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在县区、开发区新区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
强调科学规划的重要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县区、开发区新区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一是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X主城区在未来五年内要完成X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的要求,同时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每个县(市)区"十四五"期间新增建成区面积X平方公里的要求。二是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各县(市)党政主官运用规划指导城市发展。现在的城市建设,已经不是在原有基础上靠原始积累缓慢发展的过程,而是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跨越发展的过程。城市的规划者、管理者、决策者对世界认知的能力,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层次。利用规划、运用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是各级党政主官、领导干部的能力体现。三是通过大范围的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发展。每个县(市)的书记、县(市)长在这里做一个X分钟的演示,展示的是城市领导团队的工作理念、工作水平、个人工作魅力,以及对事业负责的精神。今后还要搞两次。一次放在春节以后,范围扩大到全市县级以上的干部。请六个县(市)的书记、县(市)长上台,用X分钟时间展示城市新区,用X分钟时间回答提问。第二次是到明年年底,大家再坐在一起评述,看看六个县(市)制定的规划经过一年的时间建设得怎么样。借助这个机会,我谈三点体会。
一、善于学习运用规划,提高战略和宏观思维能力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增强城市规划的超前性、战略性、系统性、操作性和权威性,是一个城市、一届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基本责任。编制城市规划、执行城市规划、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党委、政府主官的重大责任。强调战略性,讲的是高和远,站得高,看得远;强调宏观性,讲的是大和全,要有大局观念、全局思想。要靠战略思维、宏观思维来为城市确立基本的发展方向,给人民群众一个理念、一个愿景、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高品位、高起点、高品质的城市规划,可以决定这个城市的命运与未来,也可以决定这个城市的成功与失败。党政负责人是城市的引领者和实际决策者。在现行体制下,主要领导人和领导团队的工作能力、认识事物的水平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质量。一个城市,无论大小,几十万、数百万人的福祉往往很多方面取决于领导团队的工作,要掂量出身上沉甸甸的担子。今天,我希望各县(市)党政主官在灵魂深处引起警觉。一个地方,一个阶段的发展,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决策正确,凝神聚力,苦干实干,就能很快缩短差距。一个领导对待某个行业,由于自身经历的局限和学习、专业的局限,而对某些问题缺乏认识和了解,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如果不了解、不正视自己的差距,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赶上,这才是最大的危险。如果自己本身有很大的差距,但感觉很好,那就不是一个人的损失,而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发展的失败。高的起点、好的品质、优的质量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是一种理念上的表述。从操作层面看,什么是好规划呢?好的规划需要回答城市定位、发展方向、经营理念、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依托、城市特色、建筑风格、地标形象、天际轮廓以及各种关键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投入产出比率。
首先是城市定位。所谓城市定位,就是一个城市经过五年、十年、二十年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城市管理者、决策者给工作团队、给人民一个美好的愿景,这个愿景就是城市定位。X过去是地级市,以后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了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四个X"的建设路径。现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确定X新的发展定位是"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各县(市)也要有明确的城市发展定位。
二是发展方向。城市的发展方向要与城市的资源禀赋、经济流向一致。如果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格局和既有的产业基础,而不注意分析城市自身跟周边城市的关联和宏观发展的形势,就背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X和X在唐代时候非常兴旺、繁华,为什么现在X衰落了?因为建国后若干重大工程包括铁路、公路的建设,使整个城市向西偏移。为什么后来往北、往X发展?因为汉十高速公路建设为整个城市北扩打开了局面,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都建在北边。为什么现在要建设X新区?因为麻竹高速的起步,为高速公路外环形成提供了条件。未来规划的西武铁路和郑渝高铁在X新区的交汇为X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跳板。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发展走向是由与城市相关联的因素所决定的。"东进、西控、南优、北扩"四个方向排序有先后,发展重点不一样。
