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于乘法的应用应该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表示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设计理念]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数学教学设计把学生学习作为教师教学起点,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者,带领学生去探索发展。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具)准备:2个正方形纸片、6个圆形纸片
课前预学(分组)准备: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一)拍手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拍手游戏”(课件展示)
• 游戏一:老师拍2下,同学们拍3个2下。
• 游戏二:老师拍3下,同学们拍2个3下。
• 游戏三:老师拍4下,同学们拍2个4下。
• 游戏要求:(1)注意停顿(2)注意老师拍的次数
(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感悟“几个几”)
(二)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几”。
师: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中有几个几?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二)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
师: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
小结: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所以我们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板书)
2.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
填一填:胡萝卜有( )根,白萝卜有( )根,所以我们可以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 )倍。
(个别学生起立说一说,然后全班一起说一说)
3.变式:
(1)小白兔吃掉1根红萝卜,现在的白萝卜的根数与红萝卜根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师: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两种图形表示两种萝卜的关系,想一想:怎么画才能看出它们根数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然后小组讨论。)
投影个别学生的学习单并说一说“我会说”。
我会说:红萝卜有( )根,白萝卜有( )个( )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根数的( )倍。
(2)小白兔吃了1根白萝卜,要使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应该要去掉几根白萝卜?
师: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填一填,然后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我会说:胡萝卜有( )根,白萝卜有( )个( )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 )倍。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一)圈一圈 说一说。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想一想,说一说
(三)圈一圈,填一填
粉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倍
四)涂一涂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视频《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生问好.
二、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吗?今天呀是羊村村长的生日,喜羊羊送来了各式各样的水果. 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课件依次出示四幅水果图)
出示第1题后问:这是什么?几个为1份?这里有几份?也就是几个几?
你也能像刚才那样说说这里的香蕉吗?
能一起说吗?
西瓜图谁来说?同学们对几个几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三、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谈话:美羊羊送来了漂亮的花儿作为礼物. (课件出示:蓝花2朵,红花6朵),仔细看一下,你能说说蓝花和红花的朵数关系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两种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存在多或少的关系外,还存在一种“倍”的关系. (板书:倍)你们想认识“倍”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将课题补充完整)
四、探究新知
1. 在圈一圈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1)师:大家看屏幕,如果我们把蓝花的朵数看成一份,那么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红花有这样的3份?
师:是呀,我们就可以像这样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成1份,那红花就有这样的3份. (课件演示)
小结:大家看,我们刚才是把谁的朵数看成1份?1份有几朵?红花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几个几朵?像这样,把蓝花的朵数看成1份,红花有这样的3份. 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板书:蓝花1 份,红花3份,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师:现在谁来说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把蓝花2朵看成1份,红花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花是蓝花的3倍. )
(2)谈话:美羊羊又做了2朵花. (课件演示)红花增加2朵.
问:现在红花的朵数还是蓝花的3倍吗?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如果红花有这样的5份呢?那么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6份呢?8份呢?10份呢?100份呢?你发现了什么?你说得真是太好了,让我们为他鼓鼓掌.
2. 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过渡:小朋友们,过生日一般都要吃什么呀?瞧!懒羊羊也为村长准备了蛋糕.
课件出示:蛋糕图.
懒羊羊说:草莓蛋糕的块数是巧克力蛋糕的3倍.
问:他说得对吗?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你认为他说得对吗?理由是什么?
总结:看来求谁是谁的几倍,不仅仅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还可以用算式的方法解决. 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倍表示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所以不用写.
五、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1. 想想做做第1题 .
课件出示: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 )倍.
谁来说?你是怎么想的?
注意看,课件演示红带子的长减少1份. 现在呢?你是怎么想的?
再仔细看,黄带子的长增加1份,这个时候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几倍?你又是怎么想的?
2. 第7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圈一圈,填一填.
(1)第(1)小题.
师:这题你会填吗?在作业纸上完成第1题.
