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教案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年级化学教案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化学教案【第一篇】
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的意义
2、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3、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1、物质都是由XX组成的,单质是XX,化合物是XX。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即XX和XX。
2、物质可分为XX和XX。混合物可分为XX,XX和XX。按照元素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通常可以分为XX,XX,XX。根据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可分为XX,XX。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XX和XX。XX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XX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之间的反应通常是复分解反应。
4、光束照射胶体时,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借助此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作定向运动的现象,叫做XX。它说明胶体的微粒带有XX。能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XX、XX、XX。
5、利用XX分离胶体中能够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XX。只有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过半透膜。(滤纸的孔隙比半透膜大)。其他和胶体有关的现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机玻璃,墨水
6、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反应方程式。
7、电离是XX。电解质是XX。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一定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判断一种物质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时,先排除混合物(溶液)和单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思考:①盐酸、NaCl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②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但是氯化钠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③SO3、CO2、SO2、NH3溶与水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HCl、H2SO4、HNO3、HBr、HI)、强碱〔KOH、NaOH、Ba(OH)2、Ca(OH)2〕、盐。
思考:NaOH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碱(NH3H2O)、水。中强酸H3PO4、H2SO3也是弱电解质。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写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时化合物写在等号左边,电离出的离子写在等号右边。阴阳离子正负电荷总数必须相等。要正确书写离子符号,如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8、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9、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拆成离子——删去相同离子——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的物质: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
1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XX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XX;
FeS与盐酸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NaHSO4+NaOH==Na2SO4+H2O;
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1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看电荷是否守恒;
(4)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12、离子的大量共存问题
(1)看清题目,找出隐蔽条件,如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是否有颜色
(2)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沉淀的不能共存;
(3)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水等难电离的物质
(4)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气体的不能共存;
(5)在溶液中有电解质溶液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13、常见离子检验
离子使用的试剂方法及现象
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铵根离子。
反应过程中有XX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时,一般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化合价时,一般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5、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16、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1)2KBr+Cl2=2KCl+Br2
(2)2H2S+SO2=3S↓+2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1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质量守恒定律:XX和电子守恒定律:XX。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一部分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8、(1)铁的还原性
与氯气反应方程式;
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与氯化铜反应离子方程式。
(2)正三价铁的氧化性
2FeCl3+Cu=2FeCl3+Fe
(3)正二价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
氯化亚铁与金属锌反应;
(4)正三价铁离子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氯化亚铁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Fe(OH)2: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很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化学方程式
总结最新一年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第一单元化学教案:元素与物质世界”给您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
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
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
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
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
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
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葡萄糖+新制Cu(OH)2
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酒
变蓝色
蛋白质+浓HNO3
共热,变黄色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3、淀粉的特征反应:
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
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颜色反应:
蛋白质变黄色
(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
以上两条,常用于鉴别蛋白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释: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
2、糖类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
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
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3、油脂的水解反应
(1)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2)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
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4、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
nbsp;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葡萄糖和果糖
(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蔗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淀粉
纤维素
2、油脂的主要应用
(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脂肪
(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
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1)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
(2)蛋白质的存在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
(4)酶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
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更多内容源自幼儿聚合物;②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
五、例题讲评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水解。A错误。
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则推知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不正确。
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质都是高分子。C不正确。
D选项正确。
答案:D
例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
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解析:逐项分析。
A可选:
HCOOC2H5+H2O HCOOH+C2H5OH
46 46
B不可选:
3×284 92
C不可选,因为葡萄糖不水解。
D不可选,因为淀粉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
答案:A
例3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1)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答。
(2)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溴水褪色。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析:弱氧化剂都能将葡萄糖氧化,溴水和KMnO4(H+aq)都是强氧化剂,自然也能将葡萄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离子(MnO Mn2+,Br2 Br—)。
溴水将—CHO氧化为—COOH,多出1个O原子,这个O原子应该是由1个H2O分子提供的,1个H2O分子提供一个O原子必游离出2个H+,所以H2O是一种反应物,HBr是一种生
成物。
答案:(1)能(2)能
补充习题:
1、下列食用物质中,热值最高的是( )
A、酒精B、葡萄糖
C、油脂D、蛋白质
解析:油脂是摄食物质中热值最高的物质。“喝酒暖身”是由于酒精能加快血液循环的缘故,与其热值关系不大。
答案:C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蛋黄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鸡蛋生食营养价值更高
C、鸡蛋白遇碘变蓝色
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解析: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鸡蛋生食,难以消化,营养损失严重,且生鸡蛋中含有多种细菌、病毒等,B错;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不是蛋白质的性质,C错。
答案:D
3、尿素( )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素是一种氮肥
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3、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C、长期使用尿素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D、尿素的含氮量为23、3%
解析:尿素施入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NH4)2CO3,(NH4)2CO3对土壤无破坏作用。A、B、C都正确。
CO(NH2)2的含N量为:
w(N)= ×100%= ×100%=46、7%。
D错误。
答案:D
4、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更多内容源自幼儿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析:葡萄糖的检验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而完成。
答案:C
5、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用CnH2n+1COOH表示。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生长发育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密切相关。深海鱼油中提取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高级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有六个碳碳双键,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分子式应是
( )
A、C26H41COOH&nbs
p; B、C25H39COOH
C、C26H47COOH D、C25H45COOH
解析:由“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中的“二十六碳”可推其分子中应含有26个C原子,排除A、C——它们的分子中都有27个C原子。
C25H39COOH的烃基(—C25H39)的不饱和度为:
Ω= =6
C25H45COOH的烃基(—C25H45)的不饱和度为:
Ω= =3
C25H39COOH分子中有6个烯键,即6个碳碳双键,B对,D错。
答案:B
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1)甲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当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后,加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①淀粉完全没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之结论。
(2)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是因为溶液pH<7,故该溶液中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3)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答案: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
上述3个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上述3个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7、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进口了数亿吨大豆,用传统的压榨法怎么也提取不出油来。后来发现大豆上都留有一个小孔。请走访1家现代化的植物油厂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解释其原因,并用概括性语言回答工厂里现代化的提油技术是用什么方法。
答案: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取植物油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榨油方法
——压榨法。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方法是萃取法:在大豆上打1个小孔,将大豆放入CCl4中萃取。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数亿吨大豆,就是被萃取了豆油的大豆,所以压榨是不会出油的。现在,我国大型企业提取植物油采用的先进技术也是萃取法。
8、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元素的蛋白质,经测定其含铁的质量分数为0。34%。若其分子中至少有1个铁原子,则血红蛋白分子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解析:由于Ar(Fe)/Mr(血红蛋白)=0。34%
所以;Mr(血红蛋白)= = =16471、
答案:1647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第三篇】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师: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
师: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硫有何物理、化学性质呢?
