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08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

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

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00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

滴水实验

一分钟一天一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第三篇】

本人继续担任四年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68人,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好动。在新学期开始,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各类作业、课堂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争取消灭潜能生,做到人人爱学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和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本册的概念更多。因此,本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改变了传统教材把比较抽象的“数的整除”知识集中学习的编排体系,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分解;在三年级下册“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中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在本册“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单元中进一步学习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知识;在本册“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单元中重点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样编排分散了难点,更好地体现了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教材还注重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编排知识结构。如在学习解方程之前,学习等式的性质;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学习约分的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必要性。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通过亲历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2、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事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秘初步掌握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经历数学研究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作指导,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倍数与因数、多边形面积计算、正负数,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复杂的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可能性的统计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区分应用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质因数等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及面积机计算方法,区分对称平移与旋转,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学会计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和优选法,能运用分析现实问题。

4、继续探究统计的复杂知识,并能合理科学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措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6、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7、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联系实际加强概念教学,融知识的理解于体验之中。

2、动手实践要把握好“度”,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3、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概念。

4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5、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6、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全面、合理、科学。

8、让游戏融入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简易方程10课时

二、多边形的面积12课时

三、因数与倍数7课时

四、认识正、负数2课时

五、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课时

六、对称、平移与旋转5课时

七、分数加减法11课时

八、统计6课时

九、总复习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第四篇】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练习:做一做

三、0的运算

1.计算:6+0、6-0、6×0、6÷0

2.引发学生讨论:6÷0=?为什么?

讨论:0不能作除数。6÷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讨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练习二7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二2、4、9、11、12

B层:练习二2、4、9、11

C层:练习二2、4、9

第三课时(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四则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先。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1、2、3、6、7 B层:练习三1、2、3、6 C层:练习三1、2、3

第四课时(例5)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租般问题(无浪费,则)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B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C层:练习三5

第五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体系。

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

加减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乘除混合运算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两级运算

四则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先算小括号

有关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

二、本单元知识重难点

你认为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是什么?

掌握起来比较难的知识是什么?

在知识运用中,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那些容易错?

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三、四则运算

什么是四则运算?

有哪几种四则运算?

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

每种运算都要注意什么?

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