三是经营理念。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决定运用什么方式来实现目标。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方式,从财政预算中列支,X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在五年内形成是不可能的。因为X主城区"十一五"期间新增主城区建设面积也就X平方公里。而像X市今年一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X亿,五年内实现X平方公里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按照一般的规律,城市的深度建设每平方公里X亿,一般性的建设每平方公里X亿。按照这样测算的话,X市今年可以增加X平方公里的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平方公里X亿的水平,X平方公里就是X亿。随着时间推移,建设成本增高,今年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X亿,明年可能要X-X亿。能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快的发展,就要讲经营理念。
四是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在县城发展阶段是谈不上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的。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新区的兴起,逐步把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进行分类。从现在社会发展情况看,县级市的城市规划方向已经不是强调严格的功能分区,而是强调融合性发展、紧凑性增长。因为县级城市本身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很弱,商业氛围不浓,如果强调严格分区,对资源聚集能力就更弱。
五是产业依托。一个城市要有灵魂,要有产业支柱。同质化竞争不仅仅是指城市形态上的同质化,同时也包括在产业依托上的跟风,不强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人云亦云,这种城市发展必然会失败,所以一定要从资源禀赋出发,从比较优势出发,从最具竞争力的要素支撑出发,综合考虑,确定产业特色。
六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体现在让人走进这个城市就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七是建筑风格。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是最好的体现,是建筑风格的体现。
八是地标形象。说起天安门就知道是北京,说起浦东就知道是上海,说起小蛮腰就知道是广州。一个地方要有自己的地标形象。
九是天际轮廓。给一个没有进入这个城市,与城市擦肩而过的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靠的就是天际轮廓。
一个好的规划需要回答"城市定位、发展方向、经营理念、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依托、城市特色、建筑风格、地标形象、天际轮廓"这十个问题,要考虑与城市规划相关联的关键要素如土地、水资源、交通等的合理配置和产出比率。关于投入产出。如果投入X亿,收回X亿,不就亏本了吗?而如果投入X亿,产出X亿,或者有X亿的产业收入,就赚钱了。要好好算一本账。
一个好的规划需要回答这些问题。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速度和产业集聚的程度,关键在于城市规划者是否拥有远大的理想,从而使这个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城市、令人尊重的城市、资源吸纳能力强的城市。因此要求城市的领导者要胸怀全局、心有蓝图,将发展目标内化于心、铭刻于心。按照这个要求,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县域规划不是县级规划。X书记曾经讲过一句话,"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我借用一下,县域规划不是县级规划。今天六个县(市)的城市发展有差别,不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有差距,而是领导团队认识问题的水平、发展城市的理念有差距。如果一个团队仍然局限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县级经济,如果一个团队在面向X年、X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中还是用一种非常传统的产业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发展方向,那就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团队。领导干部要登高望远,登高就是站在更高层次上从宏观环境中找位置,望远就是从更长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维度来确定发展目标。现在的格局是县,五年之后还是县吗?如果还是按照一个县的水平来规划,那肯定是要落后于这个时代。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这种豪气和志气。
二是理念决定城市价值。一个地方的发展理念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城市发展理念的内涵,首先是要自觉地把城市放在一个更大的经济体中来决策。X作为地级市要考虑三个纬度:中原经济区、中部城市群、西部大开发。对于县级城市来说也有三个纬度:一是X的大都市群,在这个大都市体系中,占什么位置;二是汉江城市带,在整个汉江开放开发过程中,在汉江城市带中扮演什么角色;三是在自身所属区域范围内,跟周边的小城市、小城镇是什么关系。这三个纬度要求各县(市)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决策。其次是要把产业新区当成城市新区来规划。深圳蛇口在起步之初就是一个工业园,现在已进入第三次转型,每一次转型都会造成社会总成本的浪费,付出高昂的成本。但是像广州的智慧城市,X东湖高新的未来城绝对不会这么规划,一定是产业新区,超越主城区而成为代表城市最高品质的一个区。因为过去的原始积累大部分是为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搭建平台,大家对生活环境没有过多的要求。现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都是从相对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人,如果这个地方的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那个区域,仅仅靠低成本的竞争是不足于吸引高层次的投资者落户的,对高端人群的集聚就有很大的竞争劣势。所以必须要靠低成本的优势加上环境的高端优势组成综合的竞争力来参与城市建设。
城市的发展理念决定城市价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发展形态和经济实力。
