至少不少于6户,实现机关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同时,在深入开展“连心”工程中,通过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掌握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截止目前,全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80对。与学习有困难党员结成帮学对子35对。通过设置征求意见箱、电子信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收到各类原汁原味意见建议共计553条,经梳理汇总后各类意见建议共计174条,其中:民意诉求61条,镇党政班子“四风”问题意见建议21条,个人“四风”问题意见建议91条。

二、开展“强基”工程,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一是大力推进书记创新项目。为有效解决xx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渠道不多、听取面不广,对群众的诉求、困难了解不够,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等问题,我镇在全镇实施以打造三个论坛(即:全镇发展论坛”、“村组民情论坛”及“网络社情论坛)书记创新项目,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让群众的意见诉求能及时传达到镇党委、政府并得到落实反馈,把服务触角向企业和村组延伸,强化全镇党员干部知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本领和能力,为加快xx发展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党建与经济同步发展。

二是开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活动。为进一步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短板”问题,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求,我镇制定了《关于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强基”工程的工作方案》,通过采取群众评议、实地走访、镇党委研究等多种方式在全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按照整顿对象的要求,最终确定我镇xx村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我镇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和帮扶机制,组织开展了专题教育培训,建立了整顿台账和整顿工作方案,确定整顿目标、措施、时限、责任人等,并将整顿方案向党员群众进行了公开。

三是开展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我充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镇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5月23日镇党委书记给各党总支(支部)负责人就围绕“践行‘三严三实’,争做焦裕禄、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主题讲了一堂党课;6月16日邀请区委组织部领导莅临xx给全镇各党总支(支部)书记和负责发展党员工作的支委委员对党员发展业务工作举行了专题培训;另外,还先后组织集中观看了《焦裕禄》《信仰之光》《永恒的信念》等影片。

群众意见【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永葆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主张和一贯要求。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复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同志提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同志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正是按照这些要求,不断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

密切党群关系,是确保小康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回顾我党86年的辉煌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为人民,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使广大劳动群众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实惠,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新时期,我们党要完成领导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同样要求全党同志,务必走群众路线,使我们作出的每一项决策、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采取的每一条措施都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密切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需要在全社会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群众在参与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密切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领导干部只有不忘人民的重托,慎用手中的权力,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支持和信任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坚实基础,党一旦脱离了群众,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可能。

密切党群关系,是党员干部接受新考验迎接新挑战的现实要求。掌握政权使党有了更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党员领导干部被权力腐蚀的危险。从国际范围看,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处在矛盾的多发期,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容易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避免这种危险,经受住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密切党群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真正做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工作需要与实际效果一致。能否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前提。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群众观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关键是看实际效果。一方面要科学选点,蹲得住,做到身入心入。通过“点”的解剖,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以此指导“面”上工作;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基层的压力和负担。要做到调查研究不滥、不浮、不添乱,真正和基层干部打成一片,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听取群众意见,要做到广开言路与集中民智的一致。为群众谋利益,必须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想问题、定政策,必须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联系群众,广泛深入地了解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群众有话才会向组织说,有事才会找组织办,党的威信才会高,我们才能全面掌握群众的情绪、认识、立场的倾向性,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坚持“从群众中来”,着眼于大多数人的意见,还要善于分析群众的意见。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不同,群众意见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我们把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再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统一的意志。

实践勤政为民,要做到注重实绩与群众公认的一致。党员干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爱岗敬业,勤政为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党员干部为党分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勤政”须以“为民”为出发点,“为民”则须以“勤政”作桥梁。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在任期内有显绩,既不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又不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本地的持续性发展进步埋下了隐患。有鉴于此,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把政绩放在致富群众、为民造福上,致力于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强党性锻炼,增添为民服务的动力。与群众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一个立场和党性的问题。密切党群关系要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入手。应经常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增进群众感情,满腔热情地关心群众、爱护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用无私奉献来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

