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8则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1984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8则精编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1

说到饮料,往往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但是,很少会有人去研究饮料中的数学问题。今天,我特地购买了几瓶饮料进行研究。

我先选了一瓶国内知名的果蔬汁饮料。瓶子上赫然写着“30%混合果蔬”几个大字,也就是说果蔬汁与整瓶饮料质量比为3:10 。如果整瓶饮料有500ml,那么就是说只有150ml是果蔬汁成分。果蔬汁含有维生素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而其它350ml的添加物除了一些营养物质外,还有一些是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的添加剂。因此告诫小朋友们不要被饮料漂亮的色泽所迷惑哦!

接着我选了一瓶“大湖”果汁。这瓶果汁可比“--果园”纯多了。它的广告语是:“100%苹果葡萄汁”。也就是说,你喝1L的饮料,便补充了1L的营养。它的营养主要有: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然后,我选了一瓶进口的“----果味饮料”。这当中除了微量的橙汁外,维生素、蛋白质一样都没有,全是对身体无益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健康

同学们在喝饮料的时候谨记:不喝无果汁饮料,多喝含果汁饮料,尽量喝纯果汁饮料。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8则》,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2

很久以前,聪明的古人就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拿曹冲称象来说吧,那时曹冲才七岁,就利用数学知识称出了大象的体重。现代虽然不再会用那么粗笨的办法了,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和数学还是形影不离的。不信,我们这就去看看。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卖废品。我们来到废品收购站,走进去一看,里面什么废品都有,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堆高山般的啤酒瓶,我被这么一大堆啤酒 瓶吸引住了。爸爸走过来对我说:“我来考你一道题,这道题的内容就和这堆啤酒瓶有关,你听好了,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按一角一个收购的话,要收购这堆啤酒瓶需 要多少钱?”我一下子懵了,这么多啤酒瓶可怎么算呀?不过我慢慢回过神来,大约过了半分钟后,我脱口而出:“是元。”爸爸说:“你怎么算的这么 快呀?连我都还没算完,你就算出结果来了,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啊!你肯定有什么简单的算法,要不然不会算的这么快。你快给我讲讲你是怎么算的吧!让我也学习 学习。”我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显得有些飘飘然了。我给爸爸说道:“因为这堆啤酒瓶摆成了一个梯形,所以我就利用梯形公式(上底+下底).项数/2=总数, 数出上底、下底、项数(就是啤酒瓶的层数),然后把这些数带入这个公式就可以算出啤酒瓶的总个数,最后算出需要的钱数。”爸爸听了我的计算方法, 不住的点 头,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呀!”

下午,妈妈让我自己去超市购物,这下我可甭提多高兴了,撒腿儿跑了出去。一路狂奔杀进超市,赶紧跑到我的最爱——饮料货架前,我打算买可口可乐,可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是买大瓶的可口可乐,还是小瓶的呢?这下可让我犯了难,到底该买哪一瓶呢?这时我想到了前不久刚学过的数学知识, 噢!有了,这一大瓶可口可乐是1升元,这一小瓶可口可乐是500毫升元,1升=1000毫升,1000/500=2瓶,那么这样的话买2瓶小 瓶的可口可乐就相当于买一大瓶的可口可乐,2瓶小可口可乐需要花:=5元,一大瓶要元,>5,我知道了,买2瓶小瓶的可口可乐比买 一大瓶更合算,虽然都是1升饮料,可大瓶的可口可乐比小瓶的贵了元钱!我拿了2小瓶可口可乐,付了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暗自庆幸自己没买那大瓶的可 口可乐!

通过这两件事,我了解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我现在可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3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故事4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