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在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推动资源均衡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以一种相对轻松、放松的状态,召开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在我的理解里,学前教育应该是以美育为奠基、以精神成长为追求的教育。关于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我想大家都比较清楚。简单来说,我县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园水平低,二是办园条件差,三是办园理念旧。整体来说,我县学前教育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整个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局、各学区对学前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是思想上不重视。我们对学前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少年我们对学前教育不管不问,甚至是不理的状态,总认为学前教育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与此同时,各位园长的办园理念、水平也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标准,整个标准拉低以后,我们只是把幼儿园当成了一个暂时托管孩子的地方。
昨天,我们组织了90余人到XX县观摩学习,我们与XX县学前教育的差距,超出我们的想象。20xx年,我到XX县参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当时自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回来以后,我对城区的几位幼儿园园长随便说了一下,就像一颗石子扔到水里,没有一点回音。这次从表象上而言,我们是为了迎接国家督导评估,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从我的内心而言,今天的会议,我想让我们在座的各位教育人对学前教育有一个重新的评估和认知,让我们把学前教育当作整个教育体系里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一个方向来认识和对待,这就是我们今天开这个会议的初衷。
坦率地讲,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今天的会议我来能给大家讲些什么,带来些什么?这几年,XX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期,反思多年来走过的教育历程,我们发现,很多在小学发生和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学前教育出现了极大的短板,是各位园长在办园理念上,在对教育的基本规律的遵循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育的问题,导致孩子在认知、学习的主动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有一些问题,而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躁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我们的整个教育没有体现出教育应该有的样子,一个学校没有活起来、没有温润起来,没有自由的生长,让我们觉得紧张、压抑。
在今天这个场合,我想先讲讲我所理解的学前教育。有时候我有一个极端的想法,我觉得学前和教育是不搭界的,是不是应该叫学前培养或者学前管理,我感觉教育对学前太沉重了。
如今人到中年,回想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在田野里奔跑,在母亲的叫骂声中回家,那时候我们有蝉鸣、有鸟叫、有泥塘、有滚铁环,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小麦抽穗,我们在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充分释放童年生命的本真,这种本真让我们在没有任何外力介入的情况下,慢慢体会生命的价值。我们知道了一草一木在一个个体生命中所体现出的柔软,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年当我们回望童年的时候,老屋上淡青的炊烟,突然遇见的傍晚的夕阳,赤脚在雨天的奔跑,冬天在雪地里打滚,这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学前教育"。所以,在我的理解中,学前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自然的、生命的一种完全的释放。
王国维的早期教育思想中,有一个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思想构建,整个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育完全之人物,这种完全之人物,他是精神的,是精神性的成长,是一种种自然的、蓬勃向上的生命的释放。我想这是学前教育应该解决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即以谁为中心的基本问题。
以谁为中心?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以儿童为中心。但是,我们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完成这个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我也走过很多幼儿园,我发现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总是以成人的视角、价值和标准介入到幼儿教育当中,而我们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依然是小学乃至初中的教育方式,教师过分的主动介入,灌输式教育在幼儿园还是占主流。如果我们以幼儿为中心,我们会很自然地将老师定位为幼儿的协助者。以幼儿为中心,意味着老师要关注幼儿的基本成长规律,要了解、掌握儿童的发展节奏,要了解不同年龄的敏感期,充分知识到幼儿的潜能,从而引申出自然的教育理念。
