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1000字]家春秋读后感(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3351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000字]家春秋读后感(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家春秋读后感1

终于看完了!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我原以为《春》和《秋》是另外两种不同主题的书,没想到就是《家》的续集。

这三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土豪大家庭从兴盛到没落的过程,时代背景是民国时期,那时候清朝刚灭亡,所以还有很多的封建制度等都还没改进。特别是对于长辈的尊敬,是无条件服从的那种,而巴金描述他们的兴衰过程,主要从死人来体现,他们死去的原因都是因为被封建制度逼死的。

比如第一个死去的鸣凤,她是个丫鬟,是高家的一个小女佣,那时候她差不多十六七岁。而高家却要把她嫁给一个老头子,这个老头子有60多岁了,想想啊,一个16、7的少女要嫁给一个都可以当爷爷的人了,可以想想是多么的痛苦。

而她却完全没有办法,因为她是高家的一个女佣,高家在她小时候就买下了她,她根本就没有什么人身自由可言,一切都得听从高家的。

最后出于无奈,她就跳湖自杀了。当初看到鸣凤自杀的时候,我是非常的惋惜,真的,一个非常可爱的姑娘就这么死去了,巴金把这个姑娘描述的很可爱,很有灵气。

特别是鸣凤对于高家的三少爷觉慧的爱,就像懵懂的初恋,觉慧也是喜欢鸣凤的,有时候觉慧还会逗鸣凤,就像那种青春期的少年故意去讨好少女的那种。但是鸣凤知道在那个时代,少爷跟丫头的爱情,是多么的天方夜谭。

后来梅表姐也死了,她是高家嫁出去的一位女儿,嫁出去不到一年丈夫就死了,其实梅表姐跟高家的大少年从小就是青梅竹马。

本来他们可以终成眷属的,但是因为梅表姐的母亲因为一件小事跟大少年的母亲吵架了,于是一生气就把梅表姐嫁给了别人。

想想啊,这可是婚姻啊,把婚姻就这样轻易的看待,关键还是她自己的女儿,可以想想那时候的制度,什么礼教,三从四德等等,是多么的可笑。

然后接下去瑞玉嫂子的死去、惠表姐的死去,枚少年的死去,都是因为婚姻,因为制度,把婚姻随便嫁给了不幸福的人,因为痛苦而死去。

还有生病的时候,只去请中医看病,本来西医马上就可以解决的小病,那些老人长辈就说了一些礼教什么的,然后坚决不请,就这样把活生生的人给耗死了。

总之因为这些封建制度,因为这些愚昧的思想,把好几个人害死了。当然也有人反抗,以觉慧和觉名两个比较年轻的少爷,他们就是不听这些老长辈的话,不想随便的结婚,逃离了大家庭,从而赢得了胜利。最后大家庭也土崩瓦解,高家的爷爷死后,几位堂兄弟把房子变卖了,从此高家没落。个人觉得还是第一部《家》比较好看,特别是看到鸣凤要嫁给那个老头子之前,她想找同样喜欢她的觉慧救她,看的我那个激动,焦急啊,但是出于一些原因,没救成,鸣凤就这样死去。

可能是因为看到第一个死去的人,看着会比较有感悟,后面死去的人,就看着有点乏味了。

特别是看到《秋》的时候,最后两个人死的有点仓促啊,而且也都是出于同样的婚姻制度的原因,从结构上看好像就是巴金为了充字数的感觉。

所以我就想,如果以后写小说,不要为了去充字数,而去重复写一些相关的内容,这样看上去真的还挺乏味冗余的。

但我不得不说,大作家就是不一样,人物之间的对话、场景等都描述的非常细致深刻,我在想,什么时候才有这种境界啊,以后我写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他这样,凭空捏造一个场景出来,需要多少字我都可以,就是无聊了点。

《家春秋》读后感2

今年5月,我终于读完了巴金的巨著——《家春秋》。

这本巨著我花了两年半时间才断断续续读完。当我合上那厚厚的、沉沉的书时,我发现,我的眼泪早像是那止不住的洪水,汹涌地冲破眼眶,一道又一道的泪珠滑落了我的脸颊。

《家春秋》讲述了高宅有兴起至极盛而终于子孙分家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书中的人物各个个性鲜明,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中不同性格的人。

高家的三个孙子——觉新、觉民、觉慧,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性格:觉新是长孙,是一个被传统礼教所束缚的人,是一个做事让人三分的人;觉民是一个有着一腔热血的有识青年;觉慧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勇敢好胜,敢于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所以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结局不同。

在《家春秋》一书中,我看到了中国旧社会礼教的可怕。觉新曾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曾想要出国留学,专攻化学,这一切都因为他是“高家的长孙”这一身份而破灭了,长辈们让他娶妻生子。天生温顺于长辈的觉新只好娶了瑞玉为妻。高太爷去世时,瑞玉怀有身孕,长辈们因为“血光之灾”这个封建迷信说法,而逼瑞玉出城生产。瑞玉最后在城外难产而死……

诸如此类的惨剧时有发生,蕙、梅表姐、枚表弟、淑贞……哪一个不是被活活逼死的!我为那些年轻的灵魂流过一些泪,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被那些“长辈”顽固不化的“传统礼教”思想所害的!他们都是“牺牲品”!

