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题报告范例【参考4篇】
【序言】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研究生开题报告范例【参考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硕士开题报告【第一篇】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居住房问题,因为住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因此,上至国家,地方政府,下至居民,百姓都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动向,时刻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极大地牵动着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1998年后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消费开始有效启动,房地产行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1998-2007年这十年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但由于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增长的幅度大为减弱。在经过2009年一年的调整后,房地产行业又呈现了比较好的景象,可是最近一向报道显示北京市由于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买不起房子而纷纷离开,我们知道北京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离开势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上海亦是如此。因此,有效控制房价,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拟合优度的方法研究上海房地产价格的分布形态;利用经讳度坐标画出房地产价格等值线,从而结合距离、商圈等信息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特点;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将野口悠纪雄在土地上的模型运用到房地产交易的整个过程,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把市场供需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考虑到模型中去。采用因子分析对供需指标进行处理,进而计算出泡沫程度。这些都旨在为政府有效控制房价提供建议,使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文分为两部分,对房地产价格分布和近几年发展走势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地,根据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建立了符合上海特点的地价泡沫模型,从而计算出泡沫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实现为有效控制房价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是如何分布的?(2)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3)影响上海市房价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4)上海房地产的泡沫度到底有多大?
1、 2. 2 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本论文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对上海房价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时,()利用经综度坐标计算出房价距离中心地带的距离,从而分析距离市中心远近对房价的影响,并且结合商业圈对其价格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在研究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时,通过研究1994年-2010年住宅投资额、住房销售面积、存量房交易情况和住宅交易价格等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未来房价的走势时也用到了定性分析的方法。
(2)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分布时,用到了幂率拟合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房地产泡沫度时,通过建立房地产泡沫模型,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价格、人口增长率、建筑成本、CPI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对于房价的波动影响,这些都用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创新点:
(1)本文的数据是一手的材料。本文的上海市房地产数据都来自各大房地产网站(安居客,搜房网等)的挂牌交易价格,其数据为自2010年5月开始到2011年7月截止的时间点数据。
(2)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一种新的分布形式。关于房价的幕律分布一般国外研究的比较多,国内来说相对较少,而且相对来说国外的房价大都很好的服从这一分布;本文把此种方法应用与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并研究各个区的房价是否也服从这一分布形态。
(3)本文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根据上海市房地产的特点,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模型。我们根据房地产的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等加之合理的收益来确定房地产的基础价格,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提供参考,并根据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差从而计算泡沫程度。
论文结构
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目的和本文中研究房地产市场时用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也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以后进一步研究时明确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哪些内容需要改善。在本章节的最后介绍了本文撰写的大致框架结构。
第二章,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综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分布时用到了幂律分布的概念,幕律分布参数值的估计方法及其如何对其进行检验;在研究房价的空间分布时用到了一些空间经济学的知识;在研究房地产泡沫时涉及到了房地产泡沫的概念和相关检验房地产泡沫的方法,包括统计检验法,理论价格法和指标指示法。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开始进入了实证研究部分。
第三章,对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分布进行实证研究。对上海市2011年7月的房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海的房价经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在某一个跳跃点之上服从幂律分布并且求出了幕律指数;我们再进一步对各个区的房价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各个区的房价也大致服从幂律分布,这也与我们的设想相一致,进一步的我们对上海市2010年5月的房价和2011年7月的房价进行比较,发现2011年各个区的均价均低于2010年的水平,说明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一直没有松解,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研究了房价的空间分布特点,大致表现为以市中心向外环房价依次降低的特点,并结合商业圈对各个区的房价进行分析。
第四章,上海房价的发展走势。因为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住宅价格,因此本部分分析了近几年上海市住宅投资在总投资比重,上海市住宅梭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以及上海市房价。分析发现自1994年-2010年上海市住宅投资额在总投资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4年-2004年的住宅梭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不断增加,自2004年后有所下降,近几年上海的房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第五章,上海房地产泡沫模型和实证分析。本部分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到房地产市场,并结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特点,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模型。以居住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价格、人口增长率、建筑成本、CPI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对于房价的波动影响。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建立房地产定价模型,并且考虑市场供需因素对房价的影响,从而计算房地产泡沫。本文还根据其他学者对房地产周期的划分,进一步对泡沫程度进行分析,并给出各年份的相关政策以便验证泡沫度划分的准确性。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第二篇】
论文题目: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不少于800字)
研究目的
现有 Internet 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 正逐渐步入僵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
研究意义
对虚拟化覆盖网络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 Internet 的僵化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指数级的增长以及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与此相反,虚拟化覆盖网络却能建立起一个更独立、更安全、更灵活、并能支持地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的网络体系模型。这样,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私有网络服务,包括应用层和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提出的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只是一个研究的模型。虽然对该网络进行了初步的仿真及性能参数评估,并探讨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但要将其真正应用实际生活和科研中,或让其能应用于更多的系统,支持更多的网络新技术,还需要在多方面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进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健坤,杨树堂,陆松年,李铎峰,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的虚拟网络模型研究,信息技术,2007年第8期,1~2页。
[2] IEEE Std , Draft Standard for Virtual Bridge Local Area Networks,May 16, 1997.
