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教案精编5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生物教学教案精编5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自由猜想、交流、汇报)
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
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简单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
(教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
身体的活动情况
(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交流仔细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1.同学们,下面分小组交流自己一天中身体情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发现)
3.同学们: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约1C,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牵牛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
以上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提供的5篇《生物教学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范文的价值所在。
生物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2、比较动物的骨骼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四、拓展性活动: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生物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着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生物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
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
活动“编写检索表”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
(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补充:林奈的双命名法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所使用。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又逐渐被引入生物分类领域中,从而使生物分类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以便人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说明双名法。
五.课堂练习:
思考与练习: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生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自由猜想、交流、汇报)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简单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教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身体的活动情况
(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交流仔细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1.同学们,下面分小组交流自己一天中身体情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发现)
3.同学们: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约1C,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牵牛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学生简单汇报)
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花的颜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猜想)
2、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如何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呢?
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
3、分小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朵新鲜的牵牛花浸入到碱水中,并让学生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牵牛花放入酸水中,再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4、(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牵牛花开花期间,花的颜色常常会发生变化。清晨,牵牛花通常呈蓝色,可到了中午却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牵牛花中有一种特殊的花毒素,它遇碱变蓝,遇酸又会变红。清晨,经过一天的呼吸,花朵内的糖分减少,细胞液碱性增强,所以花朵呈蓝色;中午,花朵在阳光照射下,所含的糖分增加,细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红色了。
5、播放视频: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同学们,通过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的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简单讨论)7出示生物钟定义
6、(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18世纪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他还发现,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都在同一时间,根据这一事实,他编排一个“花钟”,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的时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每次他只要看一下花的开放情况就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四、小组合作探究四: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
1、同学们,既然昼夜对植物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动物有影响吗?(学生简单猜想)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简单汇报)
2、请看大屏幕:白天活动的动物如喜鹊、大雁、蜗牛、蚂蚁、蜻蜓,夜间活动的动物如刺猬、狐狸、猫头鹰、壁虎。通过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知道喜欢白天活动的动物叫什么?喜欢在夜里活动的动物叫什么?)
小结:喜欢、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它们被称为昼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它们被称为夜行性动物。
3、同学们,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简单汇报)
教师小结:无论是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活动休息和生殖时间的。当白昼逐渐变长的时候,夜行性动物便推迟出巢活动的时间,而昼形性动物却醒的更早。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光亮与黑暗的时间来改变动物的行为。当把待在黑暗环境里的昼行鸟放在明亮的灯光下时,仅仅15分钟,它们就会活跃起来;当用明亮的灯光照射夜行鸟时,它们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4、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猜想一下好吗?(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养鸡场、养鸭场等,为了提高产蛋量,可以在光线逐渐暗淡时,打开鸡舍用电灯制造人工白昼。这可是提高产蛋量的好办法啊!
五、自由探究:分析自己的作息规律,并写出分析报告
1、同学们,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吗?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包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参加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展示(学生自由汇报)
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生物钟的内容,想办法测试一下自己的活动规律,相信生物种会帮助你更好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