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8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第一篇】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了解:

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分几种氧化,可列表对比,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燃烧和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来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在一个有关火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带来灾难。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时又防止它引起的灾难呢?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火是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火"就是物质燃烧所发出的光和热。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密切,如:冶炼金属、飞机飞行、轮船和火车的行驶、火箭发射、火力发电等,都要经过燃料燃烧过程。

设问:谁能对火做一科学的解释?

板书: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演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

讨论总结: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没达到燃烧的温度。热水下白磷不燃烧是没与氧气接触。使二者燃烧,红磷可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而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小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板书: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讨论:了解燃烧的条件后,想想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水、沙、湿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灭火。

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设问: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灭火措施是端锅、泼水、盖锅盖、洒沙土哪项为措施?为什么?

回答:端锅危险,油比水轻,用水不能灭火;盖锅盖洒沙土都可以灭火。盖锅盖为措施。

设问: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回答: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冲,可用湿布盖灭。

思考: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祖先造字的意图是什么?(一横就是要隔离火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思考: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纯氧中分别燃烧时现象不同?

2、设问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讨论小结:一是氧气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提问: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质与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燃烧的快而剧烈。

小结:

板书: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讨论: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锯木厂、纺织厂、面粉厂、油库、烟花爆竹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小结: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板书: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投影: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讨论: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很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回答: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实验:白磷的自燃

板书: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设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区别是发热的程度、反应的速率、是否发光等,但均属氧化反应。

设问:易燃物、易爆物怎样存放?搬运时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讨论:不能一起存放。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而不易处理。存放时不能堆的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阅读)

安全知识教育: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练习:

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    (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需要点燃        (B)很剧烈

(C)放出大量的热      (D)属于氧化反应

3、白磷的着火点40℃,少量白磷应保存在( )。

(A)冷水中 (B)氧气中 (C)空气中 (D)煤油中

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答案:

;; ;

板书: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探究活动

小实验-制作防火材料

实验步骤及现象

1、 用氯化铵溶液制防火布

把布在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浸湿,取出晾干。将处理后的布放在火焰上烧烤时,布只是冒烟,离开火焰,布完好无损。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纺织品可用于防火。

2、 用明矾做防火纸

将纸的一部分在明矾溶液中浸湿,晾干后,点燃未经处理的另一半,可以观察到火焰燃至明矾溶液浸泡过的痕迹处时便熄灭了。经明矾溶液处理过的材料可用于防火。

3、 防火木材

取一根火柴,将其后半部分浸入由1份碳酸钠和3份水形成的溶液中。把火柴取出晾干,划着火柴后发现,火焰燃至浸过碳酸钠溶液的部分时,火柴便熄灭了。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第二篇】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2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

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3、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具准备

试管、胶头滴管、滤纸。

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浓硝酸。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及实验、分析、总结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知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吗?通过高一的学习,大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

投影(师生共同完成)

练习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是 ,氧化产物是 ,4 mol HNO3参加反应,其中被还原的是 mol。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

过渡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里,除了用箭头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外,还可以用箭头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即“单线桥”。

板书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讲述单线桥表示反应过程中,电子由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情况,从失电子的原子出发,箭头指向得电子的原子,箭头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不需标明“失去”或“得到”字样。

练习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KClO3 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学生上述练习,并进行讲评。

讨论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与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小结元素处于价态,反应中该物质只能得电子作氧化剂;处于态,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去电子,因此,物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硫元素。

投影

-2 0 +4 +6

S S S S

只能作还原剂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只能作氧化剂

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根据我们已有知识把常见的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投影(由学生写出化学式)

练习1.对于反应NaH+NH3=NaNH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还原剂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电子转移数为2

是还原剂

2、高锰酸钾溶液与氢澳酸可发生反应:KmnO4+HBr = Br2+MnBr2+KBr+H2O,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在一定条件下,NO与NH3可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 l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 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 NO与 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点评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升降情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小结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在反应户是作氧化剂还是作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有哪些?

作业教材习题一、二,2;二、三。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了它们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这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板书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学生实验实验3-l

提问请同学叙述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 = 2NaCI+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设疑通过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述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说明单质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顺序逐渐减弱。

板书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设疑若是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呢?

板书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说明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形成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设疑高价物质具有氧化性,低价物质具有还原性,通过实验如何验证呢?

演示实验3—2

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浓)+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补充对比实验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后,再加KSCN溶液。

提问通过上述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归纳)

板书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CO2 +Fe +Cl2 +HCl +CuO

提问回忆Fe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书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说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于得电子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电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结通过以上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可归纳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板书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讲述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如:Cl2 + 2KI = ZKCl+I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讨论已知在常温时能发生下列反应:

Fe + Cu2+ = Fe2+ + Cu

2Fe2+ + Br2 = 2Fe3+ + 2Br-

2Fe3+ + Cu = 2Fe2+ + Cu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Fe3+、Fe2+、Cu2+、br2作为氧化剂时,其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

板书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强调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我们不但可判断某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和反应的难易,而且还能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练习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

+ + SO2 + 2H2O = SO42- + 4H+ + 2Fe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 2H+ + SO42- = SO2↑ + O2↑ + 2H2O

+ + 2I- = 2Fe2+ + I2

小结本节重点要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并能分析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作业教材习题一、3;四。

板书设计

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6

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列二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第三篇】

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 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第四篇】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固体、液体的取用

教学工具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

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

小结

1、固体的取用方法

2、液体的取用方法

作业:

课后小结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第五篇】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铁的重要物理性质

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试管

教学过程

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

“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

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氧气的反应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的?那么,铁在常温下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

演示:演示实验6-1

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讨论:怎样防止铁生锈?

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