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中数学教案(精彩4篇)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3初中数学教案(精彩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2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准确、熟炼、灵活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教学难点:学生对题目不能准确地进行论证。证题中常会出现不知如何入手,不知往哪个方向证的情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现在我们来利用这些知识证明有关几何问题。
二、新课讲解:
实际上在几何证明题中,我们更多地将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应用在具体的问题中,而一道几何题的分析过程,是证题中的最关键步骤。例3如图7-58,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cd是⊙o的切线,d是⊙o的弦ad的一个端点当然在⊙o上,属于公共点已给定,而证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情形。所以辅助线应该是连一秘结oc.只要证od⊥cd即可。亦就是证∠odc=90°,所以只要证∠odc=∠obc即可,观察图形,两个角分别位于△odc和△obc中,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全等都可以产生对应角相等的结果。而图形中已存在明显的条件od=ob,oc=oc,只要证∠3=∠4,便可造成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何等于∠4呢?题中还有一个已知条件ad∥oc,平行的位置关系,可以造成角的相等关系,从而导致∠3=∠4.命题得证。证明:连结od.教师向学生解释书上的证题格式属于推出法和因为所以法的联用,以后证题中同学可以借鉴。例4如图7-59,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和cd相等,且ab与小圆相切于点e求证:cd与小圆相切。
分析:欲证cd与小⊙o相切,但读题后发现直线cd与小⊙o并未已知公共点。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从圆心o向cd作垂线,设垂足为f.此时f点在直线cd上,如果我们能证得of等于小⊙o的半径,则说明点f必在小⊙o上,即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认定cd与小⊙o相切。题目中已告诉我们ab切小⊙o于e,连结oe,便得到小⊙o的一条半径,再根据大⊙o中弦相等则弦心距也相等,则可得到of=oe.证明:连结oe,过o作of⊥cd,重足为f.
请同学们注意本题中证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这种证明途径是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来给定所决定的。
练习一
,1.已知:oc平分∠aob,d是oc上任意一点,⊙d与oa相切于点e.求证:ob与⊙d相切。分析:审题后发现欲证的ob与⊙d相切,属于ob与⊙d无公共点的情况。这时应从圆心d向⊙b作垂线,垂足为f,然后证垂线段df等于⊙b的一条半径,而题目中已给oa与⊙d切于点e,只要连结d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问题便得到解决。证明:连结de,作df⊥ob,重足为中2.已知如图7-61,△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o与腰ab相切于点d.求证:ac与⊙o相切。
分析:欲证ac与⊙o相切,同第1题一样,同属于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未给定情况。辅助线的方法同第1题,证法类同。只不过要针对本题特点还要连结oa.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出发,证得oa平分∠bac,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使问题得到证明。证明:连结od、oa,作oe⊥ac,垂足为e.同学们想一想,在证明oe=od时,还可以怎样证?
(答案)可通过“角、角、边”证rt△odb≌rt△oec.
三、新课讲解
: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阅读109页到110页。从中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1、在证题中熟练应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
2、在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只能遇到两种情形之一,针对不同的情形,选择恰当的证明途径,务必使同学们真正掌握。
(1)公共点已给定。做法是“连结”半径,让半径“垂直”于直线。
(2)公共点未给定。做法是从圆心向直线“作垂线”,证“垂线段等于半径”。
四、布置作业
1、教材中8、教材中2.
初中数学教案【第二篇】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和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概念,知道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的性质。
3.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6.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的图形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的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把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3.疑点: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求矩形的周长。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概念。
讲解新课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的性质:
教师强调,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下面研究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性质定理1: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性质定理2: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
师:观察右图,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如果设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则的面积是什么?
生:
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面积。
例2已知:如右图,是△的角平分线,交于,交于。
求证:四边形是。
(引导学生用定义来判定。)
例3已知的边长为,,对角线,相交于点,如右图,求这个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一边上的高,即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的面积。
总结、扩展
1.小结:(打出投影)(图4)
(1)、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2)性质:图5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
九、板书设计
标题
定义……
性质例2…… 小结:
性质定理1:……例3…… ……
性质定理2:……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1中1、2、3
补充
1.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列表、描点、连线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y?
由于反比例函数y?
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x2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x2的图象。x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2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x
222(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__
22探索活动3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__(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即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
k(k≠0)的图象中两支曲线都与x轴、y轴不相交;并且当k?0时,图象在第一、第x
初中数学教案【第四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