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读沉思录有感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401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读沉思录有感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沉思录有感1

《沉思录与智慧书》是一本记录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讲述了人生哲理、为人处事方法等。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指导意义。要达到书中所说境界,树立良好心态非常重要。心态就是你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自己遇到事情的态度,针对同样的人和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从而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有这样一个公式:成功=100%的心态+0%的方法。这个公式说明了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具体而言,要树立五种心态。

1、积极心态。

就是凡事主动去想、去做,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去应付,做到志向远大,不断进取,永不满足于现状。要思虑周全,想在前、干在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积极就是要永远树立一种阳光心态,凡事要多看积极面,看正面,不要因一时一刻挫折而恢心丧气失去斗志,要学会正确面对人情冷暖,不消极不消沉永远保持工作激情、昂扬向上的斗志。另一方面,树立积极心态还要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人生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凡事从长远考虑,注重自身成长和提升,确立明确目标,并且内心有强烈的愿望去实现它,主动找机会去学习,自觉地去行动,始终坚信自己所追求事业必定会成功。

2、归零心态。

任何人都要抱着从零学起的态度,认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因为取得一点小成绩自以为是,无论你做得多好,取得了多大成绩,都要不断心态归零,不断回到起点,力求把基本的事情做得更好,同时要不断虚心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成长,从成功走向更成功。

3、平常心心态。

就是能平淡的心情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面对自己的升降去留、面对人生的各种各样的失败与挫折······平常心也决不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是要摆脱世俗烦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要适应平淡生活,尤其是功名利禄更应顺其自然,即古人所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感恩心态。

要常怀感恩的心。要多想那些值得感谢的人,想那些值得感谢的事。对于周围的人要心存感激,你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与他们有很大关系,你的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他人的配合和帮助。对于每一天都要心存感激,这一天给你留下了一些有益的经历和体验。多讲感恩的话。我们所有的感恩之情不要只藏在心里,要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将这种感激之情公开说出来。多做感恩的事。心存感激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做到三个感恩:感恩于父母,是父母孕育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抚养成人;感恩于朋友,是朋友曾经给予我们人生路上许多帮助;感恩于组织,是组织为我们提供了人生成长的平台。

5、同理心心态。

就是要懂得换位思考,就是要善于站在别人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别人。而理解是和谐相处的基础。否则,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对他人的看法就会产生很多误解和成见,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分歧,对立和冲突。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往往没有对错之分,而是由于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善于换位思考,遇事善于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去考虑一下,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才能做到“求同存异”,才能跟不同特点的人都做到友好相处。

沉思录读后感2

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沉思录》,这是一本好书,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很短的书,全书十二仅卷,每一卷都有一个大主题,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第一遍,后来我又反复的读过2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念出了声音。我能感觉这些声音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走进了我,走到了我的心里,教会我坚强、弘德、制怒、感恩……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在《沉思录》中,亲爱的奥勒留皇帝、先哲,他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我看着书,看着那些智慧的文字,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他就是在告诫他自己,同时,我们更被恩泽。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我也跟着他的视角审查了自己,并且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知道了我自己应该怎么做。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3

我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哲学类的书,应当是在8个月前的时候,当时读的是《与神对话》。那个时候我还在SIOC,刚进实验室不久,是在我做出正式退学的决定之前。那时我是很迷茫和无助的,每一天一睁眼,自我应对的就是很不喜欢的一眼就能够望到尽头的生活,与此同时,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十分不支持我的发展,所以每一天都无精打采,心中不时地冒出赶紧退出的想法。但每当我想采取行动的时候,都被面临的阻力吓倒,这既包括退学以后去哪里,做什么,该怎样说服父母,周围的人会怎样劝阻我等外在压力,也包括自我从小构成的一些自我未经检视过的信念,比如担心别人的说法,自我不坚持下去就证明自我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等。

那时候的我心里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的,但我也是很幸运的,正是这些压力迫使我不断去思考,而这些以往在我眼中看起来是那么不可理解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在关键时候一再的拯救了我,它们迫使我去回答这些问题:“我是谁”,“我到底从哪里来”,“我该向哪里去”,“我到底该过怎样的生活”以及到底“我为什么而活”。很多时候,当我有了思考的愿望,这些答案便会慢慢地在我心底构成,最终浮出水面,告诉我属于我自我的答案。