[3] IEEE Std ?, 2003 Edition IEEE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May 7, 2003.
[4] Dr. V. Rajaravivarma, 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 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System Theory, 1997., Proceedings of theTwenty-Ninth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9-11 March 1997 Page(s):49 - 52.
[5] P. Ferguson, G. Huston, What is a VPN?, Technical Report, Cisco Systems, March1998.
[6] Stanford High-Performance Networking Group,Stanford Virtual NetworkSystem(VNS)。
[7] Martin Casado, Nick Mc Keown. The Virtual Network System, ACM SIGCSEBulletin, 2005, Volume 37, Pages 76 - 80.
[8]王涛,用Net Sim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卷3期,46-48页。
[9] Galan F., Fernandez D., Ruiz J., Walid O., Use of virtualization tools in computernetwork laborato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Training, 2004. ITHET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31 May-2 June 2004, Page(s):209 - 214.
[10] L. Peterson, T. Roscoe,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Planetlab, ACM OperatingSystems Review, 40(1), Jan. 2006.
[11] Joseph D. Touch, Yu-Shun Wang, Lars Eggert, Gregory G. Finn. A Virtual InternetArchitecture. USC/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March 24, 2003.
[12] Louati, W., Zeghlache, D. Network-Based virtual personal overlay networksusing programmable virtual router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volume 43, issue 8, Aug. 2005 page(s):86 - 94.
[13] H. Balakrishnan, K. Lakshminarayanan, S. Ratnasamy, S. Shenker, I. Stoica, andM. Walfish. A Layered Naming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In Proc. of ACMSIGCOMM '04, pages 343-352, Portland, OR, USA, Aug. 2004.
[14] M. Caesar, T. Condie, J. Kannan, K. Lakshminarayanan, S. Shenker, and I. Stoica.
Routing on Flat Labels. In Proc. of ACM SIGCOMM '06, pages 363-374, Pisa,Italy,
[15] M. Chawla, T. Koponen, K. Lakshminarayanan, A. Ramachandran, A. Tavakoli,A. Vasu, S. Shenker and I. Stoica. A Data-Oriented (and Beyond) NetworkArchitecture.
[16] M. Caesar, M. Castro, E. Nightingale, G. O'Shea, A. Rowstron, Virtual ringrouting: network routing inspired by DHTs, ACM SIGCOMM, September 2006.
[17] E. Kohler, The Click Modular Router, ACM Trans. Comp. Sys., vol. 18, no. 3,Aug. 2000, pp. 263-97.
[18] M. Handley, Designing Extensible IP Router Software, Proc. 2nd USENIX Sy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oston, MA, May 2005.
[19] D. Cheriton, M. Gritter, TRIAD: a scalable deployable NAT-based Internetarchitecture, Technical report, January 2000.
