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和步骤【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116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和步骤【范例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第一篇】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 )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 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单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第二篇】

二、单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单元教学法分三轮学习,一是自主学习;二是探究和交流;三是精讲和巩固。具体操作程序如下:第一轮:自主学习

(一)学生任务

1、依据《课程标准》,在标准的指导下认真读书。

《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范围、对知识的层次掌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对各种能力的培养的都作出了详细的要求,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指南。在单元教学中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应该以每一节课为单位,把本节课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三项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课标的指导下有目标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2、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把发现的问题在问题本上做好记录。

单元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在国外,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琼•梅克教授创立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问题体系,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问题从何而来,渠道不外乎两种:一是从教师中来,二是从学生中来。长期的教学传统使问题大都有教师提出,因此也养成了学生不善提出问题的习惯。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单元教学中,学生每人都要建立一个问题本,随时把学习中的问题作好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启发和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3、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阅读其他相关资料(例如各种课外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上网查阅),这样一方面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自己去独立解决,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开拓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

(二)教师任务

1、把《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的要求通过电脑或纸面的形式告诉学生,使他们学有目标,对课标中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与以解释。

2、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做好学生的顾问。

在这一轮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面向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个问题,对一部分同学来讲简单的成了一种时间的浪费,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讲则如同雾里看花不知所云,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单元教学则为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解惑答疑和学法指导。最大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轮:探究和交流

(一)学生任务

1、学生就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

看完本单元课本后,学生就积累了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把全班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小组长作好记录提交班级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激发优秀生帮助学困生的任务,实现共同提高。

2、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课外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看书或平常积累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东西。尤其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成为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先在小组进行交流,而后选出更好的进行全班交流,这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陶冶情陶很有帮助。

3、组内合作,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教师任务

1、参与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同学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聆听他们的见解,对学生的偏差思维要引导把握方向,对他们不能明白的问题要予以指导,对错误的问题要予以指正,但要主意不要越俎代庖。

2、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学生解决完问题以后,教师要根据情况,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启迪学生的思维;二是科学性原则,问题符合《课程标准》;三是合理性原则,难度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轮:精讲和巩固

(一)学生任务

1、认真听讲,做好记录。

在这一轮中,教师需要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不但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历史的知识脉络形成较完整的认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在认真听讲和作好记录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思考。

2、探究总结历史规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读书是为了用书,不能为读书而死读书。学生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确实悟出点东西来,以发挥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3、掌握精选的巩固性问题。

现在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的一些重要问题,是学生必须记注的。那种忽视知识的掌握,把它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教师任务: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标准的指导下,整合本单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学科知识的互相联系和本学科知识的前后衔接。

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文理两科内容尽含其中。教师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是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学生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的前后衔接对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也是很有利的。

3、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反馈,然后查漏补缺。

三、单元教学法教学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一名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环境的思想基础。单元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是搞好单元教学的基础。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探究、合作和交流才有可能。

(二)单元教学法中应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吸收了多元智力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新的评价体系应注意三点:一是注意评价不应局限于考试分数的高低,注意多元化;二是更多地注重和自己的纵向比较,减少和别人的横向比较,讲究发展性;三是不要只看结果,而要注重过程性。根据这一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应贯彻在自学、小组讨论、听讲、做题等各个方面。

(三)单元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程吸收了建构性学习理论,使得学习不再是简单地传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所以在单元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二轮探究与交流这一环节中,应特别注意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大力提倡体验主义。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

(四)单元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师应特别关注后进生地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基。

(五)单元教学注重学生对某时期历史知识的综合和系统地讲述,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最基本方法,使他们有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单元教学的模式不要固定化,要因内容、因班级不同的情况而做出灵活的处理,单元教学是自学、互动、情景、探究、合作的灵活组合。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应用_【第三篇】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按照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五个步骤进行“先练后讲”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语文教学 应用

所谓尝试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其一般结构分为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五个步骤。尝试教学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用基本练习导入新课——练习题与新课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基本练习是讲授新课前的准备练习,能起到安定学生情绪、有效组织教学的积极作用。对语文教学来讲,其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需要寻找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为新课教学服务。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之前,可以选择已讲过的《景泰蓝的制作》作为基本练习题目。据此,可设计的练习题目为:什么是说明文?它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景泰蓝的制作》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提示,指出说明文的五种类型,然后提示《景泰蓝的制作》属于程序说明文,即将学习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则为文艺性说明文,从而在复习《景泰蓝的制作》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新课练习——自学课本

基本练习题的出现,往往能立即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对多数学生,需要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并给予点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目的有五个:①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②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③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④领会课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三、尝试练习——信息反馈

自学提纲和自学例题实际上就是不同类型的尝试题。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解答出自学提纲和自学例题所给出的问题。为使其感到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并不困难,可采用引导法帮助完成自学例题。如对“课文题目引用了一句古诗,这句诗说明了荔枝的哪些特征?”这则例题,应进行这样的引导分析:课文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虽只有短短的7个字,但内涵丰富。南州,泛指产地在我国南部地区;六月(公历七月)点明了成熟的季节;荔枝丹则写出了鲜果的色彩,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当然,为加快教学进度,可将学生分组,分别讨论不同的内容,再集中全体学生讨论,给出更为恰当的解答。

四、巩固练习——师生间的互补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急于使用自己刚获得的知识。这里,可借助类似的描写加深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法的认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尝试练习中解决,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课文第10段说明的是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段法是比较恰当的。

五、课堂总结——尝试后的教师讲解

课堂总结能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课堂总结是:课文介绍的是荔枝的生态特点,从生理特性写到生活习性,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而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按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描写果实的特点,条理非常清楚。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的语言等三个条件,其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最为重要。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查阅有关资料。

从语文教材中随手拿来的例子,很能说明在生活的广阔空间语文学习尝试的重要性。这样的尝试形式,本身就是对语文学习的极大丰富。语文学科的尝试教学,起步较晚,需要不断深入开掘,积极探讨。

=====本文结束=====TXT&DOC=====2010/2=====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第四篇】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以不断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掌握更为全面的地理知识,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29-02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也是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下面就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案例或者是所引用的案例需要与教材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确保案例引用的实用性,这样才能给保证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案例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1]。②创新性原则。教师所引用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新意,当学生看到教师所呈现的案例之后,能够眼前一亮,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②趣味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识较难,教师在设计相应的案例之时,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的事物,这样才能增强案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2]。

2、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地理案例的选择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选择首先要求地理案例具有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地理事项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必须是地理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适时性,案例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还要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是地理案例的实用性,案例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从家乡地理事项中选取的案例最受学生欢迎或关注。

地理案例的运用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首先提出地理案例,然后引导、确定研究主题。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加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学生描述、多媒体展现、模拟实际情景、现场参观考察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提供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或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其次分析讨论地理案例。案例分析,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案例分析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先认真地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意,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并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让他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第二,小组讨论。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三到五人为宜。其次要求各个同学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的观点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己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有序地进行研讨、学习和探索。第三,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就案例学习情况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研讨,这种合作探究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案例的实践总结与评价。通过案例总结与评价,应认识到它的真正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课堂中对案例教学评价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思维才会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实践精神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3、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备受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的进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快速的对其进行理解,进而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陈艳霞,胡明道,吕秋爽,张建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3]陈炳莲。高中地理必修2案例教学的模式与程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4]于向阳,刘娅,岳秀敏,冯志杰,李晓娜。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探[J]。知识经济。2010(20)。

[5]齐凤彩,朱艳娟,汪琴,陈敦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