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一篇】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不以物喜”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以其境过清 C. 卷石底以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 四面竹树环合 绿树村边合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似/与游者相乐 B. 影布/石上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D. 以其/境过清
1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B.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曲曲折折,像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D.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2.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可读出以下信息:“酬”字表明这是一首酬答诗。白居易字“乐天”。“赠”是指白居易赠给刘禹锡的诗,即尾联的“歌一曲”。
B.“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诗人用典是为了表达怀念旧友之情。“烂柯人”指晋朝的王质,诗人用典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仿佛有隔世之感。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
D.这首律诗押韵整齐,韵脚有“身”“人”“春”“神”。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4.试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表达效果。(2分)
BDAB
(应是先抑后扬,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13.(1)听到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中很快乐。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呆呆的一动不动。
14.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久别归来的复杂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二篇】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文简析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种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居易的赠诗中,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白居易用反语说:你应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气那么高呢!可是二三十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了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三十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刘禹锡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说自己在外二三十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事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赠诗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同辈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三十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把精神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复习
思维训练
1,本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是什么意思?乐天是谁?
(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题中,酬是酬答的意思。 乐天是指白居易。 )
2,本诗的韵脚有哪些?其押韵规则是什么?
( 本诗的韵脚有:身、人、春、神。 其押韵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3,诗中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有什么意图?
( 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这也是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简而言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的思想感情。 )
5,今天,我们赋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什么新意?
(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 诗人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
7,如何理解白居易的赠诗和刘禹锡酬答诗的关系?
( 白居易的赠诗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见课文简析。
白居易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诗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而劝慰白居易。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与白居易赠诗的开头照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总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优秀之作。 )
学习寄语
一个人要学会容忍宽容忍让是护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善于宽容忍让的人,不会被不平之事伤害。
7.作者是唐代 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1篇文章。题目为《 》。(2分)
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参考答案:
7.文学 陋室铭
(劝勉其实是与友人共勉)
7.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参考答案:
7.诗人自己。(2分) 8. B(2分)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三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4、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5、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四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1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五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
中心: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太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承上联写归来后的感触。上句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的意思。这两句用典,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以此结束全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