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反思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画杨桃》教学反思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学目标【第一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画杨桃》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第三篇】
《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
我认为习作要顺利的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作表达方法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3-4年级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的画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比如,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学生的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时,我再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内容表达了,并且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
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
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画杨桃说课稿【第四篇】
一、课文概述:
《画杨桃》是1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理念:
1、跨越式教学理念强调在学生学习任务设计时,给学生一个支架,提出供学生研读的问题。
2、新课标指出,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问题的解决即达成了目标的实现。师生共同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至关重要。
四、问题设计: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后来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呢?
3、老师的话与父亲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五、对问题设计的想法:
1、第一个问题既简单却又是核心问题的根基问题,埋藏着第二个问题。
2、第二个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也是学生体会课文蕴意的关键点。
3、第三个问题是全文的核心问题,也是全文学习的高潮点,更是学生体会寓意的着眼点。
六、对三个问题的处理:
1、第一个问题:自主研读,汇报解决。
2、第二个问题:我采取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为了缓解难点,我在学生对比朗读之后说发现——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一:神奇的标点符号——再读,读出人物内心世界。
3、第三个问题并不难,但寓意深刻。我结合时机,选用了拓展阅读三:作者介绍。
岑桑说的这一段短小精悍的话:“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既与课文学习相得益彰又揭示了课文寓意,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七、教学资源设计:
拓展材料一:神奇的标点符号
拓展阅读材料二:作者简介。
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三:鲁迅《藤野先生》等
八、对资源设计的想法:
1、缓解“对比阅读说发现”环节的难点。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一:神奇的标点符号,再读,读出人物内心世界。
2、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寓意。引用了岑桑说的一段短小精悍的话。
3、学完课文之后,我选取了鲁迅的《藤野先生》,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篇,达到既升华认识又体会两篇文章两位老师形象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
由此突然想借用窦桂梅老师一个定义——不设“围场”的课堂:即这种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我想说,跨越式课堂不正是追求这样一种不设“围场”的课堂,问题是我们如何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场”?
如果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尽最大可能用好了教材与拓展资料,而拓展资源真正地为教材服务或为实现跨越服务了,我想我们的课一定成功了一大半。
问题:
在中高年级,我们如何筛选及处理拓展阅读材料?
拓展材料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
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
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
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
备课时,可先想一想:结合文本,我们需要哪种类型的资源?处理三种类型的拓展材料时一定要做到适时,有度,有效;不要循规蹈矩。
在中高年级,我们可重视选择基于主题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材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
我们还要重视选择经典文章,在拓展阅读时可向学生重点推介这些文章,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心境。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文章可给予指导性阅读意见甚至可以截取某个片断。
九、对打写题目的设计:(两个题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2、你对资料城中的哪篇文章印象最深刻,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十、对打写题目设计的原则:
1、能引领学生用各个侧面领会文章寓意,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话题。
2、设想学生在打写中能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的话题。
3、打写题目设计有梯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
4、预设打写内容较宽泛话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读后写心中所想、所思,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十一、本课教学板块回顾:
(一)筛选问题,导入研读。
(二)层层剥离,直奔目标。
1、一般问题,自主解答。
2、对比朗读,直击难点。
3、入境朗读,对比感悟。
(三)拓展阅读,升华认识。
(四)联系生活,抒发感悟。
余胜泉博士提出的阅读教学“七个层次”,字词;文意;结构;蕴意;寓意;妙笔;风格。我想自己做来确有些生硬,但整堂课学生学得扎实,投入。
倘若能在每课书中不留痕迹地实现这“七个层次”,我的学生必定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
惟有不断学习,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