三是能力决定城市水平。一个城市的管理团队、规划团队、建设团队,决定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很多工作一遍讲,两遍讲,三遍讲,一两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动,在等待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已经迅速崛起了,什么原因呢?不是这个城市自身之过,而是领导团队之过。一个城市发展快与慢,不要找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根本,取决于领导团队。一个领导干部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认识水平,有多大的工作力度,有多扎实的作风,决定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
二、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现代化商业社会进程将城市带入开放的空间平台,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上世纪X年代的规模竞争、X年代的综合实力竞争,演变成X世纪的城市个性魅力的竞争。随着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太多的城市在进行同质化竞争。在同质化竞争中,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快速被认可和认知就要靠个性竞争。X年代、X年代,很少有城市打广告,因为迅速崛起的城市凤毛麟角。大家都盯着深圳,有国家开放的政策,盯着X,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而今天像X这种城市全国数以百计。一个城市的关注度体现在什么地方?不仅仅是经济规模,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城市本身的魅力。所以一个城市要想不被社会遗忘,就必须彰显自己的特色。城市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要善于借用企业的经营理念来经营城市,塑造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个性是城市历史的积淀,特色是城市生命力的品格,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城市,才有吸引力、生命力、竞争力。怎样使城市有魅力呢?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从自然的角度,从城市美学的角度,从城市建筑风格的角度,从城市景观的角度,从产业承载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设计和规划。X书记定位"四个X"的时候,讲"文化X是特色",现在越想越觉得对。文化是X最大的特色。X给人印象最美的是什么?就是站在韩夫人城上眺望襄城、X,浩瀚的汉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才是X城之美,而不是高新区、经开区的千城一面。刚才的规划都没有讲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那么多历史街区,那么多工业园区,为什么不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那么多旅游景点,为什么起那么多洋名字?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文化符号在规划中的运用。城市规划可以从多角度来体现城市个性。规划建设一个城市,就像设计开发一个商品,要了解设计开发商品目标是什么,消费对象是谁,市民是什么概念和角色,就要从新区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功能配置的优化、创业环境的建设、城市个性魅力的展现来聚人气、聚商气、聚财气。
第一,产业彰显特色。产业的定位是面向未来的,需要预见性,这种预见性受瞬息万变的市场影响,但是并不能影响和降低对一个地方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的预期。因为重点产业的发展预期,决定一个区域范围内产业园区规划功能定位、设计标准和产业集聚的形成。比如循环工业园,循环工业就是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它不能放在主城区,也不能放在居民区,环保部门规定X米的距离,如果过两年标准提高到X米、X米,就要把周边的老百姓迁走,不能这样做。所以在做规划时,循环工业园要远离城市,不能在城市的上游。任何一个产业的定位都要和城市功能布局相适应。产业的定位会决定城市的产业集聚和功能配套。地方的招商引资已经由过去低水平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原因在于政策的差异和环境的差异已经很小了,而配套能力的差异很大。为什么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现在向内陆城市转移?就是这个原因。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都要考虑城市的资源提供能力、市场配置能力、资源补给能力,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各种配件的能力,包括物流运输能力等等。一个产业确定后,政府自然而然要围绕这个产业来制定政策,提供优惠条件。
第二,功能彰显特色。城市功能体现城市的价值,决定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集聚力。一个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是靠这个城市的能级决定的。城市的能级就是对要素资源的承载力。城市功能水平决定城市的能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人才生活的环境。想要引进什么样的产业,就要提供产业能够落地的配套环境。所以,产业一经定位,就要围绕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支撑、要素支撑来进行规划。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就建技术工人社区;如果是日本企业,就建日本社区;如果是韩国企业,就建韩国社区;如果外国人都来,就建国际社区等等,不一而足。对城市新区的定位水平有多高,能级有多高,就能有多高的产业水平。
第三,风格彰显特色。土耳其诗人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儿时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城市的记忆是什么?是某个建筑,是城市的风貌。城市的风貌和风格,要靠城市的设计、建筑的风格、文化的元素、历史的记忆和自然生态禀赋来体现。分析金庸先生评中国魅力城市X的颁奖词,就能理解这个问题。"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这个城市过去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份美好的记忆,再过二十年、五十年将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就要用这些元素来分析,来评价,来论证,是否能够反映本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
