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515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析1

《爷爷和小树》是1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1、认知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笔画“乚”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互爱的情感,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花木。

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5篇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析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课文录音、投影片

三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诈贪婪的小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1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析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析4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2课时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析5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反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多媒体投影机、课件、纸马。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2.揭示学习目标。

⑴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⑵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1.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⑴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⑵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总结:1~2自然段写第一次赛马;13~17自然段写第二次赛马。)

2.自学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能!)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______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接着用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最后用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由于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②一生上台讲述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述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1.启发质疑:

(出示问题1: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2.顺势设问:

(出示问题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3.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

(出示问题3:查看更多文章,请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评价——全班齐读。

3.小结: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1.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⑥骄兵必败……)

反思:两次赛马中间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等。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立即有同学在小组里主动要求扮演田忌、孙膑、齐威王。无论是在分角色朗读,还是在表演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主动领略和体会语言文字。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课上到这里,为了尊重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我说:“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不做统一结论,只是引导同学们共同认识:竞赛双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胜败的关键。

在课上我设计了: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很兴奋,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