[20] L. Peterson, A. Bavier, Marc E. Fiuczynski, and S. Muir. Experiences BuildingPlanet Lab. Proceedings of the 7th USENIX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SDI '06) Seattle, WA, November 2006.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效果,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不少于2500字)
论文拟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为了解决Internet架构逐渐僵化问题、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以仿真理论与虚拟技术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编程测试,以期构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以用于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现有 Internet 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看到了 Internet 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本文对仿真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工具。
这对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的仿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也是验证该网络模型可行性的必要前提。
由于虚拟化技术是本文的核心技术,因此,在第三章中还对网络虚拟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对该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化网络模型。
在以上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该网络模型旨在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多地拥有对自己私有网络的控制权,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服务提供商”。
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虚拟设备技术是一种对硬件设备功能的软件仿真技术,而虚拟拓扑技术是指现实网络拓扑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映射技术,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控制自己网络拓扑的接口。
在第五章中本文还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网络技术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文采用 ns2 仿真技术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 Planetlab 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和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对应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
首先,讨论了网络仿真技术,包括其研究背景和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技术。
然后,着重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并对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接着,提出了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机制,并给出了具体的网络通信实例。
另外,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性能测试。结合现有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拟解决问题
Internet 的优势是明显的,就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服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正使得它变得开始僵化。
首先,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地增大,对硬件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开始呈指数级递增,于是即使是对 Internet 架构的很小改动,都会使得部署相当困难。例如,IPv6 虽然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很久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IPv6 迟迟不能推广使用。因此,Internet 不利于新型网络架构的研究及部署,它不但对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消耗,而且部署周期相当长。
另外,用户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现有的 Internet 服务,他们的服务需求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Internet 的尽力包传送服务并不能满足商业中的关键服务或一些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因此,Internet 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个人网络服务需求。
此外,Internet 的服务由 ISP 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将使得有时对它的使用变得很不灵活。用户往往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拓扑,提供自己的私有网络服务等等。因此,Internet 不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管理和竞争平台 。促使我们去寻求更好的网络架构解决方案,而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研究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等)(不少于800字)。
研究方案设计
1、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特性,达到研究目标和完成毕业论文,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理论知识准备:采用文献调查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网上相关学术数据库等资源,来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仿真理论和虚拟化技术主要内容;(2)改进技术和主要研究点确定:以生成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为主要研究点,辅以该模型的模拟仿真研究;(3)技术调研:对课题中涉及的虚拟化技术相关基本原理,以及仿真理论进行学习,然后针对具体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调研,确定实现方式;(4)设计技术方案:在理论准备和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确定技术实现方案;(5)实现并测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设计出的技术方案,对需要改进的关键部分进行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6)完成论文:整理文献资料、代码和数据等,完成论文。
2、技术路线
首先介绍几种相关的虚拟技术,基于这些虚拟技术,将给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架构。然后将会进一步讨论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机制。另外,还给出了两个实例用于说明一个用户组内两个用户成员间的通信过程。
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网络虚拟化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背景和相关技术支持。比如,虚拟设备技术的应用,这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或虚拟交换机技术)和虚拟网卡技术。同时虚拟拓扑技术应用,实现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映射。
总的来说,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思路是清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四、本研究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不少于500字)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虚拟化技术下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构建问题,以及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模拟仿真。本课题为实现此目标,在策略思想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深入分析现有Internet架构、和主流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框架和设计细节。该模型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2)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了本文中提出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框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思想和关键技术上主要有这两点创新之处。
五、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2.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不少于500字)
1、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本人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开发,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学习了虚拟化技术的定义,仿真理论的定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另外,本人在研究组的网络原型系统构建的项目中,承担过一些涉及网络拓扑构建,网络配置信息呈现,以及网络信息的模拟检测和呈现工作。具备进行课题研究仿真的实践经验。
