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三范例(3篇)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800字]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三范例(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儒林外史读后感1
《儒林外史》是清朝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吴敬梓,用辛辣的口吻与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与故事。他们或善或恶、或贪财或清廉、或狡猾或忠厚、或忘恩负义或知恩图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他们人人,都怎一个“俗世奇人”得了。
在《儒林外史》中,有监生、贡生、地主,豪强、官吏,街役。林林总总,说是文学界的《清明上河图》,工农界的《天工开物》,都不为过。而在这些形色色的人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杜少卿和匡超人了。
杜少卿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人物。他是一个秀才,也有几分家底,生活富足。他与迟衡山,虞博士等人,时常一起吃酒,作诗,谈论古今是非,名人志士。他被高老先生称为“杜家败类”,但他也学业精通。他坐拥万把银两,花钱如流水却从不追求名利金钱,真是一个不折不的“奇人”!或许,在书中一些人物眼里,杜少卿此人满分作文网很傻,但是,这样的举动在我眼里,却是十分高尚的表现。
相比之下,臣超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为了钱,他充当枪手,巴结极贵;为了权利,他背信弃义,无所不为。匡超人的无耻行为,揭露和讽刺了清朝科举制度的腐败:学子十年寒窗,比不上权贵手中一盘盘雪花银。即如此,要科举何用?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内心的想法清晰无比,就是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他也是科举的受害者,本已高中,却被轻描淡写一句“此人太怪”而不被赏识,他内心的痛苦,谁知?谁晓?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骨到了清朝,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打压和腐烂的官场中越来越淡,及至被磨灭,我对此无比痛心。同时,清朝文人读书的目地也已不再单纯,就是孔孟在世,也无力回天,当然,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也有一些有志文人用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洁身自好,成为了这不堪回首的历史篇章中,一颗颗灿烂的流星!
关于儒林外史的800字读后感2
《范进中举》是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学到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这篇文章是怎么来批判封建社会怎么用科举制度来控制人民,怎么把读书人残害成他们的愚民工具。但是,我却深深记住了什么叫乐极生悲,人如果疯了可以狠狠的把他打清楚。因为小时候并没有时间来读《儒林外史》,多年来还是十分牵挂着范进的人生发展。
王冕:
王冕这个人物,应该是我们小学时候就学到的人物。那时是一个立志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认真,只有我们全心的投入就可以有所成就。读了《儒林外史》我对王冕才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他才是一个淡泊名利、有胆魄、有气节的读书人。《儒林外史》从王冕开局,为整部书人物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从而也让我们更好的加以对照来了解外史中林林总总的各色人物。作者吴敬梓应该是一个浪漫的文人,他并没有对封建文人失去信心,他还是在文章中刻画了几个淡泊名利、不失文人气节的人物。
两个灯草:
从前是在连环画中看到这个守财奴严监生的故事,读了《外史》才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他的哥哥严贡生更是了得,为了谋夺弟弟的财产更是不择手段。临终之时,油灯的芯多了一个都能障碍严监生的心念。我们每个人在世间上,有多少的欲望挂碍着我们,让我们不能清醒,让我们沉沦六道不能自己。
读了两遍《儒林外史》:
读了第一遍,刚刚模模糊糊认识了故事的脉络。第二遍,人物才开始渐渐生动了起来。到今天也已经快半年了,每每想起还是觉得畅快淋漓。每个故事的起伏也不太大,但是故事的发展也很有节奏。每个人物作者都没有自己的批评,然而让我们读来都觉得挺有意思。
形形色色读书人:
最近看到一块祖碑,祖上被称作“处士”,我查阅了一下处士是指没有当过官的读书人。《儒林外史》也在文章的最后也提到了几个没有入仕的读书人,都很有特色。今天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分,怎么定义读书人却成了问题。
闲斋老人:
闲斋老人为《儒林外史》作序,序中说:有《水浒》《金瓶梅》之笔之才,而非若《水浒》《金瓶梅》之致为风俗人心之害也!则与其读《水浒》《金瓶梅》,毋宁读《儒林外史》。我们来读《儒林外史》,可以当笑话故事,也可以当历史文献,更可以来了解什么样的人才算读书人。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初3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佳作,是我国长篇讽刺小说,讽刺了被科举八股毒害的读书人。这些人在功名利禄的牵引下现出的丑态,做出的丑事,在文学人物的长廊里遗臭百年。
“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说,至《儒林外史》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且,“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范进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范进年级已老大不小,家境清贫,历经磨难终于中了举人。起初,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后来竟高兴到了发疯。“多亏”岳父胡屠夫的一巴掌,才清醒过来。在中举人之前,没人看得起他,他的岳父甚至不愿给他考金。而中举之后,街坊邻居一下全变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赶来祝贺,连从未有过交集的乡绅张静斋都来嘘寒问暖,套热乎。原来十分寒酸冷清的屋子,变得喜气洋洋。在这个精彩的篇章里,范进懦弱迂腐,胡屠夫趋炎附势、尖酸刻薄,还有邻居们势利虚伪的表现,都被吴敬梓刻画得入木三分。
吴敬梓笔下如范进这样可笑可怜,又可气可悲的人物不在少数,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儒生相,无不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鞭挞了那个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读完全书之后,我不由得为那些读书人感到悲哀。他们大多家境平寒,一心指望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小时候,也一定是胸怀远大理想抱负的,但迫于现实的压力和残酷的竞争,他们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梦想渐行渐远,最终沦为一个又一个“范进”。
这种人生和社会的悲剧,在今天是否真正结束了?没有。我们要让这种悲剧不再重演,坚守我们的良知,努力奋斗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