一个城市个性特点的彰显决定了这个城市在一个区域内的影响力,而这种个性特点靠产业定位、功能特色、城市风格来体现。在规划中,就要用这种理念、思想来指导工作。规划设计有一定之规,每个规划设计院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比如同济,擅长做港口城市规划;杭州设计院,擅长做园林城市规划;清华、华科大,擅长做古建筑规划;广东、深圳规划设计院,擅长做城乡一体化规划,都是与城市记忆和发展相关联的。城市想做什么规划,具备什么优点,城市的管理者心里要有数。规划设计团队的风格,要与领导人的思想、城市文化和基础条件相契合。
三、以创新的勇气和担当的精神高效率经营发展城市
城市建设规划是推进城市化的载体,增强城市功能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基础。规划是理念,关键在落实。完成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步,规划的蓝图能不能实现,最终靠推动落实的力度。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是高起点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难解之题,也是必解之题。
一是地从哪里来。目前,国家宏观政策紧缩,对城镇建设用地强力约束,在这种情况下,要开拓思路。第一,规划未来二十年用地向五年集聚,区域性的规划用地向城镇中心集聚。规划修编是X年规划,要把X年的规划放在X年用,X年的规划放在X年用。为了做大主城区,提高地方的建设水平、配套能力和产出效益,必须要强调相关工程的集聚,要千方百计在新规划的X平方公里土地上做文章。第二,迁村腾地置换。就是通过自然湾的撤并迁村腾地,通过新区开发、农民搬迁腾出土地,解决城市用地指标问题,解决新农村社区搬迁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第三,企业退城入园进郊,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主城区工业企业要进入工业园区,提高城市的能级,从而解决城市的用地和资金问题。第四,进行城中村、棚户区、工矿区改造。各地要严禁小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提倡片区开发。各县(市)区要下定决心,X亩以下的坚决禁止开发。今天给三个区布置任务,除了参与六个新区的建设任务以外,在春节前要把辖区范围内旧城改造规划拿出来,我们逐个听汇报。考核县(市)是X平方公里新区建设,考核三个区重点就是老城区成片改造,要搞X亩以上的成片旧城改造。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理念来看待问题,不要因为去年土地问责被约谈了就束手束脚、止步不前。X书记讲过,"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为公履行职责犯了错,不用个人承担,也不会影响提拔。贪污受贿犯了私罪,那要个人负责。所以主要领导要有底气,敢于担当。
二是钱从哪里来。主要体现在政府规划的主导力、企业参与的主导力和市场运作的推动力上。第一,政府的规划要给市场以盈利的预期。政府要高标准规划,给社会以很强的信心,会激励市场对资源和配置产生供需上的逆转。一个地方本身不热,肯定是供大于求,但是当政府对这个地方给予很好的规划理念,给它一个很好的预期,大家就会看好,供需就会发生逆转。第二,市场的规则给资本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平台,激励更多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开发。政府可以调控市场的手段有很多,如税收、补贴、利率、期权、工程代理、风投基金、按揭贷款、股份合作、战略性投资等。政府要的是发展,企业要的是未来的预期,政府是用时间和空间换取未来发展。第三,企业的实力和信用给社会以实践空间。只要政府制定了宏观规划,制定了对某个区域的重点支持的倾斜政策,就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力,就会鼓动更多的企业参与,企业通过自身的实力和信用给社会以实践空间。我们现在做的BT、BOT就是这个模式,企业有钱可以先投资,帮政府搞建设,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盈利了马上把钱还上,实现多赢,这就是一种经营城市的方法,是破解资金难题的重要方式。
三是人从哪里来。城市是聚集人气的地方。首先,要适合人居住,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城市在规划之初要把目标群体搞准,是面向既有的人口实施旧城改造,还是吸引外来人口或者是农村人口来城市居住,明确这一点,才能根据人口集聚的来源配置所需要的房屋和社区。领导干部不要忌讳谈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跟产业不同,产业有长远的回报,可以给优惠,房地产是短期买卖,不能给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不同。不做地产就不可能集聚人气,没有人来居住就是一座死城。其次,要把人留住,有足够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人财两旺,需要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古人讲得好,围而成城,聚而成市。必定要有产业依托,有人气集聚才能成为一个城市。一定要为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创造足够的创业平台和就业空间,为此,强调X平方公里新区一定是产业新区,没有产业的支撑新区是没有依托的。同时,新区规划要有支撑项目和足以引起市场追随的引爆点,像X等,有几个骨干型项目做支撑,周边迅速聚集商气,人气很快就会集聚起来。
城市化是我国处于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高速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在一个阶段来讲意义重大,抓住了这个机会,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这个城市的成功。等待、观望和盼顾对于今天迫切需要跨越发展的X来讲过于奢侈,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各个县(市)区的党政主官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实践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步伐,为新X的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2-
第3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