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薪酬调查报告【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648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薪酬调查报告【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薪酬调查报告【第一篇】

很多人听到IT企业最多的感叹就是工资高,技术好,全都是行业中的精英,羡慕得不得了。下面小编就来公布一下it企业薪酬调查报告,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

在经历了四年的低迷状态后,IT行业的薪酬出现了回热的迹象,由于电信领域高增长的势头不减、无线增值业务的异军突起、互联网整体上升的拉动,IT行业的薪酬止跌回热。但是潜躲在这股热流下面的冷流依然让人觉得有些冷:工作压力的增加大而薪酬增加的幅度小、职业风险和职位风险使得IT职员心态复杂;专业技术职员受职业困乏感和枯竭感缠绕,高级职业经理人辗转在IT与非IT之间难以抉择;裁员的压力使得低层IT职员心态惶恐;宏观经济形势的不良使得IT职员的薪酬之路仍然坎坷。

小米是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往年十一月底左右,就顺利地与IBM签了约,到这家著名的IT公司做售前技术支持。谈到找工作的历程,他一脸轻松,往年暑假他在IBM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公司就有意录用,最后与公司顺利签约,起薪6000元。

固然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没有小米这样幸运,但要在IT公司找到一个相对满足的工作并不难。记者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345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截止到5月中旬,已经找到工作并签约的占到62%。以北航为例,该校电子信息系本科毕业生432人,除往继续读研学生外,1/3左右的学生往了软件、硬件、系统集成等IT公司。该校负责学生分配工作的马坤老师对记者说:“目前没有签约的不到十个人,他们手中都有几家单位在比较、挑选,没有人向我抱怨工作很难找。”记者从计算机学院蒋颖老师处了解到,该校本科生的均匀薪酬在3000元,与往年同专业的工资相比,小幅上升,往年的薪酬大约在2500元左右。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薪酬状况直接反映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景气指数。IT行业职员的薪资从20xx年之后,就逐渐往下走,20xx~2003年是IT行业全面低迷时期,部分企业薪资增长率接近于0%,但是,到20xx年年底, 整个行业薪酬呈现出止跌回热的状态。太和顾问20xx年底的薪酬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IT行业的薪酬增长率达到了7%-~8%的高增长速度,呈现出极强的复兴势头。以互联网行业为例,20xx年度互联网行业的整体薪酬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一般员工薪酬均匀增长7%,经理层员工薪酬增长超过11%,决策层员工薪酬增长超过17%。新游勇力资源总监段东说:“新浪的薪酬涨幅要高于行业均匀值2~3个百分点。”

SP的异军突起、互联网全面复苏、手机行业的巨大容量对IT行业整体薪酬形成强有力的拉动。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无线增值领域薪酬水平的暴涨。IT行业整体薪酬上涨大概20%~30%都来源于这个领域的拉动。SP利润飙升,从业职员队伍迅速壮大,职员薪酬水涨船高。其次是互联网的全面复苏,固然互联网的薪酬上涨的幅度并没有无线增值业务这样明显,但是由于其从业人数巨大,形成明显的总量拉动。手机行业固然面临着洗牌和调整,但是在手机设计、制造和销售整个环节人才极度匮乏,人才争夺竞争激烈,企业不得不用薪酬的血拼来换取人才,薪酬自然飙升。由于手机市场的巨大容量,它对整个IT领域的薪酬拉动作用也不容小觑。

薪酬构成的几大部分分别是基本工资、绩效奖金、销售提成、年终分红、福利,今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时,企业员工的变动收进比重逐渐增大。变动收进增大意味着干得好与干得不好差别是很大的,这也是由于高科技有大量的人才后备兵,可以采取高激励、高淘汰率的办法。戴尔是一家典型的销售导向型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对销售部分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以此确定员工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之间的比例。

变动收进比例的增大不只是针对一般员工,事实上,在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企业的高管层,绩效工资占大头依然是比较通行的做法。比如国内一些国有控股的公司,能够公然的高管薪酬一般都是四十万到八十万,电信设备制造商高管薪酬公然的部分都过不了一百万,但是这些高管通常都是有企业虚拟股票,而电信行业又是垄断性行业,比如是在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上,就是不跑,也比别人跑得快,所以企业利润尽对是成倍增长的,那么股票增值,就能拿到比固定工资高数倍的薪酬。

关于薪酬的`调查报告【第二篇】

近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点工资为元,近三分之二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20xx元以下,近四分之一毕业生起点工资在1000元以下;最高起点工资为22500元,最低起点工资则只有150元,相差150倍。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数字所反映的现实往往耐人寻味。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调查报告时,最渴望了解的事情就是,那个月薪150元的大学毕业生到底是谁,他从哪所高校毕业,学的什么专业,又是什么样的单位聘用了他。一个大学生花父母的积蓄完成学业之后,却拿着150元的月薪走上社会,这样的就业现状到底该怎样形容呢?无论如何,恐怕摆脱不了一点悲哀和无奈吧。大学生就业难是个老话题,但是就业难对于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似乎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前不久,湖北某著名高校的BBS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叫做“我现在终于被逼得变态了”。