每一位从事学前教育的园长和老师,一定要对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节奏有清晰的认识。我们确定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学前教育观,那么老师自然就充当了协作者的角色,老师会认识到自己不是活动的主导,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当我们认识到幼儿成长的规律规律和自然的生命的天性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把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所以我们要解决幼儿园谁是主导的问题,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就是迎合了幼儿的发展规律。
我们应该迎合幼儿的自然天性,在学前教育中有意识地去欣赏、点燃,而不是打乱、灌输。要解决学前教育活动中老师介入太深、干预太多的问题,解决教育活动中谁是中心、谁是主人这个基本问题。我觉得不教而教,应该是我们秉持的一个基本的观念。
天性是需要释放的。今年开学的时候,正好下雪了,我其实最想看到的景象,是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打滚,能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在校园里堆一个雪人、打一场雪仗,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看见。我们把校园的雪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干干净净,这些场景其实现在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我走了很多的幼儿园,我曾经给一个中心园的园长说过一句话,我说这样不行啊!小班的同学,坐得端端正正,手统一背在后面,很严肃。说的严重点,这种管理方式就是对儿童天性和想象力的扼杀!每一个教育阶段都有这个阶段应该遵循的教育规律,都要以每个阶段的受众者的成长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为基础。在三年的学前教育中,通过各位园长和老师的呵护,我们尽可能地让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本真的东西在教育中拉长,尽可能让这段生命的本真的自然流淌的东西不要断、不要碎,这是我们的主业。所以,基于这个前提,我觉得园长也好,老师也好,对学前教育最基本的判断应该就在这里。
近现代的学前教育的创始人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她所倡导的是在学前教育当中的感官教育,包括触觉、嗅觉、视觉、听觉。让幼儿通过感官教育,在一种很自然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体和群体的兼顾、自由和自主统一。
蒙台梭利对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一种认识和理解,每一名学前教育的园长和老师都应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她讲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天赋,即幼儿是有潜能的。西方对幼儿的一个称呼就是精神性的胚胎,就是说从成人的角度看幼儿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他是具有精神性的。第二个是幼儿的敏感期。幼儿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事物是有偏好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今天喜欢这,明天喜欢那,这是敏感期的表现。针对幼儿的这两个特点,她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包括环境创设,她认为一所幼儿园最重要的硬件就是环境创设。所以,很多南方的幼儿园在这个角度上,创立了一种叫儿童之家的活动场所--把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搬到了幼儿园,让幼儿在家的氛围中成长。
那么,我们要办怎么样的幼儿园,这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得解决好。
如何办幼儿园?办幼儿园的关键在什么?幼儿园应该以什么为根本和目的?在一个人整个的成长周期里幼儿园能做些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必要来探讨一下。
幼儿园以什么为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呢?在座的各位园长、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或者音体美专业,我觉得幼儿园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应该是美。美是什么?美是一个人感知到的一种能够让自己觉得舒服、让自己觉得眼前一亮、让自己觉得很有信心、让自己在历经劫难之后还有向前的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里,这个世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叫物理世界,就是我们放置身体的世界。同时,由这个物理世界衍生出了另外一个世界,它叫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就是美的世界。
美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受到了严格的边界限制,他觉得这个现实世界已经容纳不下他对明天、对未来的一种期盼或者想象的时候,他有一种欲望要顶开这面天花板,顶开天花板以后,他会对这个现实世界有一个他内心世界的描述、描绘、想象和期盼,这就是意象世界,即美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把美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核心要素?因为美是人的自然的解放、精神的解放、眼界的解放,是解放一个人的最为核心的精神要素。如果一个人拥有了美的种子、美的因素,或者你对美有了最起码的容纳的话,美会一直陪伴你。
上次我给各位园长说过三句话,遇见美、培植美、成为美。基本的教育规律告诉我们,美育是德育的基础和前言。美育解决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拔高、精神成长的问题,美育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最基础的、最本质的基本要素。
美的东西既是共通的又是个人的,我们最终本质上是要培育一个人、成就一个人,成为"完全之人物"。我真的希望每一所幼儿园都能成为美育的启蒙地和始发地。我想,只有如此定位,我们的学前教育才有价值,我们才觉得我们干得值得。
