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三峡说课稿【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118

发表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峡说课稿【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峡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演唱课,要求一课时完成,这是一首羽调式、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开头三小节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高亢而嘹亮。第一段前八小节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后四小节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号子音调,表现出乐观自豪的情绪;第二段由九小节组成,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

2、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视觉图象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祖国江河的同时能自主参加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以“爱常州”为主题创编歌词并表现出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学会歌曲《三峡的孩子爱山峡》;

②体会歌曲情绪,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子部分的演唱及休止的停顿。

二、说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宗旨。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取“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等办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多媒体,在课内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歌曲的风格特色,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

1、课前音乐,营造特殊音乐氛围,播放视频《爷爷的三峡号子》,先入为主感受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爱家乡”的音乐主题的环境,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2、多媒体设问导入(逐步深入),老师提问:在长江上有一项举世瞩目的特大工程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后加入旁白。

师:一直以来,三峡以它特有的景色吸引着人们去观光,现在三峡工程又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这里,生长在三峡边的孩子们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让我们听听三峡孩子的歌声吧。

㈡、学唱歌曲:

1、(欣赏《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视频并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欣赏完之后学生回答:表达了三峡孩子的自豪感。

由熟悉的三峡工程话题引入歌曲,配上视觉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声练习要求学生用“LU”练习,之后带入“也咿”练唱让练声和歌曲有机结合,把困难在练声时就解决,通过学唱引子部分,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

3、师分引子、第一段、第二段三部分教唱,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通过分段教唱让学生能较快的学会,较难的地方还可以重点教。

4、注意难点处理:首先用节奏导入法,把这首歌曲中难掌握的节奏重点拿出来用听辨法让学生选出其中正确的节奏,初步让学生形成休止的概念,在学歌过程中了解音乐中的复合节拍。然后用接唱法让学生唱难点节奏,师跟接下去唱,进一步掌握它。其次是用旋律对比法找出既相似又有区别的句子,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不要混淆。采用多种方法练习演唱,让学生能较快较准的掌握。

5、让学生结合重难点再认真仔细的听一遍音乐,并轻声演唱。为了更好的唱准唱好歌曲

6、让全体学生用热情地、自豪地情绪,有感情的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通过整体演唱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㈢、知识拓展:

1、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歌颂自己国家母亲河的歌曲或乐曲,下面看看哪为同学最聪明,回答的最多最快。(多媒体)

曲名国家

密西西比河美国

长江之歌中国

尼罗河畔的歌声埃及

沃尔塔瓦河印尼

梭罗河捷克

通过游戏让学生对各国的母亲河的相关歌曲有所了解,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㈣、创编与表演:

学生以《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第二段旋律创编歌词,以“哪里孩子爱哪里”

为主题,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创作,并演唱,把个别学生创编出的歌词投影在屏幕上,集体演唱。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根据歌曲旋律创编出适合演唱的歌词,体验创作的快乐。升华爱家乡的主题,首尾呼应。

㈤、结束:

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音乐是最好的语言,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听完我的这节说课,以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望评审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峡说课稿【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三峡》为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它借山水抒性灵,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山水图画。通过学习此文,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河山之美、领悟民族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之美。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依据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背诵全文。

2、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的风景,欣赏本文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及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准备采用“情境设置法”和“读、品、悟”三步教学法实施教学。

我之所以选择这两种教学方法,一则因为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启发感悟与思考,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二则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品味、赏析、感悟。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峡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的处理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2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1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1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

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2、(幻灯片“金鸡岭的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坪石的金鸡岭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下面请欣赏老师屏幕上的金鸡岭的优美的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1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金鸡岭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六、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

峡说课稿【第四篇】

各位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三峡》。现在,就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理解: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1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即是1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1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从认知水平上说,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到了“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经过初一年级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基本有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三峡》是1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的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四季景色,特征鲜明。同是四季的景色,特点不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流速度之快;春冬季作者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方面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辅助书来迅速,直观的了解字词的具体的含义。。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是因为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不够深,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借助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三、教学设想

1、品读课文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品味文中写景的优美句子。

2、教学手段: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我将运用音乐、图片等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此,我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阅读学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而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阅读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读、默读、精读等等。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索和解决问题。

3、问题讨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熟读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

本节课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理解、品味文中的优美的意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两个关于长江三峡知识的问题,将课文内容与三峡风光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然导入新课,并让学生了解到三峡的相关知识。

(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团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画面,然后回答问题。

(二)简介作者。(1分钟)

(三)初步感知,掌握课文字词读音。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重点的字词。(2分钟)

(四)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语意停顿。(2)配乐朗读,先老师范读,然后学生分组朗读。(5分钟)

(五)解释加点的重点的词语,然后逐段边看图片边对照课文翻译,把握重点的句子,体会《三峡》不同季节的优美的自然风光。(12分钟)

(六)赏析课文,理清结构,并归纳板书。(12分钟)

(七)课外延伸。(5分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这篇文言文是1篇写景散文,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我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写法,依照课文写1篇关于三峡自然风光的散文。旨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将读、写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小结

《三峡》是1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按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河山的深厚感情。

(九)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1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六、说课小结

整课教学突出特点是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渲染气氛,通过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音乐糅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美的意境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沉闷的气氛,较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理解、分析、创新、口头和书面表达等能力,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正如孔子先生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