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二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第一篇】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时代特征
明清文化新高峰,承古萌新为特征。
1、科技方面
古代科著集大成,近代科技初引进。
2、思想方面
资本主义渐初萌,早期启蒙初诞生。
3、文学方面
文学主流为小说,市民文学达峰顶。
4、古典文化
官方编纂丛类书,中华文明博精深。
5、西学文化
西学东渐传科技,西方科学传明清。
二、自然科学
1、医药学
药物学家李时珍,考察类比多创新。《本草纲目》万方剂,药物千八详说明。“东方药典”①声名远,反映进化又医病。
2、农学
明朝农学徐光启,关注百姓勤笔耕。《农政全书》说农耕,农学体系较完整。《秦西水法》初翻译,欧洲水利书阐明。
3、地理学
地理学家徐霞客,越山涉水释疑问。记载地貌喀斯特②,早于欧洲二百春。地理纠错③多发现,旅行游记史有名。
4、《百科全书 》
《天工开物》宋应星,明代农工详说明。“工艺百科”④传国外,外来科技亦载明⑤。
5、外技引进
西方开辟新航路,科技东传初殖民。来华传教利玛窦,传播科技交友人。徐利⑥合译多书籍,中华科技血液新。
三、社会科学
1、思想哲学
明清社会气象新,资本主义渐初萌。理学心学⑦为主体,民主思想初启蒙。
①李贽
明末李贽主张新,否定孔子批儒经。揭露道学多虚伪,反对封建最典型。思想先进称“异端”,新生阶层⑧初反映。
②黄宗羲
明末清初“三先生”⑨,批判理学角度新。梨洲⑩揭批君主制,提倡“法治”反帝君。“工商皆本”反抑商,学术影响到晚清。
③顾炎武
明清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研学问。理论实践相结合,著书郡国可利病⑾。反对君主行专制,天下权归天下人。脚踏实地新学风,后继学者学前人。
④王夫之
船山先生⑿思想新,唯物主义又辩证。“气”为物质“理”规律,“天下惟器”唯物论。“动不舍静”“静含动”,运动绝对说辩证。否定理学主静说,船山观念地位尊。发展观点看历史,政治趋时常革新。
2、高考历史文学
①《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人物多典型。历史小说第一部,三国纷争谋事人。
②《水浒转 》
施耐庵著《小浒传》,梁山好汉多传神。起义小说第一部,反对封建颂农民。
③《西游记 》
吴承恩说《西游记》,唐僧取经多风云。斩妖除怪孙大圣,长篇神话歌抗争。
④《红楼梦 》
曹高⒀先后说红楼,贾府盛衰宝黛⒁情。鞭挞礼教旧制度,封建没落有反映。古代长篇最优秀,中外红学多争鸣。
⑤《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科举毒身心。
⑥《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蒲松龄,借写妖狐鞭清廷。
3、丛书与类书
中华文化博精深,古典文化达峰顶。
①类书
明清编纂丛类书⒂,分别举证略说明。
a《永乐大典 》
解缙主持编类书,《永乐大典》远盛名。分类成书两万卷,万册图书今凋零⒃。
b《古书图书集成 》
《图书集成》一万卷,最大类书今现存。
c《四库全书 》
《四库全书》为丛书,经史子集详阐明。收录典籍三千种,古代文化多保存。书成三万六千册,修书毁书⒄最典型。
四、西学东渐
1、起因
西葡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葡占澳门荷据台,意谴教士⒅利玛窦。儒服汉语献“图琴”⒆,交友儒生为殖民。
2、西学东传
教士译书传科学,传华数理艺天文。修订历法铸火炮,中国科技血液新。
3、东学西传
明清闭关亦开明,中西交流一度盛。儒道学说传西方,教士居华两面性。
4、衰落
发展教徒反民俗⒇,干涉内政帝难忍。雍正诏令禁传教,西学东渐惜暂停。
[注释]
①“ 东方药典”:指“东方医药巨典”。② “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原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最有名。③ 纠错:《徐霞客游记》中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一些错误,如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非长江支流等。④ “工艺百科”:国外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⑤ 载明:《天工开物》收录了倭锻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⑥ 徐利:指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⑦ 心学: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等人创立心学,提出“心外无物”等观点。⑧ 新生阶层:指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手工作坊主等。⑨ “三先生”: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⑩ 梨洲:黄宗羲、马梨洲。⑾ 利病:指顾炎武的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⑿ 船山先生: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王船山。⒀ 曹高: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鄂。⒁ 宝黛:指贾宝玉和林黛玉。⒂ 类书:辑录各科书籍上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录检、征行的一种工具书。⒃ 凋零:《永乐大典》原本一万一千多册,经八国联军洗劫,至今存世三百余册,国内有二百余册。⒄ 毁书: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禁毁的书籍也很多。⒅ 教士:指传教士。⒆ 图琴: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获准在京传教。⒇ 反民俗: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罗子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传教士甚至干涉中国内政。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成果【第二篇】
(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是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正式提出的,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三民主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它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伯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推动了国民革命。但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2)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贯穿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建国后的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特点:①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是我国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1992年1月到1997年9月,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邓小平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改革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内容。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仪均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江泽民在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更加深人的阐述,并将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高二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1、英法关系
(1)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国_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3)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4)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7)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8)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9)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10)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11)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2、英德关系
(1)在法国_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20年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3、法德关系
(1)法国_期间,普奥首先组成联军干涉法国革命,后又积极参加反法同盟,多次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2)1814~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普奥等国操纵会议,通过对法不利的决议。
(3)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法国战败,对德割地赔款。
(4)一战前,法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三大矛盾之一,法、德分别加入互相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终打败德国。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开采德国萨尔煤矿,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30年代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国人民英勇抗德。
(8)二战后期,与美英分区占领德国,参加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4、英美关系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2)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3)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4)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5)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保持海上霸权,继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矛盾,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6)一战后许多问题上英美采取相近态度或共同行动。如武装干涉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8)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势力。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5、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四篇】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四对:
(1)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如普奥干涉法国革命,英国等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参加对法作战。
(2)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如殖民侵略的加剧,亚非拉人民不断掀起反殖、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
(3)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如国际无产阶级同国际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斗争。
(4)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如英国与西、葡、荷、法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英法与俄国争夺黑海海峡的斗争;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斗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一战的爆发等。
进入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矛盾更加复杂,头绪更多。这包括: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像1968年的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