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因为在那样的旧社会里,我会闷得透不过气来。

记得我曾厌过学,当我读了《家春秋》中淑华想尽办法想要读书那一段后,我深深地自责,我没有好好地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没有尽到一个做学生应尽的义务——好好学习!在那之后,我明白了很多——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珍惜身边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因为在那样的旧社会里,我会闷得透不过气来。我们不用去于旧礼教、旧社会作斗争,那么,就应该趁自己年轻之时多学一些知识,早日成为对全社会有用的人。

虽说巴金的《家春秋》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一面,让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旧中国旧家庭中人们身不由己的生活,让我觉得生活有时是一场悲剧。但是,我转念一想,这生活好比激流,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停止过,没有什么可以将它阻止,只有自己将自己吓退,我们要做的就是战胜困难。

所以说,生活不是悲剧,它应该是一场“搏斗”,一场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困难的搏斗。

在生命的激流流淌途中,那激流必定也曾溅起过浪花,那浪花不是单一的,这里有爱、有恨,有欢乐,当然也有悲伤……要问那动荡不息的激流流动的信念是什么?我想,一定是“战胜困境,汇入海洋”!

我们还年轻,我们要好好生活,好好读书,我们还应该征服生活。就像巴金爷爷说的:“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们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家春秋读后感3

高公馆是一个传统的官宦家族,《家》《春》《秋》以大时代背景,描述新青年对抗传统礼教。有时候感觉书就像一面镜子,拿起来看的时候,好像和现实生活没有太大的差异。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对抗一直存在,思想的碰撞和传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现在80后、90后与60后、70后的生活观、职业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似乎每一次的对抗都会有觉新、觉民、觉慧的影子。

觉新代表新思想、旧的行动,他认同新思想也对新思想感兴趣,然而却驱从于老一辈的思想之下,依旧用符合老一辈的行为做事。或许他就像一把伞,撑起了那些判逆者,以至于不会在那些新思想还未成熟时就夭折。像觉新这一类人,往往极度受困于新旧的更替,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旧派用他来挡,新派指责他的拖泥带水,而自己往往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忍辱精神。对比今天的职场,似乎也有典型的特征80后的中层,似乎也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对于90后的自由与任性,对于70后的严谨与职业道德;80后似乎也成为了这样的一个角色。或许当某天也可以像《秋》最后那样,分崩离析;脱离职场的束弱缚,却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业。

觉民代表着在旧力量下的抗争者,生活在大环境下,但是仍旧我行我素,为了新思想而坚持对抗。像他一样,心中无惧,不惧怕老一辈人的所谓家法,有自己的作为。虽然在高公馆里孕育成长,但是却是新思想下的新青年。对亲情、爱情、梦想都有自己的追求。或许就像90后在职业里,专注价值而不乎人情人言等等,似乎更加的洒脱。他们不在束缚于行政、加班等各种符加的条件及行为,不用在乎职场的微妙关系。或许专注于技能、工作时,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反馈,恰恰也因为这样,技能的成长似乎更快。当许多人还在谈职场竞争的时候,专注于能力提升的他们,早就有了她们新的选择,新的追求。

觉慧代表着完全反抗旧力量的一代人,这类人完完全全走出老一辈的圈子,他们独立成长于属于他们的世界。就像可以不用再考虑人情事故,不用受缚于上辈人所拥有的资源基础。新的追求,新的形式,新的向往,新的思想,一切都是新的。用自己青春的激情浇灌,成为新的一代人。如同现代的万众创新,莘莘向荣,当老一辈还在考虑威信、判断力的时候,新人早就快小步快跑的干掉了他们。

一部小说就如同一面镜子,看得自己胆颤心惊,似乎它己经权释了自己的命运一般。似乎自己也可以感受到觉新的压力,可以想象是自己还是不得己的陷入这种纠结。日复一日的绞心,或许像这样的大好人,从来不会有报复之心,可以安于所有不公平的对待。忽然发现觉新挺可悲的,他虽然无法选择像觉慧一样一走了之,但他却可以选择放弃所谓大家族的责任,守着自己一房的未来。

《家春秋》读后感4

巴金的《家·春·秋》可谓是最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作品,全套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本书一个世界,三本书环环相扣,却新颖独特,见书的文字就可以揣摩作者独到的见解和心态。

三本书分别围绕“觉慧、淑英、觉民和琴小姐,淑华”五个人物的故事展开话题。我们从书中能读出有志青年不畏艰难,毅然投身革命事业的无私与伟大。心中有梦,立鸿鹄之志,决意争霸蓝天。他们曾不顾阻拦,用笔墨书写青春与事业,描绘着理想与未来;他们曾自掏腰包,慷慨解囊,为报社的成立贡献自己的光与热;他们也曾在桌旁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的见解。一个个年轻的心,跨越了身份,跨越了年龄,凝聚的只有美好的憧憬。