交流:谁想第1个说一说?你是怎么圈的?(课件演示)接下去说?你们同意吗?同意的话鼓掌通过.
(2)第(2)小题.
师:萝卜图谁想说一说?同意吗?
3. 画一画.
(1)课件出示:画 ■ 和 ■,要使 ■ 的个数是 ■ 的4倍.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你准备怎样画?想好之后就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2)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第1题. 师巡视.
(3)师:画好了吗?我们来看看这几名同学画的. (2个不同画法的、1个错误画法)
4. 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这里还有两条线段,你能估一估谁是谁的几倍吗?
(课件出示)师:他们估得对吗?想不想验证一下?
好,拿出小尺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请大家拿出作业纸.
5. 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黄花12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师: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还有不同的想法吗?(6种)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课件演示.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可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呢?(因为红花的朵数不一样,也就是份数不一样. )
六、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总结:老师首先要祝贺大家,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已经走进了倍的世界,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带着今天所学的内容走进生活,去发现、去探索更多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和体会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和构建“数学模型”,接下来的做一做是根据例3建立的“思维模式”,进一步通过摆学具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好在前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 学会分析“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该模型的实际问题。
(3)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迁移、有条理的叙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笔和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因为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师:同学们,冬天就要到了,你们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雪花了。(生观看PPT)雪花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数学界的朋友“倍”(板书),看到这个字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倍是什么意思?
怎么求倍?
倍在生活中怎么应用?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看看这三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某种意义来讲,教师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浓厚兴趣。创设同学们喜欢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自己提出新知识的核心问题,他们就会投入全身心的热情,去思考去探究)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操作体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1、欣赏了这么多雪花图案,你想不想也动手来摆一摆呢?看,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师在黑板上拼出6个花瓣)
2、这是几片雪花,也是几个几?(这是一片雪花,也是1个6.)
3、下面看谁能像老师这样去摆,摆得又多又漂亮。(放音乐:1分钟左右)
4、生摆图形
5、音乐停了,好多小朋友都已经摆好了,谁来说说你摆了多少雪花,是几个几?
生:我摆了2片雪花是2个6。
生:我摆了3片雪花是3个6.
生:我摆了4片雪花是4个6.
(设计意图:复习已经学过的“几个几”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生学习倍的知识作铺垫。)
(二)观察思考,揭示倍的概念
1、(指着2片雪花问)2个6在数学中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是6的2倍。
2、你能完整地说出来吗?
生:2片雪花是
第二行 母鸡 小鸡的3倍
第三行 公鸡 母鸡的2倍
想一想:母鸡和公鸡各有多少个?怎么知道的?
追问:公鸡是母鸡的几倍?公鸡又是小鸡的几倍?
通过练习,老师感到关于倍的知识你们掌握的很扎实!