发帖人到底怎么“变态”呢?原来他听说哪儿摔下了一架飞机,死了50多人,当时他竟然丝毫也没有痛惜,第一感觉就是又多了50个职位。如果说网上的帖子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那么,前两天发生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的“围困”事件就应该有说服力了。某人才市场在那里搞了一个招聘会,以20元门票的高门槛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参加,但大学生进场后发现,这个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的所谓“特大型招聘会”,不仅招聘单位很少,而且提供的岗位大多是业务员、保安甚至搬运工。

这样的招聘如何收场,也就不难想象。就业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无法逃避的焦虑,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以招聘做幌子收取巨额门票只是最低级的手段,更广泛而隐蔽的情形是,用人单位利用就业难的困局,拼命压低起点工资,玩命抬高就业门槛。如此一来,用人单位的劳动力成本是降了下去、利润也提高了,但国家和社会花了很大成本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像劣币一样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这样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善,如果听任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的过渡地带彷徨不已,那不就是读书无用论的最好注脚吗?大学生就业难有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决心和智慧,也需要时间。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总的来说都是体谅国家的难处、也有耐心等待这个解决的过程的。但需要郑重提醒的是,在国家拿出完善的教育和就业机制之前,各地政府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并非就无所事事了。

我们都知道,很多城市都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比如说,北京市20xx版最低月工资标准是640元,那么,这个标准究竟是摆着看的,还是有着法律的约束力呢?那些以150元起点工资聘用大学生的单位,是不是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追究?更进一步,看到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不值钱,而且这个倾向难以由市场自行调整,那么,政府就应该制定一个最低起点工资,以扭转用人市场的极度失衡。

粮食收购还有最低限价呢,大学毕业生的“市价”就更不应该一再贬值而无人过问。“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央视经济节目曾经算过一笔账,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过日子,每月没有一千多元根本就无法保证温饱。想一想起点工资在千元以下的那些大学毕业生,我们不仅心痛,而且感到歉疚。

不同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行业整体薪酬福利水平的数据展示,还包括行业基准岗位市场薪酬数据分析、行业不同年度间薪酬对比分析以及各类型企业薪酬状况对比分析。

互联网(站):行业整体薪酬增长快

互联网行业整体薪酬较去年增长较大,最高薪酬达80余万元。高级经理级人才薪酬差异加大,上下相差超过两倍。在互联网企业中,领军人物把握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心理压力,因此,股东们愿意付给他们更高的报酬。

部门间薪酬差距加大,核心部门将获得更高的薪酬。作为互联网公司的核心部门,业务发展部员工的薪酬比其他部门更多,而客户服务部员工的薪酬水平则远远低于市场的中间值。

人员结构年轻,多数总监级职位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这在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医药行业:薪酬结构设置不合理

国外,医药行业属于高“薪”行业,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国内医药行业薪酬水平也应该处于高端水平或者正在往高端水平过渡。但业内调研发现,国内医药行业的薪酬水平在全行业中只处于中低端。医药企业对员工的总体给付比高科技行业低近30%。同时,在医药企业中薪酬结构趋于简单,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置合理有效的薪酬项目,员工也只了解自己应该获得报酬的总数。因此,该行业很难通过薪酬结构设置激励员工。

另外,与高科技企业相比,医药企业更重视销售部门。目前医药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普遍存在较大弊端,医药企业的两个重要核心能力核心技术及产品的销售网络往往控制在少数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少数销售管理人员手中,这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大部分医药企业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健全,并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医药行业内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者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缺乏持续经营动力,医药行业内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手段,使企业核心资产体外循环,从而出现了“穷庙富方丈”的畸形现象。

高科技行业:固定薪酬最高

企业内差距继续拉大,中、高层员工工资的快速增长。这体现了高科技行业在对高层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励上敢于投入很大的成本。而且,可以看出,高科技行业中随岗位等级的上升其薪酬水平增量比较稳定,薪酬体系普遍比较合理。高科技行业人均基本现金收入所占比列较高,基本现金收入平均为74%左右,员工的固定薪酬部分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体现了该行业企业更加注重薪酬福利对员工的保留作用。究其原因有三,其一,高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性强,企业普遍注重对自身人才的保留。

其二,高科技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技术水平方面,企业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保证其技术体系的可延续性,保证其核心技术不外泄,这就使高科技企业在设计其薪酬体系过程中,注重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其薪酬的保留作用。其三,高科技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是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其工程周期可能是几周、几个月,甚至跨年度,高科技企业需要保持其技术团队的稳定性。

