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鲸教学反思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3847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鲸教学反思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鲸》教学反思1

《鲸》是我参加“全国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所上的一节课。大家学校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承担了“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的实验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大家以为,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应该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手段,提倡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本课的教学在设计上我亦在这方面有所突出。

《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1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大家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品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大家现在所说的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大声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鲸家族信息发布会”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大家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大声读,体现科学素养

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1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加入自己的感情地大声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大家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其实,感情大声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过大声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鲸很大就可以”,这样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生也就必然会在这自己自由读自悟中感受着大声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大家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是充分尊重大家的个性,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实施对话教学,融入科 学素养

我国千年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老师学生之间缺少一种和谐的交流看法,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从而造成其科学精神品质与科学态度的缺失。众所周知,****、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与平等,老师学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老师学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品质和彼此接纳。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大家应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考虑、疑惑,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看法、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老师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大家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品质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大家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大家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点评

我以为,刘学金老师上的这节语文课《鲸》是一节老师学生互动、和谐快乐的对话课,是一节润物细无声的科学素养的体现课,更是一节体现陶行知先生的关于“教学合一”思想的课。《鲸》本篇课文是1篇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知识性、通俗性和生动性,而刘学金老师的教与这个特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决定了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如果让我讲“科学教育如何走进主课堂”,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上体现得最好的、最充分的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家可以把本节课的教学看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在这段中,大家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刘老师让学生理解式的学习方法,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1、播放录像,让学生理解鲸的形体特点,也就是抓住特点;2、在老师学生对话的`理解中,让学生理解到说明文的写作特点;3、在老师学生的互读当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他在第一段的处理上,“理解”两个字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说在第一段中是让学生接受一些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就是老师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去读,去理解。

第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老师让学生自得式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鲸家族信息发布会”中给学生提出的三个建议,一是通读内容,二是抓住重点,三是大胆发挥。而且,老师还启发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去表达,这实际上就是陶行知先生谈到的“教学合一”中的如何教学生去学,刘老师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这样一个建议,其实是老师为学生创造性地学搭设了一个平台,给他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潜能就能够在老师这样的指点下充分地释放出来,他们才能各自找出自己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比如,两个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表达,这其实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再比如,其中三个学生的分角色表演,他们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我以为,这是学生一种灵魂的激发;还有的学生在理解鲸的睡觉特点时,以一头虎鲸的身份来说,这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入境与体验。这些方法都是大家自己找出来的,自己去表现出来的,学生创造了这些方式去学习,他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也就一定会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所以,这也就是孟子所讲的“自得”,也就是大家众多的教育家所说的“自用”。所以,在这部分的处理中,老师是真真正正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也是在刘老师的这一节课中最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深思的。

《鲸》教学反思2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

生:我喜欢蓝孔雀。

生:我喜欢鸭嘴兽。

生:我喜欢熊猫。

师:你们愿意以各种动物的身份介绍他们的某一特点,或者以他们的口吻说说他们的心里话。

学生稍做准备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皮毛的颜色虽然没有东南虎的皮毛颜色鲜艳、漂亮,但是我们的全身都是宝。虎皮可以制成高级的皮裘大衣,虎骨可以入药入酒,治疗风湿等疾病。我们能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心里可自豪了。

生:我是一只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我们面临灭亡的威胁时,人类——我们动物的朋友为我们捐钱,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转危为安。我代表大熊猫家族中心的感谢人类。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家族成员已经少的可怜,我郑重的向人类发出警告:请保护我们,否则在地球上,你们见到的将是东北虎的标本。

教学环节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在执教语文《鲸》一课在结尾出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把思想教育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换位表演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关心动物的情感。这一环节有这样几点成功之处:

1、换位表演,激发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的年龄是十一、二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而且他们喜欢各种动物。老师设计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用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拉进了人与动物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动物。

2、内化语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课下搜集各种动物的资料,他们要以各种动物的身份表现出来,就要认真的阅读,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换位表演,是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再有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互相借鉴,激发灵感,有利于取长补短,学习语言。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表现力较差。

这一不足,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较保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上比较欠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越开越大,有些不好意思,放不开手脚。

2、学生的语言较贫乏。

学生平时看书较少,语言积累量不够,心中有这种感情,却不知如何表达。分析原因,一时家庭文化氛围不好,再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有意识要求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检查件都的力量不够。多数学生积累了语言,而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较少,不能使知识很好的迁移,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情景,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并做到课内、外结合,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沿江等形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觉得积累名人名言、格言、言语、歇后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也是一种丰富语言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有成功也有不足。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是起点,今天的不足就是明天的成功之处。

《鲸》教学反思3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讲解”,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的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1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