在学前教育阶段,当我们给予一个幼儿自然的、不加遮掩的呈现出他生命的本源状态的时候,我们通过感官教育让幼儿在比较、观察、体验当中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这种感性的认知,在他的成长阶段,会和理性的选择结合在一起。
我们不是一定要把幼儿培养的很听话、很懂事,而是要让幼儿在一种潜移默化当中,给他幼小的内心种下一粒美的种子,这粒种子是有利于幼儿以后蓬勃生长的,是有利于以后精神发育的,是有利于以后健全人格发育的,这粒种子会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不断拉长,会让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强大。我觉得这是学前教育应该做的。否则,我们无法面对这些孩子。
这么多年在教育行业工作,通过我对很多孩子的了解,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出现在孩子的精神性成长方面。比如"巨婴"现象,说明对孩子精神性的成长,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现在的孩子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没有任何的抗压能力,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我们过分地关注了幼儿的外在成长,而忽略了对孩子内心的必需的培植。所以,
关于学前教育,我们在讲游戏,在讲艺术,如果说游戏是基于幼儿的天性,艺术教育是基于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的需求来开展的。那么什么是艺术?艺术是美学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学前教育最紧迫要解决的,是所有幼教人对于基本的美学、基本的艺术、基本的精神性的生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我们对美学产生的背景不了解、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艺术,那么,我们的学前教育就没有温润、没有想象,我们就仅仅解决了一个"术"的问题,而不是艺术的问题。
本质上而言,艺术依然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培植,它不仅仅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们几支跳舞、几首唱歌、几本绘本。我真的希望我们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和园长们,真真切切地有美学的基本素养、艺术的基本素养。这绝不仅仅是你会弹钢琴、会画画、会跳舞,我要求的是所有的幼教人都能有美学的基本熏陶。我希望我们的幼儿园能够慢下来,让孩子们听听雨滴的声音,看看雪的样子,知道泥土的味道,在五月小麦抽穗的时候,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到田野去,听听小麦抽穗时吱吱的生长的声音。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培养知敬畏、尊重自然天性、遵循自然法则的人。学前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哪个幼儿园高大上,哪个幼儿园条件好,唯独没有比过我们静下心、低下头,和孩子们共生共长。我们在课程生成、课程管理整个环节中,都是用理性的、能看得着的一种评判标准,唯独没有理会过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什么,他在成长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当一个人对自然的生命不了解、不掌握、不触碰、不感知,不知道泥土的芬芳,不清楚稻香的味道,这样的人长大以后,你要让他知敬畏,让他有悲悯之心,你要让他对这个世间的一草一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珍惜珍视和疼痛,会有吗?我想不会。让所有的幼教者能够从生命的本真出发、从自然出发,在精神性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能够在一个孩子的内心早早地种下一粒美的种子。这粒种子发育成熟以后,他会遵守规矩、会知敬畏,他会对所有的生命都有一分尊重。
所以,你们不要整天想着给孩子教会了几支舞蹈、看了几本绘本,甚至在六一儿童节,我们很庄重地从家长那里收点钱,大张旗鼓地排练一些整齐划一的节目,请问我们这是在干什么?我们的条件不行,这我们都清楚。但是请各位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想一想,过了这两天,春天就要到了,春山如黛草如烟,同志们,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的孩子出去和大自然接触一下,可能比在校园更好些吧。当我们把孩子领到外面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和生命的互动过程中理解一些东西,这是我们幼儿教育需要做的。
我反复说这些东西,其实就想解决幼儿园办园理念和教师执教理念的问题。因为你得先知道幼儿教育的规律和节奏是什么,幼儿的内外需要是什么,我们在三年的教育中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美术、音乐、舞蹈,它们以一种有形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有句话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我们觉得这首歌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和这首歌形成了同频共振,所以才觉得这首歌很好听,打动了你的心灵。在艺术的教育上,我们应该立足于首先让自然的本真的东西,成为幼儿活动的常识,他会在整个游戏过程当中,自发地天然地接收一些感性的东西。就像我们开展的一日活动一样,当幼儿在自然的游戏过程中,他会自发地寻求团队的帮助,他会自发地给予其他人帮助,他会在不断的游戏过程中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他会自然地感受到什么是疼痛,什么是不愉快,什么是讨厌,什么是不接受、什么是紧张。在这方面我们得想一些办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些基本的内容要进入幼儿教育,比如说,中国的美术和西方的美术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我们是柔软的,是用了很多曲线的,是留白的。反观西方的美术作品,更多用了一些直角、直线,表现出是一种硬朗、富有冲击的生命力。我们的美术作品讲究的是一种气韵深度,这种气韵深度,有时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没办法形容,但是觉得就是美,这是东西方美术的一个区别。我们要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把这些基本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当中,融入幼儿游戏当中,让幼儿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充分地发挥、释放天性,我想他会慢慢有不同的一些声音反馈给我们。
