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最新4篇】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最新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一生物说课稿范例【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1、学习主题的位置分析: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包括实验的组织和准备课时)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该节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有联系。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通过做实验,引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进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尝试探究。
2、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并完成相应的功能。当系统运行发生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使自己的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
1、通过带领学生做探究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学生能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通过做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加深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设想:
本节课从“问题探讨”导入,既与上一节内容相联系,又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行规律与能量流动规律的差异入手,便于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关注碳的来源和去向。然后以碳循环为例阐述物质循环。在该部分引导学生画出碳循环过程图,明确碳循环的主要环节及主要形式。“温室效应”这部分内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准备分析理解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及物质循环的形式;同时对实验设计的等量对照原则再次巩固。
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内容,通过讨论和列表比较,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主要功能综合起来理解。
四.理论依据:
依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只有全面理解并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才能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本章的前后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解题打下基础。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不少学生会认为与消耗能量一样,生物也在不断地消耗着物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问题探讨――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它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石油等资源难道不能被耗尽吗?”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1)煤、石油等是人类从事工业活动的物质资源,而非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资源;
(2)煤、石油等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消耗它们所需的时间却要短得多。
2、新课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联系自己的身体,关注体内碳氧这两种元素的来源和去向以及碳氧的来去形式。关于碳循环的过程,指导学生识图,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讨论,进而深入理解参与碳循环的生物类群和各生物类群的具体功能。启发学生归纳出碳循环的形式和范围及特点。概述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之处:在物质循环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方向的流动,而不是循环流动。引导学生画出碳循环过程简图,搞清楚两个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循环形式
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主要讲清楚以下要点: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范围;这是所说的“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这里所说的“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物质的单纯移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联系生态环境的实际,如滥伐森林、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对碳循环的影响,引出温室效应这个话题。“温室效应”是近年来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切身感受到温室效应的存在。对这部分内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包括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对策)。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准备分析理解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及物质循环的形式;尤其是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此探究中可以复习前面的物质鉴定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对照原则等。
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内容,通过讨论和列表比较,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主要功能综合起来理解。
课时【第二篇】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我们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了几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现在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那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结合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四种细胞的图片、细菌和蓝藻图片,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复习讨论题: ①归纳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分析它们之间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指导学生自学P8~P10,书过程中,重点内容、相关概念用笔划一下,等会方便回答问题,也便与以后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 ②充分利用课本里的模式图来辅助文字的理解,读图能力对于学习生物很重要。 ③看完书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刚才所提的问题。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看书需解决的问题: 1、找出一些相关概念: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2、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强调: ①顾名思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胞核是否成形 ②细菌、蓝藻不是指一种生物,而是指一大类生物。如:大肠杆菌是细菌中的一种;蓝藻又包括颤藻、念珠藻等。
思考与讨论: 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一定要有染色体吗?拟核是什么物质? (绝大多数细胞有细胞核,只有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例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蓝藻以单细胞或以细胞群体存在,它们的细胞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有拟核。
拟核与细胞核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拟核没有核膜,没有核仁;(2)拟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
(学生经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得到答案不难。)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指导学生看书P10~P11。
要求:①快速阅读。②找出相关知识点,划出来。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见课本P10,共三点,让学生齐声朗读。)
讨论: ①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 ② 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③ 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需要?说出你的理解。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师精讲小结教师精讲小结教师精讲小结教师精讲小结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形态、结构不同——多样性 共同的基本结构——统一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多样性、统一性 细胞学说——统一性 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课本P12练习
猜你感兴趣的: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第三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酶的定义
1、提出疑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通过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第二部分:酶的催化特点
1、为突破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我采用、运用实验与挂图,引导与讲解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并清晰的让学生理解酶的催化特点: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知识梳理
五、板书设计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高效催化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3、酶的本质
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第四篇】
一、 说教材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属于初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基础的范围。由于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本节内容将为高中生物学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中包含的一些生命系统的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考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初中生物学的内容,这为过渡到高中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利于我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的奥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而言,对学生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但在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部分知识,学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给他们详解各个层次的概念内容,让学生更能准确的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3) 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生命层次;
2、 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2) 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材的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今年来的考试大纲,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 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难点: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难点依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学习知识。
为了使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更加突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 说教法
众所周知,生物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燃”,还要学生“知其所以燃”。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学会动脑独立思考,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此种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
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以及如何合作学习。
三、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总结反思
法,希望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小组的积极讨论,通过对有关素材的观察,对比,归纳,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