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铁道兵先锋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铁道兵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319

发表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铁道兵先锋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铁道兵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2铁道兵先锋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xxx年x月xx日——xx日

新开铺附近的铁路

1、了解铁道工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设计、施工过程

2、通过实际观察加深对铁道工程的理解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获益非浅。这些设计和建筑不但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这种意识形态就是一种创新的精神。所以,现在我们更加认清目前的形势,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要用全局的思想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将来我们就业或者设计这样的作品时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实习内容:作为新生的我们,必须要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因此,学校给我们大一新生安排了为期十天的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为期两天的铁道工程认识实习现在已结束了,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土木工程中的铁道工程这个专业。下面就是我记录的实习情况,以及一些在实习过程中或之后的感悟与思考。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述有关铁道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讲铁道工程之前,老师先简单地讲了一下现代交通运输的分类和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现代交通运输分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类。现在,我只简略介绍一下铁路运输的特点:载运量大、运费较低、行驶速度较高、连续性强、一般不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合于中长途客货运输。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铁路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之后,老师重点讲述铁道工程,铁道工程分九个方面叙述:

1、铁路的由来与发展

铁路的发展趋势: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

2、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

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线路平面、立面),并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他个体工程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或交叉、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铁路线路的概念与等级:

(一)线路基本概念: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二)铁路等级,如下图:

3、铁道工程建筑物

铁道工程建筑物:包括路基、轨道、桥梁、隧道以及车站与其他各种附属设备等。

1)轨道:轨道的作用:引导列车运行,直接承受来自列车的荷载,并将其分布传至路基或桥隧结构物。轨道的组成:一般由钢轨、轨枕、联接零件、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等组成。

2)钢轨:钢轨的作用:直接和车轮接触,并提供运行阻力最小的接触面,引导列车按规定的方向运行。钢轨的型号:根据每米钢轨的质量分为75、60、50和43。轨钢轨的标志:在每根钢轨的轨腰轧制有生产厂标志、钢轨型号、制造年月等。

3)联接零件-接头连接零件:接头连接零件:联接两根钢轨端部。功能:接头联接零件使车轮能顺利滚过钢轨接头,并保持前后两根钢轨协调工作。

4)联接零件-中间连接零件:中间连接零件:联接钢轨和轨枕,称为扣件。功能:钢轨和轨枕连为一体构成轨道框架,使两股钢轨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扣件提供足够的压力,防止钢轨倾覆,阻止钢轨的纵向移动。

5)轨枕:轨枕的功能:支承钢轨、保持轨距和线路方向,并将来自钢轨的压力经其分布后传于道床。轨枕的分类:按材料可以将轨枕分为木枕、混凝土轨枕和钢枕。钢枕在我国很少使用。我国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分为ⅰ、ⅱ、ⅲ型。

2022铁道兵先锋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时光的车轮匆匆碾过,不知不觉,短短x个月的见习转瞬即逝。在结束硕士生生涯的第一个年头,我很荣幸地加入到铁路人的队伍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到xx分公司的工作中。在这x个月的见习期,我被安排到了综合部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校园中学不到的东西。

回想起见习这段时间的所得所失所感所触,可以说是感慨万千,我也相信这段宝贵的见习经历一定会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获益良多的。现将见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从一名象牙塔中求知的学子进入到与百姓戚戚相关的铁路运输企业,我尽自己的可能很快地完成了这个跨度较大的转变。这得益于我对铁路行业的了解和充足的心里准备。

大学里我积极选修铁路主专业的相关课程,比如铁道概论等,课外多次参加学校各级组织举办的铁路主题活动,使得我对铁路行业有了较多的了解。

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xx铁路局基于人岗匹配原理的全员岗位管理研究并参加了首届铁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单位见习期间,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所学不会立即应用于实践。所以,我要端正心态,不好高骛远,从一点一滴地基础工作做起,不怕苦、不怕累。同时现在时逢“新闻摄影名家走进xx铁路”宣传活动进行中,我因此了解到了为大秦铁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从他们的言语中所表现出的成就感,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奉献铁路、为铁路事业蓬勃发展出力的决心。