在书中,我最感触的却是觉新,他的每一次遇难都牵动着我的心。也许,他是为心爱之人的离逝而悲痛欲绝;也许,他是徘徊于社会边境却仍然口是心非;也许,他是曾想为自己的苦难生活来一个了解。他始终默默忍受,忍受长辈的苛责,忍受自己试图保护的弟弟却不禁失望至极的神色,忍受眼看心爱之人离逝却无能为力的辛酸。谁都无法理解他,处处保持“作辑”风范的他自以为能维持了一切,能维持高家的表面平静,但现实却总是在与他开玩笑,逼迫他在最后一刻才真正地像个勇士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在怜悯他的同时,我也嗅出了社会的腐败气息,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残害了许多年轻的心灵,但——他永远都不会打倒拥有无限憧憬,志存高远的青年们。

书中曾有一段,那是兄妹,淑华与觉民之间的对话——“你就听大表哥的话,也许嫁给名门贵族,真的可以享受一生!”“不!我绝不会向他们妥协,大表哥就是因为太软弱,不仅害了他自己,还连累了我们!我的命运由我自己决定!难道这世上所有相爱之人都不能在一起吗?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女子,就要忍受被支配的命运吗”“说得不错这才是我的好妹妹!”段落中觉民故意激讽淑华,当他听到了满意的答案时,又从淑华的脸上看见了希望。淑华不同于其他名门小姐,她性格泼辣,豪爽,重情义。是觉民最为欣赏的妹妹。他从她的身上看见女子的美好未来,她们可以有一天能和男子同起平落,能一起读书、学习,并且改变自己不公,任人支配的悲惨命运。那才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精神解放。那是觉民的憧憬,更是巴金的期盼。

我想,批判才是巴金对那个社会最有力的武器,任何东西都比不上语言的艺术,比不上一本书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他让我们认清旧时社会,学会成就独特的自己。

家春秋读后感5

我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早就有所耳闻,就是一直没能把它看完,近日看到室友带了一套,延续着原来的激情,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见解。

高家是封建守旧的大家族,高老太爷、姨太与五个儿子媳妇及孙辈们共处一堂,各房时常为了利益搬弄是非、争吵不休。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是高家长房之孙,皆为崇尚新思想之有为青年,却受到封建家庭的戕害。觉新身为长孙,被迫承担振兴家业的重任,放弃出国留学的理想,更因长辈阻挠,无法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梅芬结合,又被长辈逼迫娶了瑞珏,终日郁郁寡欢。觉民曾逃婚抗拒长辈安排的婚姻,觉慧则与婢女鸣凤相恋,高家将鸣凤嫁给冯乐山做妾,鸣凤投湖自尽,觉慧悲痛离家追求自己的志业,觉民与觉新一起面对家族纠纷的考验。

梅芬另嫁后病故,瑞珏也因怀孕待产,被迷信的高家视为不吉,驱离高家导致难产死亡,只余一子海臣与觉新相伴。海臣患病,死于高家坚持不请西医的固执之下。一连发生厄运使觉新心灰意冷,一味顺从长辈而无力振作,更拒绝周蕙表妹的爱意,周蕙另嫁后忧抑病死。婢女翠环对觉新由同情关怀而生爱慕,最后觉新为了三爸的遗愿娶了翠环,重获崭新的生活。他们终于起来反抗长辈们种种不合理的压迫,高家走上分家一途,觉民与挚爱的琴表妹共谐连理。

矛盾的觉新,他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新的思想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定的烙印,但是他又同时受到封建孝道的束缚。所以他的一生就注定是悲剧。从小就是长辈眼中的“宁馨儿”,事事为别人着想,逆来顺受,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安排给他的一切。每次读到觉新的时候都感觉心里发闷,为他的逆来顺受和不反抗感到难过。值得高兴的是最后他终于在父辈面前反抗了。也许很多人和事造就了他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则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恨,而在我的眼里他只可怜不可恨。

不屈服的觉民,毕竟是个新时代的人物,比较反对旧礼教,从反对爷爷安排的婚礼到结束时痛骂克定、克安等,他是一个不为旧势力屈服的青年。自助者,然后天助之。他与琴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爷爷蒸蒸日上。

敢作敢为的觉慧,他是一个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老大和他的两个兄弟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部小说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制度,展示青年们被制度残害白白牺牲的悲剧,以及觉醒了的新青年的迷芒,挣扎,愤怒,控诉,反抗,斗争。小说中的每一个突出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一类人的鲜明的典型。《家春秋》控诉了封建家庭,批判旧的社会制度,希望青年一代争取自由向往光明。我貌似没有太多的苦恼,我的生活平静安逸,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苦恼,但愿每个人都能把问题最好的解决,平凡的生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