练硬服务本领,体现为民办事的时代性。实行改革开放,一方面,利益主体多样化带来价值取向多样化;另一方面,广大群众的民主

群众意见书【第四篇】

贯彻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意见》的精神要求,有效落实《普陀区教育系统关于开展20*年度民主评议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意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性学习,依靠教职工有组织地对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进行监督和评议,明确努力方向,形成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以评议促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有效实行“学习型支部、创新型支部、服务型支部、高效型支部”的建设,为推进全面建设和谐新校园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评议内容:

1、党支部评议内容:

l重点:围绕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要求是否得到了贯彻落实开展评议。

l要点:

(1)检查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效果;

(2)重新检查修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订的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l具体内容:

(1)党组织是否对身边的群众普遍进行了走访了解,是否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排摸群众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矛盾;

(2)“双结对”、“五必访”等制度是否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3)党群关系是否改善,群众满意度是否提升;

(4)是否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如设立联系群众的热线电话(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和诉求,设立公开意见箱,形成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经常性、制度化等举措。

2、党员评议内容:

l重点:围绕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的工作进行评议。

l具体内容:

(1)党员是否自觉参加了“双结对”、党员义工等活动;

(2)检查党员是否经常联系服务群众,群众反映的诉求是否能够解决或有所呼应;

(3)党员干部是否坚持联系点或责任区制度,是否深入接待群众,积极反映群众诉求,畅通党内外信息渠道。

三、具体措施

1、制定方案,学习动员(10月13-16日准备动员阶段)

根据中央、*市委相关文件精神,解读《普陀区教育系统关于开展20*年度民主评议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制定并学习《曹杨职校“双评”工作实施意见》和计划表,制定征求意见表、党员评议表、民主测评表。

2、专题学习,提高认识(10月27日-11月9日专题集中学习阶段)

(1)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

(2)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意见》;

(3)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

(4)参访红色宝地,增强党性教育——“赣州、瑞金红色之旅”;

(5)召开一次党性专题交流会。

3、走进群众,征求意见(11月9日-11月12日,群众意见征求阶段)

(1)一函(征求意见函):给我校病假、困难家庭教师发一封慰问信,并征询意见;

(2)一箱(意见箱):校园内设意见箱,鼓励群众投交意见书;

(3)一表(征求意见表):给党支部所在的班组教职工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4)一会(群众座谈会):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意见;

(5)一网(网上评议):设立网上评议论坛,鼓励群众通过党建网进行评议;

(6)一线(热线电话):设立征询意见。

4、意见反馈,党性分析(11月12日-15日,意见反馈及党性分析阶段)

各党支部对征求的意见进行汇总和梳理,进行民主评议的意见反馈,组织党员开展党性分析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分析评议内容见本实施意见第二点。)

党支部对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进行审核,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党性综合分析。

5、民主测评,综合评议(11月15-18日,民主测评及综合评议阶段)

(1)群众评议党员:由教代会代表对每个党员进行民主测评;

(2)党员评议党支部:由党员对党支部进行民主测评。

党支部对评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党支部与党员之间谈心,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并向全体教师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情况。

6、反思总结,修订机制(11月18-25日,总结完善阶段)

群众意见书【第五篇】

总书记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省委秦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目前,全省各级党组织正在广泛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同时,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我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我们党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侧重点的变化,新形势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的干部不愿意、更不善于广泛接触群众,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任务重、工作忙,事务杂、应酬多,脱不开身;

二是认为群众是领导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过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三是认为只有与群众保持距离,才能保持“神秘感”、形成“震慑力”;

四是担心群众提意见、提要求,影响决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无论哪一种情况,表面上看都有“依据”,但实际上都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愿广泛联系群众违背了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领导干部应认识到,广泛接触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而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漠然视之,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

那么,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究竟应当怎么带着感情,想着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反之,如果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抱着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去“联系”群众,就很难体会到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很难了解到群众的所想与所盼,实际上也就与群众“联”不起来。带着感情与想着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心中装着群众,就会主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与群众要求和期待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与群众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81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