在校期间,参与了xx铁路局基于人岗匹配原理的全员岗位管理研究调研。在做问卷调查时,所有的问卷对于“你认为现在的工作什么对你最重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安全。我突然意识到虽然铁路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铁路员工并没有将升职,发展空间,薪酬等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列为第一位。每名干部职工都将“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于心。虽然这使我明白安全在铁路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也使我感到了一丝疑惑。

然而让我自身深刻领悟到安全对于铁路工作的重要意义,还是我来到xx分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以前只是停留在知道,但不能深入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才是切身体会到为什么安全在铁路部门是如此的重要。我所在的xx站是一个货站,在站台上在每个工作地点,尤其是在站台上工作,你时常会听到值班员的“安全第一”等的提醒的话语。从事站台工作就是一项责任重大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作业的过程中要加倍小心,不违章操作,在作好各项安全工作的同时,力争每一秒,不能盲目的去抢一秒。否则,事故就在一秒间。

见习生活即将结束,我对自己见习期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与总结:

全身心地投入到铁路工作中去。一项工作你只有用百倍的热情和精力去作,她才会带给你丰厚的回报。当前铁路改革处于酝酿风暴期,我们面临的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在平时的工作中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做好分内之事,夯实基础,对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满足于仅仅完成,多思考。

要有紧迫意识。铁路企业还未完全政企分开,但在铁路跨越式逐步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出些许端倪,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改变以往觉得进入铁路就是捧起了“铁饭碗”的观念,在当今“金饭碗”、“钻石碗”都随时可能改变的快速时代,这样的观念是要不得的。

提高自身素质是在改革和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工作之余,加强自身学习,随时充电,学习一些基本方针、政策以及铁路改革的基本知识,了解路局各项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其实自己身边每天不经意间都在发生着改革,需要我们留心,需要我们思考,更需要我们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及发展方向,以利于我们去更好地适应,同时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收入分配”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很多企业的收入改革已经开展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而我们铁路企业的这层冰也在融化之中。

我们铁路企业施行了很多年的“安全百日奖励人均分配”近日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安全百日奖励实施办法”采取从一线、检修、运用、岗位责任等很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区分的分配办法,这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游戏,办法的新旧更替,更体现了铁路改革的深入性—从收入分配入手,彻底打破大锅饭的理念。

我们有任何理由时刻准备着面临各种改革,迎接各种挑战,以不变应万变。

2022铁道兵先锋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1、1运营企业

了解地区通信网的构成和组成地区通信的主要设备,重点了解程控交换机的功能,了解交换机房值机人员的职责范围及日常工作;认识实际交换机的外观及结构,了解交换机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认识交换机的基本组成,认识交换模块、控制模块及外围模块,熟悉交换机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加深理解交换机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了解交换机的电源设备;了解交换机配线架的接线情况,理解外线和内线的含义;学习值机时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方法。了解传输机房值机人员的职责范围及日常工作;认识实际微波收发信机、光端机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这些传输设备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了解微波收发信机、光端机设备的组成和作用;了解传输设备的供电设备情况;学习值机时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了解长途通信网的构成和组成长途通信的主要设备,长途网采用的方式,重点了解sdh设备的功能。

1、2生产企业

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第—线,对每个生产环节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参加通信电子类产品的装配生产工作,熟悉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的流程,看懂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学会装配中的元器件处理、印制电路板的处理、插件技术、焊接技术、流水作业技术、静电防护要求以及产品总装等。参加通信电子类产品的调试生产工作,熟悉电子产品《》调试生产线的流程,看懂电子产品的调试工艺和有关仪器仪表的说明书,学会调试生产线上现有产品的调试方法、故障的排除、参数指标的调整;静电防护的要求及有关仪器仪表的使用等。了解各环节间产品部件周转的工艺和要求。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通信产品的开发研制中的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学会电子线路图的绘制,了解产品图的编制

标准、方法和要求。熟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标准、方法和要求,对电路布线技术有所了解,学会运用计算机完成此项工作的方法。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勤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学习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产品的整个检验过程有所了解。知道现行的国家和国际有关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注意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对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3其他

了解实习单位除了电话通信网以外的其他通信设备的功能、作用情况,比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铁路信号通信系统及卫星通信及微波通信,电话所,电报所等,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面。