(设计意图:此题具有开放性,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初中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课外拓展,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倍的知识,你们看——(PPT)
投影出示信息,可让学生借助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
师:下课。
(设计意图: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拍手接力连接了新旧知识,且操作简便,耗时少,可以为后续学习留出更多时间。)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①师:同学喜不喜欢小白兔呢?今天就有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有谁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呀?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今天就给小白兔准备了好多不同的胡萝卜。大家一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贴上大胡萝卜贴片,两两贴在一起。)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呢?(贴上小胡萝卜贴片,两两一起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②师:大家再一起看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白萝卜是几个2根呢?怎样摆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一数。指名学生上黑板用白萝卜贴纸演示,摆一摆。
师: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指名学生回答,将白胡萝卜两两圈起来。(板书)
(先由老师引导认识“倍”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将“倍”与“几个几”直观的联系起来。)
2.巩固“倍”的概念。
①胡萝卜摆好了,小兔子就开吃了,它先吃掉了一个小胡萝卜(拿走一个),那大家再想想,白萝卜变成了小胡萝卜的几倍了?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②贪吃的小兔子又吃掉了两个白萝卜(拿走两个),那现在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呢?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引导:“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也使学习不再只是枯燥的数字)
现在,小兔子去吃胡萝卜了,大家也继续用自己的小棒动动手,练习一下吧。
三、巩固运用,加深体验
1.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四倍,在第二行每5根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指名学生用展示台示范,回答问题,集体订正。
大家完成的都非常不错,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明白了“倍”的概念。
2、教材P50“做一做”第一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4、拍手游戏。
刚才的几个题大家都完成的很好,所以现在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玩个小游戏。
老师先示范规则:我拍2下,你拍3个2下,回答你是我的3倍。
同桌之间进行游戏。
(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四、收获,课后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根据学生回答本课内容。)
2、小兔子吃剩的小胡萝卜有3个,白胡萝卜有5个,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老师要再贴上多少个白胡萝卜,它才是小胡萝卜的2倍?3倍呢?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大胡萝卜:2根 大胡萝卜:2根
小胡萝卜:6根 3个两根 白萝卜:10根? 5个两根
? 小胡萝卜是大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5倍
三、教学反思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摆小棒,加深对新识的理解。摆小棒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巩固练习,多种方式结合。
与平时只为了答出问题不同,本次的练习先让学生继续用摆小棒的方式回答,动手的同时也巩固了刚学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安静的完成后续两题,留出思考的时间。像这样动静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4、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乱感,最后的拓展还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中有几个几”是“倍”的概念,还要让学生能反过来思考“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也为后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实际教学和设计毕竟不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因为学生热情很高,指名了多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所以课堂一度稍显混乱。所以以后设计课堂时不仅要注重引发学生兴趣,还要多注重教学常规与管理。实施数学新课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花片
教学方式:
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
(2)○○○○ ○○○○
(3)□□□□□□ 6里面有()个3。
(4)◎◎◎◎◎◎◎◎ 8里面有()个()。
(5)口答:小鸡: ○○○
小鸭 : ●●● ●●●
小鸡有3只,小鸭有()个3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倍。
[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师生探讨。
导入:同学们,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成校长决定在校园内再摆放一些像这样的花坛。看,花儿们开的多艳啊!谁能说说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图(电脑演示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闪动蓝花、黄花和红花)
(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有6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
(3)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
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
黄花比蓝花多4朵。
蓝花比黄花少4朵。
蓝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么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教师指出: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谁愿意到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4、练习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
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他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
问: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2、练习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白菜有()棵,青菜有()个()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数又是白菜的几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棵,青菜有()个()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倍。
[上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的联系,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检查
4、找倍数:如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倍
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倍
5、拓展练习:
看,孙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倍“的学习为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打下了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利用“几个几”的知识来理解“倍”的含义,学生从“几个几”的旧知顺利迁移到“倍”的认识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中,让学生直观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借助图形直观地把握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思考,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部分学生还没有学会只保留研究对象量的属性来画图,可能画直观的实物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图来描述题意,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2、指导学生分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及表达数量关系。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形成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及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或其他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生问好。
2、 谈话激趣。
①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有三位好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停顿学生回答)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好吗?【出示课件:《熊出没》动画片三位主人翁熊大、熊二、光头强,依次出现】
②创设情境。
师:他们邀请我们到他们的森林小屋做客同学们想去吗?同学们,坐稳啰,小火车出发了。
【课件:小火车开出,画面切换到森林牧场,风景迷人:花朵、小动物、气球…….多姿多彩的画面,表现出多种数学关系。】
3、有趣的发现。
①【课件:熊大、熊二对话,学生依据提示性发现画面中的数学关系。】
A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还能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师:森林里可真漂亮,绿绿的草坪、红红的气球,你看还有漂亮的花蝴蝶呢,老是想考考你们,你能找出那些数量关系呢?老师就发现了……
教学策略:学生对概念“数学信息”“数量关系”等不是很了解,老师可以把这些表述用具体的“发现”来明确让学生找什么,把概念淡化。
B学生回答,师引导点评。
②强调数学关系。【课件出示】
A师:草地上有4朵红花和8朵黄花,你能说一说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关系吗?
