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科学活动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139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科学活动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主要特征和结构,能正常说出手指的名称。

2、知道手能够做许多事。

活动重点:

知道手指的名称

活动难点:

知道手的用处。

活动准备:

谜语一首、幼儿用书《手》

活动过程:

1、认识手:

猜谜语,引出小手。

幼儿看看、说说自己和同伴的小手。

——“我们的小手有什么不一样?”

(如:有的手大、有的手胖,教师可及时归纳幼儿的发现。)

幼儿数数一只手有几只手指。

幼儿说说手指的名称,重点认识大拇指、中指和小指。

——“谁长的最胖?它叫大拇指。”

“谁长的最高?它叫中指。”

“谁长的最小?她叫小指。”

2、玩游戏“手指点点名”,重点是说出大拇指、中指和小指的名称。

教师说出各手指的名称,幼儿指出来。

教师出示手指,幼儿说出名称。

3、经验迁移,说说小手的本领: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

“你会做什么事?”

科学活动教案2

设计思路

带孩子们外出活动时随处可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鲜花,他们对色彩很感兴趣,同时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是情有独钟。自春晚过后,刘谦表演的魔术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孩子们也经常讨论着神奇的魔术表演,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尝试着表演简单的魔术。为了将以上两点有机结合,根据大班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主要涉及科学领域,在活动中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过各种方法尝试让小花转起来,通过探索对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认识,并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操作,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录音机,轻音乐及欢快音乐磁带。

3.“闯关”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小花”,导入活动

1.老师扮魔术师,从魔袋里依次变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闯关成为神奇的魔术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引导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播放幻灯片1,老师变出乒乓球小花,请幼儿在观察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个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欢的花瓣形状,剪刀用力要适当,注意花瓣要剪均匀,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导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播放幻灯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播放幻灯片3,利用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导幼儿将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转。

(3)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引导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旋转的速度。

5.游戏“看谁转得快”,让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得更快。

现在请小魔术师运用你的魔法让小花转得更快,在规定时间内比比看,谁的小花转得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随欢快的音乐旋转。

2.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更多旋转的物品,萌发探究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3

设计思路:

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

活动过程:

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

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

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

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

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发现盐可以帮助毛线将冰块吊起来的秘密。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及探究。

活动准备

1、冰块(数量充足,呈方形,大小…牛牛范文 …均匀)、毛线若干(剪成30厘米长)、盐。

2、放冰块的托盘,小勺、小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冰块,引出问题。

1、请小朋友摸摸冰块,回忆冰能融化成水,水能结成冰的特性。

2、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冰块吊起来?

部分幼儿:用毛线将冰块绑起来,然后就吊起来了。

3、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毛线把冰块绑起来,就能把它吊起来呢?

二、小实验:神奇吊冰。

1、引题:老师给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2、师演示:将毛线放在冰块上,然后洒上盐,用手压一会儿,就把冰块吊起来了。

3、老师是怎么把冰块吊起来的,是谁帮的忙呢?

幼儿讨论后,教师:对了,是盐在帮忙,因为盐可以降低冰的温度,使融化了的冰还能再结成冰,所以我们用毛线把冰块吊起来了。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提醒幼儿毛线放在冰块上后再洒盐,可以用手压一下。

2、对于失败的幼儿,帮助他们寻找原因,然后再尝试实验。

3、对成功的幼儿提出更高要求,尝试用一根毛线吊起尽可能多的冰块。

4、简单。

四、比赛:吊冰小能手。

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比赛一下,用一根毛线,有哪些方法来吊冰?请你试一试,看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多?

幼儿操作后,将各种方法用图示法记录在大图表里。如:

(1)用一根毛线两头各吊一块冰。

(2)从冰块的正面、侧面来吊。

(3)用盐将冰块与冰块先粘在一起,再把它吊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糖、面粉等和盐放在一起,贴上标签,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