2、1武汉钢铁集团简介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武钢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武钢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20xx年,武钢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武钢现有三大主业,即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钢铁产品主要有热轧卷板、热轧型钢、热轧重轨、中厚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硅钢片、彩涂钢板、高速线材等几百个品种。其中,冷轧硅钢片和船板钢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汽车板、桥梁用钢、管线钢、压力容器钢、集装箱用钢、帘线钢、耐火耐候钢、电工系列用钢等优质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广泛的声誉,“武钢牌”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质量

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文明单位以及中央企业十大典型之一等荣誉称号。

2、2武钢在青山地区的厂区布局

整个厂区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公里,按工艺流程可划分为三大片,分别是冶炼片、炼钢片和轧钢片。武钢拥有长江边上最大的企业专业港口——工业港。工业港是武钢原燃料、钢坯材进出港口和大型原料场,共有10座码头,已形成较完整的水运物流供应链。运入厂区的煤炭和铁矿石等原材料,先分别在焦化公司和烧结分厂进行加工,加工成冶金焦炭和烧结矿、球团矿。焦化公司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也是武钢非钢产业的支柱,拥有11座大型焦炉,完备的备煤、炼焦、煤气净化和化工产品回收、精制四大生产系统,并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干法熄焦,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前列。烧结分厂拥有5个车间,年生产能力1524万吨。处理好的原料将送往炼铁总厂进行冶炼。武钢炼铁总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国内同行业前茅,拥有八座现代化大型高炉,年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吨,是我国生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高炉利用系数进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铁水将被运往炼钢厂。条材总厂下辖一炼钢分厂、大型分厂和棒材分厂,拥有从国外引进的现代化生产线。主要生产低、中、高碳钢、低合金钢等130多个钢种,主要产品有钢帘线、钢绞线、弹簧钢、焊丝钢、齿轮钢、高速重轨、圆钢棒材等。csp分厂:武钢转炉-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csp)是国际上技术最先进,集炼钢、连铸、轧钢三位一体的全新生产线,脱硫、转炉、lf炉炼钢技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武钢csp生产线设计年产薄板坯253万吨、热轧卷248万吨,产品定位于生产硅钢、汽车结构钢、集装箱钢等高附加值产品。炼钢总厂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厂,拥有从铁水脱硫到铸坯质量控制的整套核心技术,其转炉顶底复吹炉龄、纯净钢冶炼等技术指标位居国内前茅,是武钢硅钢、汽车板用钢、高性能工程结构钢三大战略品种的冶炼基地。总厂下设三个分厂,二炼钢分厂是武钢重要的品种钢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420个牌号的品种钢;三炼钢分厂是武钢最大的炼钢厂;四炼钢分厂主要是为硅钢产品提供板材。炼钢总厂年产钢1200万吨以上,生产品种涵盖18大系列500多个钢种牌号,“双高”产品达90%以上。武钢的热轧总厂下设四个分厂,是我国最大热轧板和中厚板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量超过1100万吨,专用钢占产品比例80%以上。磁轭钢、管线钢、桥梁钢、压力容器用钢、工程结构用钢、铁道车辆用钢、船舶及海洋用钢等8大系列产品独树一帜,

声名远播。冷轧薄板总厂是我国第一个从国外成套引进设备的专业冷轧厂,也是国内唯一可以生产宽度超过200mm冷轧板的厂家。总厂下设三个分厂,主要品种有冷轧板卷、热镀板卷、电镀锡板卷和彩涂板卷,其生产的高档轿车面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冷轧硅钢片素有冶金工业“工艺品”之称,代表着当今冶金工业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武钢硅钢总厂是中国第一代冷轧硅钢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厂,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冷轧晶粒取向硅钢和高档无取向硅钢产品的生产企业。总厂下设三个分厂,产品品种达9大规格近80个牌号,几乎覆盖机电、家电、航空航天等所有电工钢应用领域,深受广大用户信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是武钢青山地区的基本情况。

2、3 武钢博物馆

武钢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钢铁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武汉市首家由企业创办的博物馆。馆内处处“武钢造” ,一条三米宽、百米长的“钢铁大道”,从门前广场一直延伸到博物馆内,所用材质全部是武钢优势产品——热轧薄钢板。综合展厅内有不少栩栩如生的场景雕塑,有很多艺术作品,来自武钢艺术家之手。序厅上方的“武钢大事记”,数千件印证武钢历史的物件,是武钢50年光辉岁月的缩影。作为共和国第一钢都,武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武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武钢第一炉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高科技仿真区,是目前国内最顶尖的高科技仿真展示厅,这里的一切都让你真假难辨。