B学生观察、回答,师引导评价。
③明确学习内容。【课件出示卡通人物的发现】
A课件:【课件演示份数关系】
熊大:1朵花为一份,红花有4份,黄花有8份。
熊二:2朵花为一份,红花有2份,黄花有4份。
光头强:4朵花为一份,红花有1分,黄花有2份。
B质疑:
师:你赞同他们的说法吗?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表述它们的数学关系? C揭示学习内容。
师:这两个数量之间除了存在多和少的关系以外,还存在一种”倍”的关系。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数学关系。【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创设活泼生动的场景,从“多”和“少”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已掌握的两数之间的多少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二、 新知新觉。
(一) 初识倍的关系。
1、 倍的概念。【课件出示:小棒关系图】
① 教师提问:
A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把2根小棒看做一份,第二行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呢?
B课件演示关系后出示:我们也可以说第二行的小棒有______个2根。
C学生思考、回答,师评价。
② 明确“倍“的概念。
师:第二行的小棒有3个2根,我们也可以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课件出示,强调“倍”。】
③深化倍的概念。
A课件增加第二行小棒数量。
B师:再添上2根,同学们看一下,现在第二行小棒,有几个2根? 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C口述追问:第二行在增加2根,又是几倍呢?
2、学习例1.
①学生观察图片,填空。
②教师集体订正。
③巩固训练,学生完成“做一做”,师订正。
3、强化倍的概念。【课件出示要求,教师强调】
①摆一摆。
A师:请同学们摆两行小棒,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摆8根,同桌相互检查一下,看看摆对了没有。你能和他说一说,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吗?
B师:请同学们摆两行小棒,第一行是第二行的3倍,你能摆出来吗?看谁最快。
C学生摆,请学生汇报,评价。
师:你是怎么摆的?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摆法?
教学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摆放都充分做展示汇报,多用灵活性的评价语言,如“你有不同摆法吗?”“你愿意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吗?”“你愿意教教他吗?”“我们再试一试。”…….
②说一说。课件出示直观的倍数关系,学生看图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4、熊大、熊二的争论。
①师:光头强想考考熊大和熊二,谁能快速的摆出一个3倍的数量关系,他们都摆了出来,可是他们都说自己摆的是对的,你们来做小裁判看看谁摆的正确。
③ 课件出示:
A熊大摆出:第一行2个苹果,第二行6个橘子。
B熊二摆出:第一行9个橘子,第二行3个苹果。
④ 学生观察说一说谁摆的对。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把动手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模型,抽象概括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 倍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教材学生劳动场景图,并出示问题。
2、 互动质疑、解疑:
A擦桌子和扫地的同学分别有多少人?问题是什么?
B你能用摆小棒的方式分别摆出数量关系,并说一说答案吗?
C教师结合课件动画演示订正。
3、 计算方法。
① 师:我们刚才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了擦桌子的人数师扫地人数的三倍,你能根据他们的数量关系,列出计算的式子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用什么计算方法?
② 学生尝试列式子,说方法。
③ 教师订正、详解。
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就是计算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把大的数除以小的数计算出结果,就得出了倍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 课堂拓展。
(一) 有趣的聚餐。
1、 课件出示场景,教师激趣。
师: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他们三个去野外郊游,各自准备了一些食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都准备了那些食物。
课件场景:熊大有4个西瓜,熊二有12个苹果,光头强有36个桃子。
数学活动:
①你们能根据画面找出那些倍数关系?
②你能列出式子并计算出来吗?
师:熊大有四个西瓜,他们三人一人一个还多了一个,谁要是找的倍数关系最多、最快熊大就会把这个西瓜送给他,你们准备好了吗?