此刻回头去看过去,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个答案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个答案不属于其他任何人,不属于我的父母,不属于我朋友和同学,更不属于其他世间的一切,它在我的父母看来是不可理解,它在我喜欢化学的同学的眼中看来是怯懦和无知,在我不喜欢化学的同学眼中看来是及早脱身,但无论它面临多少赞美和指责,它都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因为它只属于我,几乎不掺杂外在任何的意见,它让我明白,我应当撇开外界的一切意见,勇敢地去过自我的人生,活出自我对人生的看法,活出自我对人生的态度,而不再活在来自外界的意见和确定之中,“抛弃意见,你将得救”,它是我压抑许久的灵魂告诉我的抉择,我的灵魂告诉我,你不能够再这样顺从。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有这样的看法“在变动的社会中,人的生命趋向从来都不确定,仅有那些追求着天赋和兴趣的人才能在这些不确定中碰到美丽的意外,这就叫connectingthedots,就是收集这些点。”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dots都会连接在一起。他说“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关系就十分十分清楚,你们当然也不可能从此刻这个点上看到将来,仅有回头看才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你必须确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将来你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姻缘,随便什么,相信这点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会给你带来遵循本觉的自信,它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一样。”

事实上,我到此刻也不明白乔布斯的这段话到底对不对,因为我有记忆的人生仅有一次,没有任何依据我是无法证明某件事的真伪的,可是尽管这句话对许许多多对未来抱着极大期望,想要复制他人成功的人来说很残酷,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生理、心理、遗传等各方面都不一样,即使你采取了和乔布斯一样的人生轨迹,谁就必须能保证你的选择就必须能复制乔布斯的成功呢然而,谁又能证明你采取了和乔布斯一样的人生轨迹,你就不能获得和乔布斯一样的成功所以,一切的一切无关乎他人,只关乎你自我,你的人生仅有你自我能够给出答案,你的答案就是你不断采取的行动,其他人没有任何资格来给你的未来定下其终点。

当我仔细回顾我的过去,我发现很多事当初我在做的时候,我并不明白有没有用,或者说当初根本就没用,我只是遵循着我的内心去做,可是就是这些当初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在之后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能够说当初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未来就必须没用吗其实不是的,所以我只随着我的本性而生活,按着自我的本性去收集我生命中的dots,我也不明白我未来走向何方,但我始终遵从内心的指引,并坚信行动的力量。

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因因为我感到这样的态度让我很安心和欢乐,正如《博物馆奇妙夜3》里面,当主角的儿子做出了不去上大学去当DJ的时候跟他父亲说的话一样,他说“我不明白这件事适不适合我,但我明白这就是我下头要做的事,之后我回去继续并尝试我的下一个选择。”我也不明白我做的每件事在外人看来是否适合我,可是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热情和求知欲,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这种热情和求知欲不是来自外在的事物,比如金钱、名誉什么的,事实上这些外在东西等我进入黄土那天也就烟消云散了,而唯一能留下的就是我不断修炼的灵魂。所以当大人们问我这样的选择前途怎样样,能不能赚钱的时候,我总是会编出一套很好的东西来骗骗他们,告诉他们未来多么多么好,他们就总是会安心。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的。我的选择,只是因为我遵从了自我的灵魂的召唤。《小王子》中的那句话我异常认同,“看东西要用心才能看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我做的这些选择根本没有太多外界的支撑,或者说就算有,我也没有在意他们外界的支撑有多大,它也不是贪痴嗔各种欲望的诱惑,而是我逐渐感受到了我的灵魂,我的内心,它告诉了我,我应当夜以继日做的事,它告诉了我,做什么会让我的灵魂更有力量。其实,我心里一向很明白,谁也不能保证我的选择能让我达成一个能够勾画出来的成功者的伟大目标,比如名誉,地位,金钱等等,可是我的选择的的确确地告诉了我,这么做我能够走在我自我想走的路上,即使这路崎岖坎坷,我也会笑着走下去。