为什么我前面反复谈美学、美育?因为从本质上而言,美学是自然的、是精神的,是对人的本性的一种解放和释放。我们应该把美学的最基本、最朴素的原理用到教育过程中去,学前教育得回归到自然的状态之下,让一种自然的精神成为孩子的基本属性,能够让孩子觉得在他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三年的学前教育给予了他自然的、天性的、精神的成长。
人的成长往往是由内向外的,有时候我们觉得把什么都看透了、想明白了,我们觉得遇到了外力的作用后我们成长了,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成长都是由内向外的,思想上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今天,我为什么要给所有园长和老师灌输一种美的理念,我觉得这是我们下一阶段幼儿教师培训的一个刚性的需求。有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一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二是让所有幼儿园都能够达到高标准的硬件要求。但是,办不到还得好好工作,还得在岗位上奋发努力。可能有时会觉得有些失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很少有机会能到城区幼儿园当园长,很多农村幼儿园的老师可能很少有机会进到城区,也许你觉得没有了奔头、没有了信心,这个现象被总结为职业倦怠。其实,产生这么多的情绪,是因为这个人停止了精神的成长,是因为他遇到成长的天花板,他心里淤积的愤怒、不甘、委屈或者不公,让他停止了精神的生长。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释放的最好的窗口,就是美学和艺术,它会让你继续寻求一种精神性的成长,让你知道我们除了目前的困难,包括你的愤懑和不甘以外,还有一些值得你去看的东西。所以,从老师的成长而言,我们也需要老师在美学美育方面有所熏陶。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刚才的原点,艺术是你在现实碰壁之后,精神性蓬勃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最好的尝试,或者说是你的磁场。当我们的判断力、价值观能够突破原来设定的天花板,能够从其他方面获得足够的反馈和充实的时候,我们会很好地继续精神性的成长。同样的一片沙漠,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追求,这片沙漠对你来说就那么干枯无意义,但是如果你给它赋予一种情感,能通过一种美的形式、美的眼睛来欣赏的话,你会发现大漠雄浑、远山辽阔。这些自然的东西,将会真正让你的心一直在丰盈、在成长。
人是需要时时打破自己的。打破自己以后我们需要一个承接我们的寄托。那么,我们寻求什么?我们要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成长。反之,如果在这个阶段停止了生长的话,我们就会焦虑、慌乱,同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时时刻刻自卫的本能。当你不自信的时候,当你觉得你达到了天花板的时候,当你觉得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的时候,你的自卫本能会到顶点,这种自卫本能就是不自信的表现。那么在这个时刻,你的内心世界里会塞满狭隘、偏激、偏执、嫉妒等等东西。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一个修养的问题。修养从何而来?要通过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充实,要通过你觉得值得欣赏的、尊重的美的东西来充实,来塑造我们新的信仰,重建一块精神高地,寻找精神的另一个安放之处。
今天,我不想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学前教育,我想我们作为自然的一份子,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精神、价值。如果所有园长和老师都能在最基本的方面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那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我们能用自然的眼光看待幼儿、用童真的心灵对待幼儿,用放慢的脚步、灵感的眼神陪伴幼儿,我觉得这就够了。我们得慢下来。所谓的美,其实就是在慢下来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的美好,慢下来你就能时时对自己有所反思、有所感悟。
各位幼儿老师不妨先把一些固化的东西放下来,我们先学会欣赏,学会让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一点点湿润,不妨在冬季走进一座大山,看那些还没有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你仔细观察每一片叶子上的脉络是清晰的,有风吹过的时候,听一听那如浪涛一般的声音,你会发现这些声音是动人的。我们静下心来,让内心变得柔软一些,对大自然有敬畏,对这个社会有一份起码的宽容,对生命有一份基本的尊重,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存有一份疼惜。反过来,我们对幼儿也就会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呵护和陪伴。
今年我们要迎评。迎评的目的,是要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学前教育的水平如何提升?首先我们要懂学前教育。不是理论上的,不是书本上的,而是每一位园长和老师都能从生命的价值、自然的天性,从每一名幼儿不同的成长阶段出发,从事学前教育和管理。我不希望看到幼儿在活动中整齐划一、高大上,不希望看到在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让一些长得好看的孩子站在最前面,甚至把一些慢一些的孩子排除在活动之外,请各位扪心自问一下,这是教育吗?