③学生观察思考,找倍数关系,列式子计算。
① 汇报展示
教学建议:教师让学生用口述的方式表述自己的列式和计算结果,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和锻炼表达能力。
2、 灵活调配,课堂机动。
师:熊大送出一个西瓜后,他们的食物倍数关系发生变化了吗?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建议:教师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能力灵活使用。
(二) 生活中有趣的倍数关系。
1、 师: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倍数关系,我们来了解一下。
①【课件出示:月亮、地球、太阳图例,知识补充。】
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是月球的400倍。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太阳的重量是月球重量的270倍,太阳与月球相比,就像大象和蚂蚁之比。
2、有趣的作文成绩。
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1篇300字的作文。下课铃响了,一学生发现自己只写了150字,灵机一动,在文章最后一行写了“上述内容×2”。几天后,作文本发下来了,在成绩的位置上赫然出现“20÷2”。
师:在这个小幽默中,你想到了什么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倍,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
四、 教师总结,课堂结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倍的概念”,知道了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多留意总会找到许许多多关于“倍”的数学知识,老师期待这和你们再次学习,再见。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事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3、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事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现在考一考大家对口诀的掌握情况。(学生开火车回答并说出口诀)
4×( )=12 4×( )=24
5×( )=10 2×( )=12
3×( )=18 4×( )=20
3×( )=24 5×( )=35
( )×4=8 3×( )=27
4×( )=16 ( )×6=36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回忆旧知,知道图片上表示的是几个几,从而引入新知“倍”的概念。
二、情境导入,学习新知
1、组织游戏,引入“倍”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所以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参加一个活动。(点出人名)
师:我让他们前后站成两排并一一对齐,然后你来回答第一排和第二排分别有几个人?
生:一排2个,二排4个。
师:你数的很认真!那谁能告诉老师,第一排的人数与第二排的人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排的人数比第二排的人数少2个。
生:第二排的人数比第一排的人数多2个。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当两种数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吗?那请认真听。第一排人数是2人,把少的这两人当做是一份,那第二排的人数是两个2人,也就是有两份第一排的人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成第二排的人数是第一排人数的2倍。今天我们就是要认识这种新的关系“倍”(出示课题)学生齐读一次。
2、揭示课题:倍的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由学生已熟悉的两种关系,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倍数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探究的兴奋时区。
二、 探究体验。
1、多媒体出示“大象之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信息?
生:有4头大象,2头小象。
师:你能说出大象与小象之间的关系吗?
当学生说出“倍”的关系后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因为4里边有两个2,所以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书写板书)
2、我们再来观察这幅图片,这些象们根据颜色分是两个家庭的,你们发现了吗?那每个家庭里边又都有几只大象几只小象呢?
生:2只大象1只小象。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现在每个家庭里大象与小象的关系。
2、出示小兔子拔萝卜图。
师:小兔子知道了你认识了“倍”,她想来考考你。请你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兔子拔了2根萝卜,兔妈妈拔了6根萝卜。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而且把你看到的信息变成了自己的话,你真棒!老师把你的信息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来具体表示出来,我用△来表示萝卜,小兔子两根,我就画两个△,兔妈妈拔了6根,我就画6个△,而且要让上下的△一一对齐,这样我们就把文字的信息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了,这会让你更清楚的了解信息。接下来你根据老师画的图片信息,说一说你都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萝卜?谁比谁多几个?
师:老师也想问个问题: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子的几倍呢?你来猜一猜?要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动手画,用嘴说。(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看你们俩个的猜想一样吗?)
