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640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精编3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有的人》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有的人》教案2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计划学习两课时

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表现 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 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 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 为革命

愿献身 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 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 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 为自己

想不朽 烂得更早

对社会 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后面所剩内容。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有的人》教案3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1、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1)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问;

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场如何?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1)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