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
三年级第一堂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健康快乐活泼地生活、成长,感受到了不少的乐趣。
我从课题入手告诉学生们“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的”就表明那里的孩子把这样的学校当成了自己的摇篮,喜欢这样的学校。你们喜欢我们xx学校吗?我们xx学校和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找看。学生们地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在学习第一段"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结合最近学校的教学常规中的礼仪教学,我问:”今天又哪位同学向老师问好了?“很多同学举手,我趁机说:”一般而言,会主动打招呼,主动问好的学生,是很乐观向上的学生,是个很快乐的人,她懂得分享,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以后,希望你们也要快乐传递。“
在讲述大青树下的钟声时候,我爆料了我自己敲钟的特殊经历,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我的童年。在讲述”这声音真好听“,我让他们说说,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孩子们也能说出:”整齐,流畅,正确,有感情,声音响亮。“于是让他们读读看,是否是真好听的声音。果然,他们读得非常棒。
在结尾处,在讲解”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我告诉孩子们,省略号的作用很大,言有尽而意无穷。次处的省略号,是边疆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对学校的依依不舍,是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在写作文的时候,适当的运用省略号,能增添感情的白表达。 或许是因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学得很认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2
这篇阅读课文,我是把握着这样的脉络来上课的:初读——说——品读——表演——悟理——自编——自创。初读是解决生字的读音,说则在读的基础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资料,这时分主角进行品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之后带上面具进行表演,对文章的精华了解更为透彻,文章的灵魂得以升华,像一个烙印一样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最后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悟出文章的真谛——道理。层层深入,步步紧扣中心,水到渠成。
这时有了必须的基础后更加用活了文本,进行 思维的拓展,即我设计了自编——自创,又给学生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台阶,让他们顺理成章、不自觉中就跨越这道屏障,由此到达创作积累语言的过程,完成了一个作家的工作,这时老师适当的鼓励,将会激发孩子创作文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来完成教学,在再读课文时,问他们你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许多后进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他们对课文比较熟悉、感兴趣。说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平时爱好读书的学生纷纷举手,一比高下,并且还锻炼了合作精神。精制的面具及时对文章的理解使得他们跃跃欲试,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最后体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维中,老师的引话中提出了新问题,但在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优缺点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互换思维,并群众改编故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的理解到达新的程度。自创寓言则是读写结合,生成创造,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学生因此更为受益匪浅。
但再成功的课堂也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面方面没有注意到,后面创作寓言时间不够,只能留于作业形式。当然作业布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即照顾到各个层次、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在三条中任选一条来完成。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3
名课教了什么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怎么教的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美丽、感受异同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出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 学生 通过简繁句的对比,体会描写要具体,而且抓住事物的特点,“山坡、坪坝、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突出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出示: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 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第一句过于概括,第二句表述累赘、第三句运用“的”字结构,既具体又简洁。) 5、指导朗读:现在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7、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随机解释:招呼,用手招,用嘴呼。) 8、指导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地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学校美不美? 如果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赞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自豪)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样自豪的感情?谁还愿意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民族小学? 齐读:让我们一边想,一边读,用朗读表达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吧。
(二)感受上课 1、自由朗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想象拓展:课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孩子们是怎么上课的,那你能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吗? 3、语言训练: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 如果我是一只( ),我会( )。 4、读读找找:课文中又是怎么样窗外安静的句子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5、指导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课堂内的安静,而是写窗外很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情趣性。) 6、读读背背:这句子写得多美啊,请你把它背下来。回家以后,积累到你的采蜜本上,并且再从其他途径积累两句描写安静的句子。
(三)感受下课 1、朗读想象:当,当当。下课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是描写上课的句子,哪些是描写下课的句子,用“//”隔开。 理解:一段文字里面写了两部分内容,我们说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中间用“//”隔开。 想象:各民族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 2、体会民族特色:你觉得哪句更合适?为什么? 比较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捉迷藏、跳长绳、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理解:孔雀舞、摔跤是少数民族特有活动,这样写更能突出这所小学的民族特色。 3、体会间接描写: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小朋友是如何活动的,而是写了小鸟、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又有什么妙处?谁能体会?(简介描写、与前面呼应) 4、朗读课文。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一开始,学生只能获取自然段里的一部分内容,我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顺势点拨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接着,我通过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加深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例如课文中“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我将这句话改成“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进行比较,起初,有部分同学认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相对要好些,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感受它们的不同,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句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通过引导,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句子具体地描写了上学路上的景色,使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采用转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情境去感受。通过感受文字隐含的情感,学生才能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例如讲解完学生上课的情境,我便抛出问题,让学生想想如果你是窗外的小鸟、树枝、蝴蝶,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从这篇课文里学习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学到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好听,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认真读书,有的说了解到了许多少数民族,认识了一些动物和植物,有的说感觉到了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不要把读书当成很累的一件事,还有的说感受到了各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都是一家人。学生的这些回答不就是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吗?尽管有些学生说得并不全面,但是他能从课文的内容受到启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是他的收获。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