房地产:不同地域收入差距悬殊此次还对我国五大城市的房地产行业的薪酬福利状况进行了调查,不同地区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存在极大差异。以中等级职位即部门经理级为例,薪酬水平最高的深圳为万元(年),而水平最低的重庆仅为万元,两者相差3倍以上。最低级职位的收入差距更大,深圳地区整整是重庆的4倍。当然,我们从中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不同地区因岗位差别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也有所不同,较低级职位员工的收入是以深圳为最高,而战略管理层的薪酬则以北京为最。

薪酬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调查背景

VOT是一家机电设备贸易,共40人左右。以大型传动件出口型企业为依托,致力于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动力传件产品推向国内市场。经过近5年的发展和辛苦经营,已经初具规模。不论从市场沾有率还是从行业地位来说,都已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产品和区域已经站稳脚跟,客户群相对稳订。其他则是新开辟的区域和市场。

但最近两年有个深深困扰他们的问题,即频繁大量的人才流失。少许而言,企业的人才流动在一定比例以内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必需的,它能保持组织结构的流动和活力,但频繁大量的人才流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深深的伤害和难以弥补的损失。目前正面对因大量人才流失而影响到的生存和发展如此一个困境,为了找到产生这一困境的根源,对职工薪酬满义度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1)诊断潜再的管理问题。实践证明,职员薪酬满义度调查是职工对各种企业管理问题的满义度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晴雨表,捅过职员薪酬满义度的调查,诊断出潜再的管理问题。

(2)找出在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源因。例如,近来不断有人跳曹,捅过薪酬满义度调查就会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源因,以确定是否因职员工资过低、薪酬制度不合理、薪酬缺少竞争力等造成的

(3)为建立一个有用合理的薪酬管理体质提供基本的依剧。

(4)评估薪酬变化对职员只怕带来的影响,促进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保证了职工自,那么职工就会畅所欲言地反映平时管理层听不到的声音,如此就起到了信息向上和向下沟通的催化剂和安全渠道。

(5)陪养职工对企业的任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职员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由于职员满义度调查活动使职工在管理的基础上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群体意识,从而潜意识地对产生信认感。

薪资调查报告【第四篇】

近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点工资为元,近三分之二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2000元以下,近四分之一毕业生起点工资在1000元以下;最高起点工资为22500元,最低起点工资则只有150元,相差150倍。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数字所反映的现实往往耐人寻味。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调查报告时,最渴望了解的事情就是,那个月薪150元的大学毕业生到底是谁,他从哪所高校毕业,学的什么专业,又是什么样的单位聘用了他。一个大学生花父母的积蓄完成学业之后,却拿着150元的月薪走上社会,这样的就业现状到底该怎样形容呢?无论如何,恐怕摆脱不了一点悲哀和无奈吧。大学生就业难是个老话题,但是就业难对于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似乎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前不久,湖北某著名高校的BBS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叫做“我现在终于被逼得变态了”。

发帖人到底怎么“变态”呢?原来他听说哪儿摔下了一架飞机,死了50多人,当时他竟然丝毫也没有痛惜,第一感觉就是又多了50个职位。如果说网上的帖子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那么,前两天发生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的“围困”事件就应该有说服力了。某人才市场在那里搞了一个招聘会,以20元门票的高门槛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参加,但大学生进场后发现,这个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的所谓“特大型招聘会”,不仅招聘单位很少,而且提供的岗位大多是业务员、保安甚至搬运工。

这样的招聘如何收场,也就不难想象。就业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无法逃避的焦虑,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以招聘做幌子收取巨额门票只是最低级的手段,更广泛而隐蔽的情形是,用人单位利用就业难的困局,拼命压低起点工资,玩命抬高就业门槛。如此一来,用人单位的劳动力成本是降了下去、利润也提高了,但国家和社会花了很大成本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像劣币一样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这样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善,如果听任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的过渡地带彷徨不已,那不就是读书无用论的最好注脚吗?大学生就业难有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决心和智慧,也需要时间。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总的来说都是体谅国家的难处、也有耐心等待这个解决的过程的。但需要郑重提醒的是,在国家拿出完善的教育和就业机制之前,各地政府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并非就无所事事了。

我们都知道,很多城市都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标准究竟是摆着看的,还是有着法律的约束力呢?那些以150元起点工资聘用大学生的单位,是不是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追究?更进一步,看到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不值钱,而且这个倾向难以由市场自行调整,那么,政府就应该制定一个最低起点工资,以扭转用人市场的极度失衡。

粮食收购还有最低限价呢,大学毕业生的“市价”就更不应该一再贬值而无人过问。“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央视经济节目曾经算过一笔账,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过日子,每月没有一千多元根本就无法保证温饱。想一想起点工资在千元以下的那些大学毕业生,我们不仅心痛,而且感到歉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