3、找同学说一说,
说出猜想。生1:因为6里边有3个2所以我认为兔妈妈的萝卜个数是小兔子的3倍。
生2:把6个萝卜,两个两个的分,能分成3份,所以我认为兔妈妈的萝卜个数是小兔子的3倍。
师:你们的猜想和说法都是正确的,老师也来和你分享一下老师用画的方式证明这个猜想:小兔子拔了2个,所以以2为标准,把6个萝卜每2个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三组。每一组是一倍所以我们一起数(一倍、两倍、三倍)所以兔妈妈拔得萝卜个数就是小兔子的3倍。用数字表示就是6是3的2倍。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大象之家和小兔子拔萝卜的两道例题,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倍,并加以巩固对倍的理解,学会说谁是谁的几倍。
三、游戏巩固
师:老师看你们有些累了,所以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做拍手游戏。老师拍2下,你拍4下,你一边拍手一边思考:你拍的是老师拍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拍手游戏,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1:先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再填空。
2、练一练2、3:仿照第一题,认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再订正。
3、练一练4:先读清题意,看清以谁为标准,再动手圈一圈,回答问题。再找同类型题练一练。
4、练一练5:1)先看图数出每种动物的个数。2)用图形代替动物在本上画一画,再填空。3)提示学生提出关于倍的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萝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师:如果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数一数
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
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根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6是2的3倍。)
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进一步理解“倍”。
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在小组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7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以此来提问,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8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你发现了什么?白萝卜有几个2根,它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4、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此时,胡萝卜有几根,现在红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2倍)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哦!
请生演示。
师:同样都是胡萝卜,都在和红萝卜来比较,红萝卜的根数没有变化,为什么倍数不一样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
师小结:因为胡萝卜的根数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比的标准发生变化,刚才是2根胡萝卜一份,现在是3根一份,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总结(略)
[总评]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以上是《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的内容,这些精编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 ),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
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导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握握手,一个呢是互相尊重,一个呢是合作愉快!
师:你们见过这样握手的吗?谁想和老师试一试。(出示图片)同桌的两位同学也可以试试,看看那座的同学最默契。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老师的小时候曾经玩过一个抬轿子的游戏。两位身强力壮的大力士做轿夫,就是用这样的手势,我们再找一个稍微瘦弱一点的坐轿子。
师:谁是大力士,老师看看你们的肌肉。
师:谁来坐轿子,先和抬轿子的同学握握手表示感谢。老师一喊起,你们就抬起来好吗?如果没劲了就放下来但中间可不能撒手,能做到吗?让大家看看你们的肌肉,
师:起!坐轿子的什么感觉?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辛苦上的。
师:抬轿子的你是什么感觉?你给别人带来了欢乐是吗?好,轻轻的放下。
师:我们再来一组好吗?这一组有了经验你们帮着指导指导。
师:好,现在坐轿子的同学站在老师的左手边,抬轿子的同学站在右手边。
师:坐轿子的有几位同学,抬轿子的有几位同学。你们能在黑板上表示出自己吗?你好像也不圆那,用圆行吗?
他们之间从人数上看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考虑的。大家同意吗?
如果我们坐轿子的是3个人,抬轿子的是几个人呢?
4个人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找几个人说说。
怎样算才快呢?你是怎么想到的呢?我们圈出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好吗?都看到了吗?
这位同学真的非常聪明,大家都想到了多少,而他却想到了乘。真的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啊!那你知道应该怎样说他们的关系吗?(2倍)
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少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当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抓住2倍探究
师:在生活当中我们还碰到过这样2倍的关系的事情吗?
师:碰到过的同学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碰到过的同学也没关系,自己举个例子试试看。大家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意去办,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学生汇报板书。
师:你怎么看出来2倍的关系的?大家都同意吗?
师: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不同形状的)
师: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2倍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大家如果同意就鼓鼓掌好吗?
师:由2倍你会想到什么?
师:那你能用语言表述一下什么是倍吗?我们一般愿意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讲清楚一件事儿。同座之间可以试试举个例子详细的说说什么是倍。你怎么说?
三、巩固练习
1、水果拼盘
师:这些水果有你喜欢吃的吗?你能从他们中间找到什么样的关系?
师:来!在纸上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
师:同样是4个香蕉,为什么一会儿是别人的几倍,一会儿别人又是他的几倍呢?
2、摆一摆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倍”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现在我们找一位同学当指挥大家照着做好吗?你先画几个,然后让大家画几倍大家就画几倍,你的权利很大啊!
