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3944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1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1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同志的无限关心。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4个字。

2.能体会到人物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正确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5.了解长征中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从而对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

2.体会到人物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一点的了解,之前也学过长征的课文。因此,对这样的课文不陌生。课文中感动人的场面学生还是有很大触动的。对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为题目?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等一些问题。这些需要学生认真的读文,从文中找到答案,教师要根据学生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

教学方法:

由课题入手质疑,读书与课外资料相结合,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情感。

教学理念:

本文课题含义深刻,设计教学首先从课题入手,紧紧围绕“金色”一词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指导细读,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体会老班长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阅读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1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汉语拼音使学生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使学生掌握生字的正确写法。

3.理解词意。重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 “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4.读通课文。教师指名读;同位同学互相读。

(三)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基本完整即可,不做强求。(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第二课时

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6课《金色的鱼钩》,找学生读课题。

预设学生的读法有两种情况: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

的?

师:就是这么一枚缝衣针弯成的鱼钩,就是这么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回忆文章围绕鱼钩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所以这金色的鱼钩仅仅是指鱼钩吗?还指什么?  (还指老班长、老班长的精神。)

请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呀?请同学们找出对这位可敬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请同学们读这段话。

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生答。

师:他为什么仅仅三十多岁就显得如此苍老?你从这背后想到了什么?生答。

师:是呀!他的背有点儿驼,这是他为战士们任劳任怨的见证;他高高的颧骨,这是他为战士们艰辛付出的见证;他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这是他为战士们尽心竭力的见证,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受。

2.师:就是这位可敬的老班长,他为“我们”做了许多许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群体自学,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4.小组讨论。

5.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什么是“喜出望外”?他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联系上下文理解。(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从 “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带读: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两个“到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到处”一样吗?)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从这你体会到什么了?(可见他们实在是饿极了。) l

从这你看出了什么?(可见他们实在是饿极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师:这“总能”里包含着老班长多少心血呀。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他吃了吗?从哪儿看出来?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体会老班长的痛苦,抓住“呆住”、“啊”、“万根钢针”体会我内心的难过。

对话部分。采用学生与教师分角色读的形式,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加深理解。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注意“猛抬起头”、“支吾”,加强朗读指导)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搂”与“轻声”看出了什么?读好。)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师:他的身体真的结实吗?小梁会相信吗?连他自己的都不相信,于是他又说——)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答:无奈、忧虑、伤心、自责……请学生再读。)

师:在说这句话之前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话。他在干什么?

师:可是他该自责吗?他问心有愧吗?他需要内疚吗?于是我说:“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老班长怎么说?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你读懂了什么?)

师:当我要和老班长一起找的时候,他又怎么说?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师: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

生接读:“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三位战士只能吃到这么些东西,老班长就更少了,甚至连吃都没吃。)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为何觉得碗有千斤重?为何收敛了笑容?眉头为何拧成了疙瘩?那句话的意思只有我知道,可读了课文你知道这其中的意思吗?(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老班长高兴了,可我为什么心情深重?)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老班长不累吗?他不饿吗?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呀?)

师:最后,老班长牺牲了,因为什么?

师:当我把鱼汤端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他说——

生接着读:“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师:这真的是浪费吗?

师: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生接着读:“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班长临死前惦记的仍是谁?就是这么一位可敬的老班长,就是这么一位无私的老班长,就这么走了,苍空为之动容,大地为之震颤,此时一切都显得如此静寂,只留下我们声声的抽噎,很久很久……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

3.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照顾

老班长   鱼钩     三个病号

怀念

课后小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