对如何进行原型系统开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习了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JSP、XML等语言,为将来的课题模拟的开发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方向,本人具备研究和建立原型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的能力。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及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
本课题研究,需要查找网络虚拟化技术和仿真的相关资料和论文,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数据库为此提供强大的支持。另外,对于课题需要仿真的工作,本人可以利用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实验环境的仿真构建和仿真原型系统的开发,本人所在研究组具备相关研究所用的仿真硬件环境。同时,实验室研究组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一些支持和帮助。
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一些对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相关图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本人有决心和能力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时间研究内容预期效果
开题报告 顺利开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撰写综述完毕
网络仿真技术研究
网络虚拟化技术研究
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研究 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仿真与性能评估
撰写论文及修改 顺利提交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第三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会计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四篇】
论文题目: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一、选题背景
公司治理有效性与公司融资结构密不可分。
负债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从而创造收益,同时作为一种治理结构,债务融资同样具有重要的治理效应。
首先,负债融资可以有效发挥监督约束作用,抑制经理的非效率投资;其次,负债融资也是一种担保机制,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更加认真投入地工作,并且令其在决定投资时采取更谨慎的方案;再次,在经理持有公司一定股份时,负债融资可以通过增加经理人员相对持股份额的做法,激励其努力工作,降低聘请经理人员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从次,负债对经理形成一种压力,如经理人经营失败,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会迫于债权人承受着执行控制权而不得不努力工作;最后,企业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负债体现,由于破产机率与企业效绩负相关,与负债水平正相关,即在相同的负债水平下,优质企业破产概率低,反之亦然。
因此,研究公司治理问题时,只考虑股权融资而忽视负债融资是不是可取的。
因此本文立足于负债融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力求更全面的研究公司治理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是指通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移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发展。
目前,交通运输业中的新建项目以基础产业投资为主,而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绝大部分被投入主业,其中多数公司与关联方进行的资产重组收益较好,且近年来该行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较高。
但行业内的上市公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股独大造成的大股东操纵、可行性分析落后和非理性融资等。
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历年来平均资产负债率低于全行业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整体来说相对较低,且基本处于平稳趋势。
资产负债率较低体现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以及上市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
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但仍存在过高和过低的企业。
小部分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因为,传统国有产权制要求国家是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过多依靠银行贷款,因此有部分企业盲目举债造成高负债率。
虽然现在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经历了股份制改革,但是无节制借贷的陋习仍有残留。
而另一小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低,虽然凭借自身的垄断条件平稳发展,但也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空间。
导致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而交通运输行业的融资结构中特别是负债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效应。
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造成负债融资应有的治理效应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发展情态?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如何强化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治理效应呢?因此本文认为,想要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就必须从其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角度深入探讨,将更加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债券市场的目前的首要问题仍是总量不足。
由表5-1可知,近五年来,债券发行总量逐年降低,由于GDP的持续增长,债券比GDP的倍数呈下降趋势。
根据中债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的债券发行总量为亿元,比上一年度继续减少,在GDP可预测增长的情况下,债券比GDP的倍数仍将降低。
债券发行总量不足,致使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
从我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仍以政府债券为主导。
2014年我国发行的公司债券在总发行量中只占%。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债务融资渠道仍是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较少。
相对于企业债券,当债权人为银行时,由于企业和银行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以及协商对象较少且不分散,经理人与银行协商成本相对低,加之政府对这一关系的千涉,请求债务延期或减免就更容易实现。
由于这种软约束,且出于控制权的考虑,经理人就不会提前终止无效率项目。
总之,银行贷款的软约束相对于企业债券的硬约束,大大增加了经理人策略性违约的可能性。
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利用这一特性发挥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将目标转移至资本市场是必然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债券市场远不能满足这一目标的需要。
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债券市场不足的问题,但要真正改善债券市场的融资问题,仍需要时间。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关于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丰富。
Modigliani,Miller(1958)起初认为,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不相关,后在考虑所得税的条件下,对MM模型进行修正,认为负债利息支付计入成本后享受免税优惠,因此高财务杠杆会此机制增加企业价值。
因此得出企业负债越多,价值越大的结论,认为企业应该100%负债。
Brxter,Cragg使用了1950至1965年期间的129家工业企业的230次证券发行数据,检验了企业对融资工具的选择,得出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负债融资方式的结论。
Jensen,Meckling(1976)是融资结构理论的开创者,较早地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
通过构建代理成本模型分析,他们指出,如果公司总投资额与经理层的投资额不变的情况下,债务融资与经理层拥有的股权比例正相关,这使得经理层与股东目标趋于一致,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优化公司治理的目的。
同时,Jensen(1986)在其另1篇论文中指出,负债合约可以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可以达到减少公司代理成本的目的。
Ross(1977)建立了“激励——信号”模型,其中引入了管理者行为。
认为企业中经理人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在向投资者传递信号,投资者认为企业发行股票,则传达出一种质量恶化的信号,反之视债务融资为资产质量优良的信号。
因此认为:企业质量越高,负债率越高。
Leland,Pyle(1977)认为企业杠杆率与管理者的股权呈正相关关系,高质量项目的'管理者可以提高杠杆率,向外部投资者传递这个投资项目优质的信号。
同时证明了选择高负债率是一种有效减少经理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差异、减少因此产生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价值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企业家进行投资的意愿在本质上是投资项目质量优劣的信号。
Myers(1977)认为当公司的负债比率增加时,公司的破产概率也随之增加,股东与经理对NPV大于零的项目可存在着投资不足的现象。
负债削弱了企业投资优良项目的积极性,减少了企业价值,也就是负债会引起投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