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评课稿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347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评课稿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评课稿1

谢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讨论解决,并进行写话训练。具体体现在:

一、自学提示,明确目标

上课伊始,谢老师就让学生说出略读课文该怎么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再让学生自学提示,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样充分体现了略读课的教学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明确了。

二、自主阅读,自主讨论。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这堂课上谢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从“走近乌塔,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当学生说得不完整时,老师稍作点拨。再出示句式“那天,我在 (哪里) 认识了(谁)。通过交谈,我知道了乌塔 的事,深受感动。”这样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环节的训练有层次,很落实。接着再放手让学生讨论“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在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让说“不好的”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不好的原因。说“好的”也请学生到课文中找能证明你自己观点的理由。这样直接把学生导向重点段第7小节。并抓重点句“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来证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是好的。这样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自主、自由、宽松。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地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在教学中,谢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激烈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提升,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受到感染。同时,在多方的交流后,老师巧妙地引出,我们该向乌塔学习什么?并放手让学生上台板书,---自立、勇敢、有主见、乐观、有想法……于是,乌塔这个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了!此时,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最后谢老师不失时机安排了一次小练笔。“我们看看乌塔,想想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想想平时爸妈的所作所为,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写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主、自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是有帮助的。

评课稿2

听了《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整体感觉是扎实有效。可以说是实中求动,动中有新,新中务实,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本课是一节概念课,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学案的编写科学、合理、有条理,学案中设计了百分数的产生;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百分数的意义;生活中的百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这五个内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数的内容。不仅如此,学案中还出示了对学生的温馨提示、展示要求、听展要求等,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的点拨、引导到位,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及时点拨、引导,关键处进行了重点强调,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4、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比起以前,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实了展示形式多样了,点评也精确了,真正展出了学生的风采,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

5、教师组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不留于形式,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时,让2号组员组织其他成员继续交流,使其他的学生不至于无事可做,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学语言简练,干净利落,评价及时、恰当,能较好地调控课堂,给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整节课是由实际的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多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评课稿3

这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她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四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头,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资料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四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何教师《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中,教师依据本课的资料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握手游戏,引导学生按必须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去握,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资料。课中搭配衣服、搭配早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测教师的穿法,帮教师搭配上装和下装。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创设世博中心台湾馆中国馆的路线的选择等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的、蕴含数学资料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要研究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必须要关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到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异常强烈。所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如,《分苹果》一课,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10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分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几和几,从而探究10的加减法。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验10的各种分法,以及10的加减法。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又如,何教师《搭配中的学问》也是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个学习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搭配衣服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以两件上装和两件下装的学具为载体,经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有几种不一样的搭配方法,再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摆一摆,最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我的想法,从而得出上装和下装有4种不一样的搭配方法。在引导搭配的表示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在纸上用数字、字母、文字等形式来表示,并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这些都是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悟的。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了学习活动,不仅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经历了实物操作(摆一摆)到图形符号(即用数字、字母、文字等连一连)的过程,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并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能充分地感悟: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23 堂练习还能为教师供给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在四节课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构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必须的针对性。如,《生活中的比》,为了帮忙学生理解什么是比时,教师设计以下练习:下头哪些题目能够用比来表示?如果能,就写下这个比,并求出比值,求出来的比值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能够帮忙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趣味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四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具趣味味性、贴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搭配早餐,《分苹果》一课中的对口令、过河、打地鼠、爬台阶摘苹果等形式的练习。设计这样的游戏类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欢乐。

第三,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路线的选择这一道练习题:世博中心至台湾馆有2条路,台湾馆至中国馆有3条路,根据此情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在世博中心至台湾馆再修一条路,台湾馆至中国馆多修2条路,一共有几种不一样的走法?这道练习既能帮忙学生理解搭配的问题,考查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景,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课堂数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四节课中,教师们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要是你以后也能这样就更好了、24 你很有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你想的方法真简便,从这就看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在四节课中,教师们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评课稿4

《巨人的花园》是1篇优美动人的童话,充满奇妙色彩的故事情节能大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刘超老师的教学中,孩子们感受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刘超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课堂节奏也比较紧凑,从精美的教学课件到流畅精简的教学语言,可见其备课认真充分。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学习中,老师从童话中的人物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童话奇妙的特点。让学生看图读题后,老师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这是篇童话时,学生很快把握“巨人”一词,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巨人,这是想象出来的。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了解了童话的特点,学习了语文知识点,可谓独具匠心,开篇导入就是一大亮点。

教学中,老师主要以提问导读促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个童话。老师先是一个问题提出来: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喜欢到花园里玩耍?使学生感受到花园在春、夏、秋、冬四季里如画般的美景,也明白了当时正值巨人外出旅行之时。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渐渐掌握抓人物形象这一学习童话故事的好方法。再读再悟,“巨人回来后是怎样对待孩子们的?”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从人物语言、行为上把握人物形象,并指导朗读巨人的话语,让孩子找提示语来感悟巨人的感情,学生理解体会巨人的语言来体现巨人的自私、冷酷。

此外,刘老师的课堂设计抓住花园景色的奇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她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朗读,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重复感受有孩子的花园才是鲜花盛开、美丽可爱,没有孩子的花园却是冷清萧条,通过对比感受,进行小练笔,从而理清主线,揭示寓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这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刘老师引用作者王尔德的话走进巨人的内心,通过读演结合的方式,指导孩子们体会巨人的自私、冷酷,利用图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等,使我受益匪浅。确实,教学是一门艺术,走进艺术的大门,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方法得当,就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亦是收获满满!

评课稿5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邓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四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口算除法"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从整体上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都给出了相应的证明和解释,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口算,教师的讲授给人最大的优势就是点点滴滴就能够从课堂上渗透出来,整堂课的讲解其实也训练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2、从知识点的引导上做了很好的铺垫,以一个环节是从数的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十数,为后面的估算口算做了很好的准备,让学明白估算的基本过程,又让学生用仿照的说法练习语言描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很好的做了知识的界定。

3、在针对题的口算中能够及时总结出计算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计算中的几个重点内容,而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从一个80÷20的口算中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给出了验证,最后有得出了这种口算的计算特点,再从一个特点得出拓展应用。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2、在给出计算的不同方法后,其实没有必要比较哪种方法快,而且给出了计算式40÷20也不易比较,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方法的多样性。

3、整节课教师的教学过于细,讲的多,学生练习的少,前面用了太多的时间来讲解,其实对于口算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计算的方法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