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优推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优推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地3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课本配有两幅插图,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本课的安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现将《家》一课第二课时拟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会读《家》这首诗。
(2)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四、说学情
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过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五、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简笔画、游戏、教学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主动、自觉地为解决问题而读,如通过同桌读、男女生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等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本节课"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本课诗句优美,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亲切的感受,在读后两行时,要让学生带着在祖国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先用简笔画画出一间房子,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出:家。让学生说说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让学生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结合观察图,在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把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试着让学生把一句话换成别的说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师相机出示全诗,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过很好地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3、游戏复习,扩展训练。
(1)做找朋友游戏。指名几个同学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找出相对应的家。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2)扩展练习,除书上介绍的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最后集中订正。
(3)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练精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复述课文,本板书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同时为学生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附板书: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是鱼儿 的家
泥土 种子
祖国 我们
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二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原文,片段主要讲述了经典故事情节“武松打虎”。课文篇幅很长,详细的描写了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生动的展现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好汉本色。从本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四大名著的原文,这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四大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结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3、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难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水浒传》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名著《水浒传》。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资料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出示阅读要求: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什么,跟打虎有什么关系;人物性格。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冈 饥 碟 俺 榜 杖 申 兼 勿 拖 悉 肋 坠 膛 截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截”的左下部分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针对不常见的词句适当提示。
2、梳理层次。
第一段(1-2)喝酒;第二段(3-4)上冈;第三段(5-6)打虎;第四段(7)下冈
明确:“喝酒”“上冈”都是“打虎”的铺垫,“下冈”是“打虎”后的举动。
3、学习第一段、第二段,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喝酒”:豪迈、粗鲁;“上冈”倔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武松的喝酒和上冈,知道了武松倔强、豪迈鲁莽的一面,也知道了怎么理解一些不常见的。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武松打虎。
二、深入学习,感受魅力
1、指名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学生发言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的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比较体会。
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闪、躲(表现出本能的机警敏捷)
“抡、劈、揪、按、踢、提、打”形象生动凸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和过人的高大形象。
3、有感情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4、分析手法。(“打虎”动作描写,“喝酒”语言描写,“上冈、下冈”心理描写)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
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有人说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说武松不听劝告好面子。都没说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证明他是一个勇敢的英雄。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敢于斗争、勇敢直前的精神,不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拦路虎”,不退缩,不放弃,同时,我们也要吸取武松的教训,有自己的判断力,适当采纳他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太好面子。
2、拓展:讲讲武松下冈后的故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 → 豪迈、不听劝告
上冈 → 好面子、倔强
打虎 → 勇敢敏捷、力大
下冈
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一)教材分析
《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凝练,动作神态刻画出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语言也随之变化,我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跟随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人物性格和语气。
2、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贴合人物身份,对重点字句段需要细致分析。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抓住一处,带领分析,如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再点拨学生发现后面人物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刻画方式给人带来的生动鲜活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文中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部分,想想为什么。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崇高的信念。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诊,龄,绷,吭,崭,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为“军神”。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11)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推测他是军人;第二段(12-23)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在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第三段(24-26)手术后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名刘伯承。
4、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个特点,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十分敬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一段,概括大意。
沃克医生的变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对军人敬佩
病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2、学习第二段,概括大意。(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结合自己看病打针的实际进行对比感受)
沃克医生的动作变化、病人的反应(病人伤势严重,却丝毫不怯)
“病人一声不吭……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反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七十二刀”准确数出刀数,说明病人冷静和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医生的惊异与赞叹。
3、学习第三段。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注视着病人”“肃然起敬”细节分析,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通过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感情变化来反衬的。通过沃克医生的不可思议和敬佩,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是位真正的军神,他坚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
2、拓展:当时处于麻醉初期,对药物认识研究不完善,才有了麻醉影响大脑神经的担忧。
3、阅读“阅读链接”,说说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眼睛受伤进行手术,不肯使用麻药,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崇敬和赞扬。
小学语文说课稿【第四篇】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