武钢的“二热轧车间”和“硅钢生产车间”,所有模型均能全程模仿生产过程。负责展览陈列的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几十名工程师,到现场观察上百次,集合了模型制作、光电效果、布景绘制等多种电影技术,电影《集结号》的2名绘景师也参与了制作。

2、4 武钢通信公司

通信公司是武钢集团首家注册成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控股公司,是集网络通信系统集成与运营、通讯产品研发与制造、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综合贸易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冶金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通信企业,主要生产加工工业对讲系统、调度系统、监控系统等产品,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均获得业界的认可。

2022铁道兵先锋事迹心得体会【第四篇】

核心提示:8月11日,中国北车集团旗下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宣布召回公司已投入京沪高铁运营的crh380bl动车组,共54列。其原因是该型动车组“连续发生热轴报警误报、自动降弓、牵引丢失等故障”。但是,10天后,有媒体曝出召回一事另有隐情,乃是因为动车组的轮对车轴发现不明裂纹。虽然当事各方很快出面否认,但由此引发的人们对高铁安全的质疑,又将焦点拉回到了铁路贪腐的关键人物丁书苗身上。高铁动车组“国产化”路线的背面,随着问题的暴露,也开始慢慢浮现。

8月16日,停靠在上海虹桥动车所内的crh380bl型动车

“长毫米、高毫米”,这是济南车辆段动车所探伤报告上所描述的裂纹,位置在编号为6209l的crh380bl动车的第11节车厢的车轴上。这一信息被媒体曝光后,一时激起千层浪。本刊记者就此请教了铁道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属专家。“出现裂纹的原因有很多,金属疲劳最常见,但是按照设计原理,动车车轴的设计寿命应该与转向架等核心技术的寿命是相近的,至少要几年时间,这车在京沪高铁上跑了不过两个月,不可能出现金属疲劳。”他仍然将信将疑,“另一个情况就是材质缺陷,但是这么大的探伤数据,质量问题就严重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监测仪器出了问题。”

“轮子要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不止一位铁路系统的专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发出同样的感慨。轮对是高铁动车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简而言之,就是一根车轴连接起两个车轮,再配以齿轮箱、轴箱等配件。它不仅仅要承受高速重载列车的所有静、动载荷,还直接决定着行车制动与安全。1998年酿成101人死亡的德国高铁事故,事后查明就是由一节脱落的车轮外钢圈而引发。 现在京沪高铁上运营的动车组有两种,一种是南车集团青岛四方厂生产的crh380a,是在crh2的平台上改进而来,承袭了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另一种是北车长客和唐客共同生产的crh380b,是在crh3型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速动车,主要技术则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此次卷入裂纹**的crh380bl,就是crh380b的加长型。

为crh380系列动车组供应轮对的企业,正是山西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智奇公司”),它与牵出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山西女商人丁书苗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丁书苗与轮对国产化

仅从工商材料上来看,2006年,铁道部批准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博宥集团和博宥集团旗下的中昶投资,共同出资组建了智波交通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智波公司”),注册资金亿元,中昶占40%股份。第二年,智波公司与意大利lucchini公司组建合资企业智奇,建立了目前中国唯一一家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智奇注册资金亿元,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其中智波公司占75%,外方占25%。作为博宥集团实际控制人的丁书苗,由此成为智奇公司的大股东之一。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装备专家介绍,在智奇成立之前,世界上可供我国引进高铁轮对的厂家只有3个,分别是日本的住友钢铁集团、德国的bvv公司和意大利的lucchini公司。当时铁道部已经引进和合作生产的动车组共280列,其中200公里/小时的160列,300公里/小时的120列,其轮对全部是从国外购买的。每列动车组有8辆车,每辆车有4个轮对,共计有8960对轮对。其中,日本住友的轮对只在时速低于300公里的crh2型动车上有所使用,其他的车型则要全部从德意两国进口。

轮对是高铁动车组中的易耗品和大宗采购品。以8辆车厢的短编动车组为例,每辆车厢下有4个轮对。在高速动车组中,为保证运行的可靠性,轮对每运行120万公里就需要回厂检修一次,每运行240万公里(约年)后必须重新更换维修。截至去年,我国既有动车组数量就超过1000列,这无疑是个诱人的“大蛋糕”。

