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044

发表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汇编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第一篇】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患者寻求一种尊重、关心与爱,医者寻求一种认同和自我实现。我们要通过把握人心,掌握人性、换位思考达到有效医患沟通的目的。我们在工作中既要练就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充满爱心的去做好医疗服务工作,使患者和家属体会到我们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着想,这样就会赢得患者的信任与理解,鼓励患者做一位好患者,使医患沟通达到理想的状态。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忙于接待一位又一位患者,希望尽快看完候诊的患者,却忽略了这样的医患交流带给患者的体会是他们不被医生重视,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专家研究结果显示:与患者第1次见面多倾听1分钟,就会为第2次见面节约10分钟。

因此,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要时刻注意医患沟通的细节并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针对不同的人群使用能被接受的不同沟通方式,个体化进行医患沟通和诊治疾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靖边工作已半年了,见识了陕北人的热情好客,经常会有人招呼你一起吃饭。同时也发现一个现象,半年来,未见到有医患之间的纠纷发生,而纠纷在很多地方是司空见惯的。是陕北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已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了吗?显然不是。无论医疗技术还是服务理念,这儿和沿海较发达地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那为什么反而大家更能平安相处呢?是陕北人固有的宽容,还是这儿的农民看病不易所以更珍惜、更敬重医生呢?可能两者都有一些关系,由此也对医患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感想。

医患关系是现今比较能吸引眼球的字眼,在各类媒体的出现率较高。近几年来当它出现时基本是反映医患关系的紧张、冲突,只有在非典时期是例外,那个时候媒体反映的无一例外是医务工作者的忘我工作、勇于献身的事迹和精神。当然可以理解即使是标榜客观中立的媒体,其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也总是有其现实需要性的。然而,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医德的“败坏”也不会是一个晚上能完成的,所以,当医生们从非典时期的“最可爱的人”突变成了千夫所指的“白狼”,巨大的角色反差使许多人感到不知所措,这在年轻医生之中尤其明显,进而使他们感到沮丧、压力、挫折感。正所谓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辩解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更何况面对占绝大多数的人群辩解时,你的声音根本无人听到。

你的声音虽然无人听到,但这并不能妨碍你的思维。对医患关系的考虑是每个参与这个话题的人必须的一件事,思索的结果可能使你发现你的不足、你的无辜、你的片面偏激。对自身缺点的分析总是被低估的,医方、患方、媒体莫不如此。谁都更愿意强调自己的理由,指责别人的缺点,然而,当这种情绪一次又一次的被放大之后,我们就很难能够听到理性的声音。这种情绪化的语言、报道、处理方式妨碍了我们对事物真相的探究。作为医方要考虑的是当我们的医疗技术、医疗手段越来越进步,治愈率越来越高,医院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为什么百姓会有更多的不满的声音;作为患者要考虑的是:你所要求的是不是应该由医生提供或是医生目前能提供的,你所愿意付出的和你想得到的是不是相当;作为媒体要考虑的是:你所报道的的确是事实吗,你所评论的做到客观了吗,或者至少力争如此而不是“纸馅包子”这样以你的个人意志来左右欺骗公众的事情;还有社会要反思当GDP大步前进时医疗投入有多少。当然,我们不必等其他人改变之后再改变自己,让我们想想今天我们给我们的病人微笑了吗,我们体会到了我们的病人躺在手术床上的心情了吗。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护患纠纷也日益增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多方面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是可以避免的。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使患者认可我们。护士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在面对复杂护患关系时,我们要善于与患者沟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日常与患者交谈的大忌。如果对病人的各种提问模棱两可,模模糊糊,是不会受到病人认可的。

另外,平时在关心病人健康方面应该从心出发,往往从一些小细节就能赢得病人对你的信赖和好感。比如患者在挂水时帮患者打一下饭,病人上厕所帮衬一把等等都能够使病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同时微笑也是预防护患纠纷的有效措施之一,常人道“赠人一笑,恩怨全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护理人员的微笑能使病人消除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关注细节,一定会使护患关系得到更好的改善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第四篇】

两个月前,60岁的吴大伯因为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入院时,全身状况都不错,病情没有恶化,医生就把病情告诉了老人。医生顺便嘱咐了一句:“不过,你患有其他心脏疾病,所以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要格外当心。”没过几天,老人的病情突然恶化,医院紧急抢救也没能把老人救回来。本来以为这是正常的病情变化,但家属把责任怪到了医生头上,原因是,医生把病人的病情如实告诉了病人,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得病人血压进一步上升,导致死亡。这让接诊医生有点委屈:难道我如实告知病情也有错?

告知的“度”让医生烦恼

近年来,不少法律法规都对“知情同意”做出了要求,知情同意原则从传统的伦理要求提升为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种种困难。据悉,由于知情告知而导致的医患纠纷数量明显上升,患者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治疗信息或者得到不该得到的治疗信息,向医院理论,而医生则为如何把握知情告知的“度”烦恼不已。

现在对知情同意原则的规定主要出现在《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不过都规定得比较笼统,对于病情究竟是要告知家属还是病人本人、什么情况下可以告知病人本人、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什么方式告诉病人病情最合适等问题,都没有做详细说明,所以现在的医生要做好知情同意,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来遵循。

因“知情告知”医院纠纷不断

“既然法律规定医生要把病人的病情、医生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愈后和费用情况告诉病人,我们医生当然要按规定办,但事实上真的这么做了,还是让很多病人不满意,纠纷照样有。”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一家市级医院的医务科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医院每个月都会遇上这样的纠纷,每次都纠结在“知情告知”问题上,医生是按规定做了,但家属不满意,只能靠一次次的协商来解决,为了处理一个纠纷,双方往往要“洽谈”五六个回合,不论是给患者家属还是医院,都带来不少烦恼。

医院想了不少规避风险的办法

既然法律法规有了明确规定,而详细的操作规范又没有出台,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各个医院都想出了规避风险的办法。

据了解,现在杭州各大医院都比较强调“知情同意”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医生遇到病情不严重的病人,都采取“双告知、双签字”的办法。就是不仅告知病人本人,还告知家属,让双方签字同意。一位临床医生私下告诉记者,这也是一种折中的办法,虽然没有法律依据,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还有些科室,根据自己的病人群体特点以及诊疗中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因人而异”的告知制度,对哪些病人的病情可以告知病人本人、哪些病人的病情必须连家属都告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为了明确告知责任,现在浙江省各大医院还统一采取“合同制”。病人只要一入院,就要先签署“告知书”,同时签署“知情选择书”,如果选择让家属了解病情,还要签“患者授权书”。这样即便出现了异议,也有白纸黑字为证。

病人对医院做法并不满意

如此操作,的确让医生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大大减少,但对于患者来说,就意味着这个难题被交到了自己的手中。刚出院的陈女士就表示,在签署“知情选择书”之前,自己也不能保证能够承受病情的真相,而且作为缺乏医疗知识的普通人来说,自己究竟拥有多少知情权并不明确。“知情同意”能否执行得更好?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这涉及到人与人的沟通,要根据我们的文化和习俗慢慢摸索经验,达到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