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彩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彩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入情入境,朗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情感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 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内容,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 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二、抓住诗词意象、关键词句,研读词的上阕所达之意、所表之情,借鉴诗词写法,学习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写,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读词的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表达自己的抱负,学习议论抒情的写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抓住情感,观看音乐视频,升华诗词主旨,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附文章: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总起 英雄折腰 过渡
壮丽景色 望景 实景 褒贬帝王 惜古 议论
妖娆美丽 想景 虚景 今朝人物 颂今 抱负
热情赞美 江山多娇 评论帝王 雄心壮志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设想
《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
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 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 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
(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
1、写景抒情。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
1、联系《沁园春 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 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的意思及作用。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教学前奏
欣赏歌曲《沁园春•雪》,了解作者(做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介绍词的知识。
2、介绍“诗言志”的观点。
范读。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初步体会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
二、分析上阕
1、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这首词传达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虽然上阕侧重写景,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里的景与作者的豪迈之情是相匹配的。清初的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清末的王国维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写景是抒情的基础。在此,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所以,我们应该来探究一下,上阕所写景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朗读上阕,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这里的“北方雪景”会留给我们如此壮美的印象呢?
(选景视野开阔:千里、万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意象雄伟:长城、黄河、山峦;注入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欲与天公试比高。)
(教学难点)
3、理解“意象”与“传情”的关系。
补充一:
“表情达意的惟一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都会是表达某种特别情意的方式。如此一来,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事物出现时,某种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
──艾略特
补充二: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或古诗词中一些常用的意象为例,分析意象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目的:说明诗是意象的组合,不同的意象用以抒发不同的情感。
提示:我们在前面也已经提过选景与传情相匹配的原则,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作者在这里选取的与豪迈之情匹配的意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提示:请学生解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教师讲解:“山舞”起三句,看似写景,实写斗志。毛泽东自注本词: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饱受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但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我们读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的《十六字令》,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共产党人不屈服于自然艰险和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三句,要读出共产党人的这种斗志与气魄。
4、现在,让我们再来想像一下当时的现实情况。站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黄土高坡上,北风凛冽,严寒扑面,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讲解:我们会感觉到大自然的威压,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很传神地写出了这一点。那么毛泽东笔下的雪景为何如此壮丽?为什么北风凛冽、严寒霜雪反而使他豪情勃发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难点)
讲解: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个普通的诗人吗?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他的诗词因此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古人云,诗的高下在意境,而意境的高下,又取决于人的品格的高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还告诉我们,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面对这漫天风雪,他想到的是雪后初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迷人景致。
提问:老师为什么说是“想”?写雪后美景象征了毛泽东对什么的预见?
是对中国革命光明前景的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的高瞻远瞩和乐观精神。(难点)
三、分析下阕
1、但伟人的遐想并未由此止步,而是飞越时空,思接千载。请同学们朗读下阕,思考:他还想到了什么?下阕的联想是怎样和上阕的写景衔接的?
2、这些诗句中,有哪些是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对历史英雄的评价。
(难点:对“文采”“风骚”的理解,见注解。)
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用武力征服了天下,正所谓“马上得天下”;但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成就,就让人扼腕叹息了。
3、为什么作者要列举这些英雄人物并作评价?(与“今朝”的“风流人物”对比。)联系上文,应该如何理解“风流人物”?(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再联系写作背景,对“风流人物”的理解还可以更具体吗?(学生可能回答:注解中提到的“人民大众”,毛泽东,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他们领导的人民军队。)
4、讲解:长征……(略)
四、朗读、背诵
1、让我们再次朗读整首词,要求读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对人民军队、对革命者的赞美之情。一边朗读一边欣赏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
2、全体起立,背诵。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第四篇】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感谢周阳中学 张先福先生提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