师:画的时候要听清指挥的要求。来!准备!
师:你画了几个?怎么才能画的快?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对于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学的这么认真。今天,大家表现真的不错,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师拍3下)
生:3下
师: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请注意,你们拍的数量是老师的3倍
生:齐拍
师:你们拍了几下?怎样算的?
生:9下,3×3=9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课件)
1、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5个3)
⑵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⑶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白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还可以说成“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2)师再拿出2个白萝卜,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4个2。)集体数一数。
(3)完成书中第50页例1:观察思考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圈一圈、填一填。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没错,当我们把2个胡萝卜看成一份时,白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
出示3个红萝卜,再讨论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
(4)师追问:你又发现了什么?(3个3)每个3分别表示什么?
(5)探究:这两个问题都是把谁看成一份的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都要把“是”后面的量看成一份,不信,你看。(出示课件:粉花、黄花)教师及时追问:谁是一份的量?
(6)即时练习:圈一圈,判一判(课件出示)
(7)巩固加深(课件出示:圆片)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1)想一想,摆一摆。课件出示
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动手摆一摆。
(2)同桌商量一起摆,只要摆出蓝圆片和红圆片的倍数关系即可。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要让大家清晰的听出3倍的关系,注意停顿。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 )是( )的几倍。
2、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2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概括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善于动脑、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美丽的海边吗?
生:去过。
师:你在海边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交流自己在海边所做的有趣的事情。
师:你们在海边做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二、导入新课:
师:几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他们在捡贝壳。
师:他们分别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收获)
生1: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生2: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生3:刘林捡了15只海星,5只螃蟹。
师:我们先来看王丁的收获。他捡了几只扇贝,几只海螺?
生: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师:扇贝和海螺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海螺比扇贝多3只。
生2:扇贝比海螺少3只。
生3: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到一个倍字。(板书倍)
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在数量之间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多和少的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倍
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问题)
这里的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海螺与谁比?
生:扇贝。
师:扇贝有3只,海螺有几个这样的3只呢?
生:2个。
师:怎样能让大家很容易地一眼就能看出海螺有2个3只?
你可以在1号答题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
生:我是3只3只的圈。
师:同意他的圈法吗?
生:同意。(课件演示3只3只地圈)
师:的确,这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海螺有2个3只。
揭示倍:像这样,6只里面有2个3只,我们就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板书:6只里面有2个3只,我们就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为什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最后再找两个学生看着图说。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两倍,说对了吗?
生:对了。
师:老师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第一个用倍的同学。
2、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海螺里面有几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海螺有2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如果海螺有3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3个3只)
生: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3倍。
师:为什么?
生:9里面有3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3倍。
师:如果海螺有4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4个3只)
生: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师:如果海螺有5个3只呢?
生:5倍。
师:如果海螺有100个3只呢?
生:100倍。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海螺里面有几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刚才变化海螺的只数我们找到了新的倍数关系,变化扇贝的只数,能找到其他的倍数关系吗?我们继续研究。
(2)海螺里面有几个扇贝的只数,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谁来说李飞的收获?(课件出示李飞的收获)
生: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师:李飞捡的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呢?(课件出示问题)
请同学们在1号答题纸的第二题上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8只里面有()个2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倍。)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完成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怎么想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圈,怎么填的?(指名一位同学到展台前汇报交流)
生:我是2只2只的圈的,8只里面有4个2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师:为什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生:8只里面有4个2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师:会学习的同学应该会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学会知识。我们在找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的时候,这一组是2只2只的圈,为什么这一组要3只3只的圈?(课件出示一组2只圈的,一组3只圈的)
生:因为第一组扇贝有2只,第二组扇贝有3只。
师:我们都是拿海螺和扇贝比,当扇贝有2只时,只要看看海螺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只就行,所以2只2只地圈。当扇贝有3只时,只要看看海螺里面有几个这样的3只就行,所以3只3只地圈。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