生:(学生讨论,用多媒体小结)
物理性质:_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
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亚铜,也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SO2,可以与非金属反应。
1、SO2的物理性质
2、演示1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3、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探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
[演示]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
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实验,交流讨论结果)
[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 颜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
沸点:-10 ℃ 毒性: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演示3]把刚才实验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pH试纸测酸碱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生:观察溶液的颜色改变,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
师: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个反应说明SO2是怎样的物质呢?
生:SO2是酸性氧化物。
师:怎样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板书的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学生练习SO2+H2OH2SO3 CO2+H2OH2CO3
师:这两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生:能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属于可逆反应。(学生阅读教材P90,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师: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师: ①CO2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②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
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师: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写出SO2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或写成: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师:如果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反应吗?有何现象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Ca(OH)2====CaSO3↓+H2O CaSO3+SO2+H2O====Ca(HSO3)2
师: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溶液又变澄清。这一性质与CO2相似。能否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来证明SO2的存在呢?
[演示4]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滴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刻褪去,与往其中通入Cl2的现象相同,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
生: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师: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师:氯水漂白是因Cl2溶于水后产生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效果是永久性的。SO2漂白是因为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实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多媒体]氯水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
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以致报纸放久会变黄)
[板书](2)二氧化硫漂白性:SO2溶于水产生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师:SO2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呢?
[演示5]把SO2通过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不褪色)。
师:由SO2中硫元素的价态,能否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小结]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生:SO2中硫元素为+4价,既可得电子显氧化性,又可失电子显有还原性。
师:(引导学生分析)举例说明它的氧化性:
[小结](3)氧化性:SO2+2H2S====3S↓+2H2O
师:SO2的氧化性较弱,只在少数反应中体现。
[演示6]把SO2气体分别通过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
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与O2、KMnO4(H+)、卤素单质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
[板书](4) SO2具较强的还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
SO2+Br2+2H2O====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师: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这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
生:不同。前者缘于SO2的还原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缘于其漂白性,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SO2的化学性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SO2的主要化学性质,结合生活实际,您能否说出SO2有何重要用途呢
生:(阅读教材P90,积极讨论交流)
[板书]3.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4、三氧化硫
师: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3,SO3也是一种典型的酸性氧化物,那么SO3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师:很好,请举例写出反应方程式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SO3+Na2O====Na2SO4
师:请同学们注意,SO3的熔点 ℃,沸点 ℃,常温常压下,SO3不是气体
例题剖析
(例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师: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先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题意,本题要检验的是CO2,且CO2又是混在SO2气体中。
(2)要掌握SO2与CO2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SO2与CO2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呢?
生:通过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CaSO3和CaCO3),遇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便是它们性质上的相似点。它们性质上的不同点表现在:SO2具漂白性从而能使品红褪色,而CO2不具备漂白性;又如在通过NaHCO3溶液时,由于H2SO3酸性>H2CO3酸性,所以SO2与NaHCO3溶液反应能放出CO2,而CO2却无法与NaHSO3反应;再如由于SO2的还原性,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会发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
师:总结得很好。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项验的是SO2而不是CO2;B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项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SO2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混有CO2,若无白色沉淀,说明不混有CO2。综上述分析,正确选项是D。
点评:气体的检验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检验时一定要排除相关气体的干扰,排除时不能引进被检气体,否则结论不正确。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课后小结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二氧化硫漂白性:
(3)氧化性:SO2+2H2S====3S↓+2H2O
(4)SO2具较强的还原性
3、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高一化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建议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 、浓、 、 、 、 、等。
2.还原剂
金属:等;
某些非金属: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 、 、 、 、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在的反应中,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分析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2.在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②
③
④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总结]
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