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透镜》教案【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621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透镜》教案【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透镜的教案【第一篇】

微教案:

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 放大镜 ”的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凸透镜在 放大镜 中的应用,并了解 放大镜 的 实质 和知道 放大镜 成像的特点。

教重难点 :

知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

突破方法:

放大镜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学生对其成像习以为常!利用拍摄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的实验,能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素材 ,拍摄照片和录像,制作课件。

课程背景 :

《生活中的透镜》 在排版上有所改变的。 旧人教版是放置在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今年是新教材改版的第一年, 其 位置是放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

这一节的内容由四个知识点组成:

一,照相机

二,投影仪

三,放大镜

四,实像和虚像

放大镜 是第 三 个版块内容。这节课 是 针对 放大镜 而设计的一节微课。 放大镜成的像,完整的描述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但虚像和实像在这节书的最后才涉及到,所以设计上跟《照相机》一样,放在讲授《虚像和实像》时再进一步加以,所以在这节微课中就不提及了。

教学过程:

一, 放大镜的实质

教师通过图片简单展示放大镜实质就是凸透镜。

二,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结合视频中的实验来讲解 :

1,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且像物同侧 ;

2,放大镜离物体越远,像越大。( 离物体较近时 )

三 ,

教师这节微课主要要求掌握的内容。

透镜的教案【第二篇】

一、难点分析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

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透镜》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主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出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正确作出光路图。

教具学具:

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

导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

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长途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察生活中的透镜,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中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          ,例如:

2.中间薄、边沿厚的是          ,例如:

3.仔细观察教材中图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回答

通过                                    叫主轴,

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

探究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做做看)

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 “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归纳: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做做看)

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难发现:

归纳: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巩固练习

1. 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

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这个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因此它没有实焦点(如上图右所示),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合作探究:

1.让平行光通过厚薄不同的凸透镜,观察焦点位置的变化?(认识焦距和凸透镜的厚薄的关系)

2.将一点光源(如小电珠)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观察它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怎样传播?这掲示了光的什么性质?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依据下图叙述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讨论交流:说一下“情境导入”中博士磨制的是是一个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它点火的原理是什么?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我们所指的薄透镜是                                              (   )

a.厚度很薄的透镜              b.中央很薄的透镜

c.中央比两头薄的透镜          d.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

2. 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

3.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4.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5.如下左图是一束平行与主光轴并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穿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6.如下右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选做题

课堂作业

课本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五、我的反思

透镜的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主要教育目标

课题引入 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

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 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 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 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 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

修改自己的作品。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

1、引入

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点击主页上的“知识结构”。这里有我从大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五个作品,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这五个作品的异同,那么你认为哪一个你觉得最好或者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提前看完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根据自己对本章节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下面可以开始。

2、(学生开始看作品,教师对学生看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它好在那里,还有什么缺点?前后的四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推举一位同学准备发言。(讨论开始,时间约3分钟)

4、好了,哪一小组首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灵活处理

(1)如果没有小组发言:看来大家都想把机会让给别人,哪只有我来抽了。

(2)如果发言很正常:鼓励的语言或者将学生所说的内容的主干进行抽离。

(3)如果发言中有问题:一方面肯定回答正确的部分,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所在。

(4)如果发言有些偏离了方向或学生对作品分析过多或重复:刚才几个小组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不必针对作品的每一方面谈,重点谈谈你们最有特点的看法!

刚才大家作品也看了,也根据作品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似乎大家的观点似乎不是很统一(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作品?)为什么大家会有一同的体会呢?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在评价作品的时候是用得什么标准呢?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看法,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

(包括:1. 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2. 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5、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大家进入主页上的成像规律。

如果填写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表格下方提供的提示辅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提前完成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学生开始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个填写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全体广播)大家的表格都填写的好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

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一进行说明)

6、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

(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

7、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8、作业

课外大家根据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将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流程图: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