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论语》十则教案【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3758

发表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论语》十则教案【热选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论语》教案解读【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有关做人道德修养的格言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二)根据事前的充分准备,介绍孔子的相关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朗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1.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2n)不习乎

终身行(xíng)之不 成人之恶(è)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 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喟(kuì)然 从吾所好(h4o)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论语》十则主要讲的什么道理。(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

明确:《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试背全文。

2.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题。

在积累词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第二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在组内自主讨论、疏通文意,其中一组提出三个文言词,其他三组抢答注解,不许重复;每一组根据教师的指定翻译两三则。(教师根据正确率评分。)

整体感知:你从《〈论语〉十则》中读懂了什么?请读读原句说说你的理解。

各组自主抢答,一人一次一句,不能连续回答,如有不同意可反对,限时半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使解释更准确,然后根据回答的质量定分,最后请各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大屏幕显示)。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想品德修养:如“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乐学的氛围;要充分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舍得夸奖学生。“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我努力改变文言文课堂气氛,可我的热情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由此我想到有些老师在公开课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做到该表扬的绝不吝啬,该高歌的绝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

延伸作业【第三篇】

多读多背课文,课外自愿选读《论语》。

请根据文中的成语、格言写1篇读《论语》心得,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修身做人进行自我反省,然后把习作贴在教室里互相对照、监督。

生活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体验也能照亮语文学习,语文学习是在不断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而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在不断地解读语文。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自己真实的学习体验、生活经历,通过联系实际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充分利用语文资源沟通课内课外,重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活生生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关心生活、留心语文的习惯。由此可见,只要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联相融,就能双赢。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