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1699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练习十二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二、新课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3)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4) 还要烤几次?54÷9=6(次)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90-36)÷9=6(次)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2) 还要烤几次?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6(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

先乘除后加减,小括号最优先

2630—867+133 33×(225÷15)

581—31×18 944÷(105—89)

(158+125)×2 1210÷(89+21)

196÷(712—698)2112÷(16×3)

456÷19×83 134×16÷67

1300×(700÷10)

反思与重建

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所下降,速度较慢,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改善。期间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和计算习惯的培养,注重草稿与验算。

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A套、B套)

A套:P5的递等式计算

B套:补充计算

每日一题

在6+36÷3-2×4-1=47

这个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复杂运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有乘除,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看下面的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86—6×810×30÷545+35÷593+26–40

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学习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观察,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苹果图)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解决问题: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1)根据信息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第一步求什么?

列式:60—38=22(个)

22×3=66(个)

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2)综合算式:60—38×3

这样可以吗?说说理由。

观察算式发现:根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知,要先算乘再算减,不符合题目的意思,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别人知道要先算减呢?

学生想办法。

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可以加上小括号。(60—38)×3,这样在计算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

(86-56)×89×(260+40)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解决问题: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1)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想一想怎么解答,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算法

(43+21)÷8

说说怎么想的,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再订正结果。

(2)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4)÷6(72—24)÷8

独立完成,订正

4。试一试: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84÷(8—4)56÷(5+3)

学生试做,交流订正。

5。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240—(180+20)360÷(2×3)(52+12)×7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总结:混合运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40-180+20xx+11×7

240-(180+20)(59+11)×7

学生计算,说说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入:是不是只要加上小括号,运算顺序改变,得数就一定改变呢?再出示下面的题目:

360-74-26466-(65+35)

360-(74+26)466-65-35

做一做,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2、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3、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上面的两道题目,订正时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题:你会计算(55—50)×(6+3)吗?

学生说说想法。像这样有两个小括号的题目,可以同时计算两个小括号里面的。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4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525÷(81—56)×3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中括号,引入新课

1、计算525÷(81—56)×3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介绍:“”叫做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用在算式中也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计算,说说三步混合运算要按怎样的顺进行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小结。

3、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反馈评价。

三、学习“你知道吗”。

阅读教科书第74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找出典型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改正。

2、练习十二第2题。

比较每组中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3、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要先求出什么?

列式解答。组织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年月日、简单的统计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2~143页第6~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经过时间。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

1、年、月、日的进率。

我们本学期学习了时间单位年、月、日。这节课先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复习年、月、日)

请同学们在下面表中括号里填上进率。(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根据公历年份来判断闰年?

2、年、月、日的练习。 ·

请同学们把期末复习第6题填在书上。

小黑板出示第6题,学生口答练习中填的数,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二、复习简单的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提问:简单的数据整理分哪几个步骤?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如下:

简单的数据整理

(1)找出数据范围。

(2)把数据合理分段整理。

(3)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简单的数据整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呢?

2、简单的数据整理练习。

用投影出示第142页第7题,男同学的体重记录单。

(1)让学生看着记录单说一说数据整理的三个步骤。

指名学生说数据的分段,教师板书。

体重(千克)25以下25~29 30~34 34以上

(2)让学生统计各段的人数。指名口答各段的人数并集体校对。

(3)绘制统计表。

(4)看表分析第143页的两个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接着让学生说说还想到了什么。

三、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l,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如果有括号,该怎么样呢?学生口答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老师归纳、板书。

2、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做第8题第一行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指出:第1题可以把乘法、除法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第2题可以把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说一说各个方面的知识要点。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8题余下4题。要求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材第25页——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经历、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①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②通过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利用教材上的德育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②通过练习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组准备直角三角形,二组准备锐角三角形,三组准备钝角三角形,四组任意)、直尺、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演示教具一套

教学进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

师:比一比,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生:观察比较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旋转、平移的方法。

2、回顾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师:谁能告诉老师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生答后,师课件演示

师:在这个过程,我们运用了一个什么数学思想。

生:转化

师板书:转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呢?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

3、设疑,引入新课

小明有一张彩纸(课件出示),他想知道这张纸面积,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这却是个三角形,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大家想不想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生答)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知识猜想

师:学习之前,大家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讨论、作答(可能和底、高有关)

2、动手实践

一组学生拿出直角三角形学具

二组拿出锐角三角形学具

三组拿出钝角三角形学具

四组拿出任意三角形学具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

师巡回检查、指导

3、实践汇报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一组:我们是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或长方形(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2倍,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组:用一个三角形,从他的高的中点处画一条底边的平行线,沿着平行线剪开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旋转,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各组就实践汇报展开讨论。

4、演示总结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方法,教师也想了几种方法,大家看一看和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课件(演示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引导生观察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哪些部分有关?

生: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师小结并板书

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出示课件(演示2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观察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有何关系?

生: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底、高有什么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师小结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表示:S=ah÷2

5、师生一起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6、基本练习

师:现在大家可以帮帮小明,算算哪张彩纸的面积了吗?

生:能

师:好那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解答,师巡回检查

强调:

1、注意运用公式

2、注意面积单位

三、巩固检测

1、出示课件

师:每天上学回家,教师、家长都要叮咛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大家认识下列交通标志吗?

生答、师订正

师:大家观察,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我们能不能算算他们的面积呢?

生独立完成

师统一订正

2、出示课件

师:红领巾中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每个少先队员都要佩戴并热爱他,下面就是一面红领巾图,你能算一算做100面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

生板演师讲解订正

四、回顾总结

师:学完这节课,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讨论、作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能比的数学思想,通过旋转、平移、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能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其中的联系,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几道练习,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面积公式的应用,收获了不少新知识,希望以后每节课同学们都能象今天这样满载而归。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转化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