退学那个时候我面临的压力,最大部分来自我的父母,其次来自外界的说法,比如我怯懦,软弱,习惯放弃什么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一颗比较强大的内心,还不足以抵抗外界意见的冲击,人脆弱的时候难免也渴望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可是很遗憾,渴望别人的认同无异于把自我的人生交给他人去操控,所以当我走出来时,我清醒地认识到,人的一生只由自我去选择,“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仅有自我;里面没有自我,仅有别人”。之后我看到杨绛先生百岁文章的那段话,我深深地认同和感动,不禁感叹这是一颗多么强大的灵魂,她是这样说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终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终才明白:世界是自我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初我的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我家境好一些,所以我能够退学,其实,此刻想一想,如果真如我的有些同学说的那样简单就好了,只是因为我的家境,所以我能够无忧无虑地退学。但事实上,当时给我压力最大的就是自我的内心,这对于当时的我是很难克服的,尤其在我父母很强的控制欲,以及他们把他们的未来绑定在我身上的思维的前提下。而在我突破这一切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再丰富的物质也无法让你心灵强大,唯有强大的内心才能铸就非凡的灵魂。

其实,我觉得我真的是很幸运,退学之后,我碰到了很多很多的人,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他们都成为了我的导师,让我的各方面得到了飞速的提高。Forexman的导师们—陈教师,张教师,王教师,刘教师,MOS大田教师,51talk教师,知者在行等等,他们不是抬起头做做模样,以名声来压倒一切,而是切切实实地教会了我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是我一辈子的恩师。回头看这7个月时间学到的东西,可能会比我在SIOC读好几年学的东西都多,我感激我的教师们,感激这一切。

到此刻,我不得不说,当初我退学的决定真是太棒了!我不仅仅找到了我人生的方向,更有了属于我自我的人生哲学。所谓孔子的三十而立,有一种解读就是30岁的时候拥有自我的人生哲学和原则,而不再被外界的人事物所主导、左右。而我在自我24岁这一年,逐步拥有了属于自我的思想,拥有了属于自我的独立思考本事,拥有了属于自我的哲学体系。有人说,“思想又不能当饭吃”,我的看法是,“正是因为你没有思想,所以你看不到它的力量。”一个属于你自我的思想,能够激发你深层次的潜力,让你在你想要的生活中自由自在地拼搏与翱翔。

沉思录卷一的开头语是“一方面能够坚强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坚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我想,无论什么时候,唯有对人生清醒的思考和理智的选择,才能不断踏上通往高尚灵魂的路,唯有不再受欲望和外在所诱惑,才能过上真正属于自我的人生。

正如杨绛先生锁说:“坚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欢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欢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清醒的认识,会让你原本痛苦的一切变得那么的欢乐,因为你清醒地明白它们的来意。

这是我读完《沉思录》的1篇读后感,这本书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我的话,这本他从没有想要出版的书,却成为了生活在两千年后的我们的巨大财富。以后的日子,我会在我的日志里把自我对于沉思录的解读写下来,这是对自我人生的一种思考,如果可能的话,期望自我的浅见也能够给他人带来一点启发。

沉思录读后感4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不要说这是--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5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确定。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试举一例:“没有一个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对那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发生于另一个人,或是因为他没看到他们的发生,或是因为他表现一种伟大的精神而使他坚持坚定和不受伤害。那么无知和欺瞒竟然压倒智慧就是一种羞愧。”如此佶屈聱牙,让人怀疑《沉思录》何以作为经典流传千年。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佛说涅磐,上帝说你能够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样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貌,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经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沉思录》是一部感伤的著作,感伤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个无法过自我梦想生活的灵魂。尽管奥勒留以高贵的姿态来描述心中的哲学,以永恒的道德与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终究不能完全纳入理性的轨道。奥勒留站在罗马帝国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纵马扬鞭抚平四海,也无法挽回日落的结局。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坚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应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斯人已逝,沉思仍将继续。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可是是浮生一梦罢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