我一直给大家讲,要学会尊重,要尊重人的生命的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并培养每一名孩子完善的人格。请各位园长都能够随时很敏锐地感知到疼痛,能随时很敏锐地发现问题,在活动中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教育的一份子,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我们现在都在讲"三全教育",大家都清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三年的学前教育,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在他们以后的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能够培养什么行为、什么习惯,这都是一种有形的东西;而最为重要又无形的是,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对生命的一种感知和回馈,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重视的地方。
今后,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从美学的角度、从精神的角度关注孩子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学前教育就好办了。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点、不同优势,在挖掘园本教材、组织游戏活动和环境创设时,加进一些精神的东西。我们不要在学前教育上形成同质化的现象,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这样才有意义。
专业的东西是需要专业的人来讲,比如说环境创设。我觉得关于环境创设,最为本质的其实是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对老师的影响。各位园长在环境创设中,要考虑你的环创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这个环境创设你要给孩子带来什么,给老师带来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幼儿所看到的颜色主色调超过三种就会出现一种紊乱,但是有的幼儿园花花绿绿的画了七八种颜色。请我们学一学这些东西,你要明白你的环创是给局长看的,还是给外边的人看的,还是给幼儿看的。
我们要解决深度参与的问题,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能不能让幼儿参与进来,老师和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整个身心状态是放松的还是拘谨的,是成长的还是停止的。活动材料应该是触手可及的,玩教具应该是有一定的仪式感的、有序的,要通过这些达到我们的目标要求。所以,基于对一种生命的尊重,基于对一种成长自然规律的尊重,我们应该重新确定、界定一下办园理念。
什么是教育呢?教育的拉丁文原意就是启发,而幼儿园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启发。通过感官,开展五大领域的教育,启发幼儿的心智,这种心智的启发就是一种精神的成长。我们不要教给幼儿多么的遵守规矩、纪律,这些东西在后天都会慢慢会养成的,但是启蒙的东西,会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我们一直在讲教育的规律,面对现在教育的这种干燥、枯燥,我们都得好好思量一下。其实,我最为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精神的成长是需要美育的支撑,教育的发展更需要我们精神的信仰和永不放弃。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精神性的成长永不停歇。
是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有很多的心酸、困难,但是我们从事的行业要求我们必须比其他人高出哪怕一毫米,把这一毫米留给自己的内心,留给自己的精神,我们才能在这个时代里保持的稍微安静一点。
提到幼儿园,我们会想到童话。有时候我想,如果一个像我这样岁数的人,内心还存有童话,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些同志,50岁一过,高级职称一评,精神上、生理上都显得老迈不堪。反观一些大学教授,年过70还活得很从容、很大气、很精神。为什么?这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不断的精神性成长的必然结果。有时我们和一位老人聊天,觉得这个人让自己很舒服,那是因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他在他的内心已经给自己留了一块很简单、干净的地方,也就是保留了一颗童话的心,这颗童话的心就是一颗赤子之心。这颗赤子之心,让他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有值得他付出、留恋并为之奋斗的东西。
这么多年,我之所以不想在各种讲话中用一些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是因为我觉得能够通过我的一两句话,对老师有一种内心的触动,对大家有所触碰,我觉得这就够了。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教育需要找到自己的源头和活水。源头在哪里?源头就是每一位教育人对这份职业的尊重、认可,以及深刻的理解,就是我们的专业素养、精神成长能够支撑起这份职业。
漫画家丰子恺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对我们教育人来说,有时候我们的心得很小很小,面对孩子我们得很敏锐、很细致,关注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但是同时另一方面,我们的心得很大,有时候得放下一些该放下的东西,特别是一些像刺一样扎在你心里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放弃,你会活得很苦。有时候的放弃,不是我们被动的逃避,也不是我们自欺欺人。一个成熟、睿智的人,面对生活他得知道该放下一些东西。我们在不断地背起新的东西的时候,也得不断的放下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走下去。
英国有位电影演员叫奥黛丽·赫本,她身上那种干净、从容、自信的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在我们的老师身上都有这份干净、从容、自信的美,都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安静、安然。她人说过三句话,顺便在这儿送给大家。她说她最喜欢的三类人,第一类是比她优秀的人,第二类是使她优秀的人,第三类是愿意和她一起优秀的人。我们不要让那些拉得太低的人影响你的情绪、心智和行为。比你优秀的人你得欣赏,让你优秀的人你得学习,和你一起优秀的人你更得珍惜。
今天的会议,我没说怎么办,也没有给大家提要求。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从规律的层面理解学前教育,从真善美的角度从事学前教育,从呵护培植壮大的角度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要认识到,从事学前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职业,严肃的职业需要我们拿出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马上要迎评,刚性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做好。硬件我们得做,但是软件更为重要。
关于学前教育,我们还得做好三件事,一是师幼互动,这是最本质的一种形式;二是注重全过程育人,这次迎评,更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三是家园共建,我们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把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对美的观点,浸透到家长身上。这是一个很核心的基础性的工作,师幼互动是我们最主要的形式,家园共建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当所有人都能用心从事这份事业,其他事情都会变得很容易。作为一名脑力劳动者,或者叫情绪劳动者,我一直希望用我微薄的力量感染、影响一个、几个或者一批人。我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每一位园长都能够反思一下自己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点燃而不是灌输,点燃老师的生命激情,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幼教老师,让真正的生命的教育成为幼儿老师的基本素养,让一种自然的、本真的、发自内心的、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教育成为我们追求的永恒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