与德国和意大利的接触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先是2006年8月2日,由铁道部、中技国际招标公司、中国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与意大利lucchini公司签订了《铁路动车组轮对技术合作框架协议》。紧接着,2006年8月25日,由铁道部,中技国际招标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与德国bvv公司共同签订了《铁路动车组轮对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据德国bvv公司一名驻华代理人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的谈判中,代表中方出面的始终是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丁书苗尚没有浮出水面。半年后,德国bvv出局,据智奇后来的解释是“意大利lucchini公司态度更加积极”。

山西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摄于2009年)

当然,这“积极”也是有条件的。了解这一过程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本来按照中方的想法,只是从意大利买进技术。但是意方不愿意“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倾向直接成立合资公司,以出资25%的形式共同分享这块庞大的市场。而且,出于谨慎考虑,意大利方面要求以现金形式出资组建,而非股权转让的形式。结果,就此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智奇。最早由山煤集团与丁书苗组建的智波公司,只负责向智奇公司出租厂房和园区。

智奇公司从一开始提出来的口号就是成为国产高铁轮对的生产和维修基地。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准备在2008年具备组装能力,2009年具备加工能力,2015年实现全面国产化。从2012年开始,进行毛坯轮、轴的锻造和热处理,并使原材料实现国产化,最终达到10万对(生产维修各5万对)的年生产和维修能力。“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智奇的轮对,从原材料到加工技术都是进口的,意大利lucchini的高铁轮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所以,出现严重材质缺陷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上述铁路装备专家告诉本刊记者。

2003年,刘志军上任铁道部部长,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并由此获得“刘跨越”的绰号。现在回顾这一历程,“快”成为其核心思想。仅从投资额上看,2005年铁路建设投资800亿元,这一数字到了2010年变为7000亿元,增长了近8倍。

刘志军上任后的第二年,铁道部确立了高铁技术新路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了满足铁路跨越式发展对高速动车的需求,铁道部组建了动车组项目联合办公室(简称“动联办”),随后又成立了机车项目联合办公室,包下了北京莲花桥附近的华宝大厦两层楼办公,专门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等事宜。

2008年7月京津城际开通前,时任铁道部运输局局长的张曙光曾经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据他介绍,按照铁道部的设计,这一技术路线主要分3步走,第一步是引进国外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技术;第二步是在消化吸收200公里技术基础上,进行时速300公里动车项目的研发与制造;第三步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时速350公里及以上动车的研发。 很快,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先后与中国的北车、南车集团下辖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形成了crh1、crh2、crh3和crh5四款动车组车型。轮对是这场轰轰烈烈的“以市场换技术”运动中的一个分支。因此,从一开始就获得了铁道部有关部门的支持,甚至尚未完全建成的智奇就已经接到了一笔来自西门子的订单。2009年2月28日,智奇生产线建成投产的当天,就与南车青岛四方等企业签下了330列动车组、万个轮对高达20亿元的采购合同及意向书。出席开工仪式的就有时任铁道部运输局局长的张曙光,后来也因刘志军落马牵出被免职接受调查。

铁道部门槛与另一条国产路

与丁书苗不露声色地进入高铁轮对产业不同,在另外一条线上,即国内传统的轮对生产厂家和研究专家,也在经历着一条表面上的“国产化”之路。

2006年,几乎就在接待来自中国山西的谈判者的同时,德国的bvv公司和意大利lucchini公司还接待了一批来自中国北京的铁路专家。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奉动联办的委托进行技术考察。据了解这一过程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最初2004年决定走“以市场换技术”道路的时候,动车轮对并没有单独列入“国产化”之列。因为高速列车对轮对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用于生产轮对的特种钢有严格的纯度要求,一直以来,这都是冶金部门的强项。因此,在自给自足的铁路系统内,唯有轮对的采购撕开了一道口子,传统的主要生产厂家反而是铁路系统以外的马鞍山钢铁(简称“马钢”)和太原重工(简称“太重”)。这次技术考察,是因为动联办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动车组轮对国产化”的项目。

专家组一行先是联系日本的住友集团,结果对方非常冷淡,“连邀请来参加学术交流都不来,明确表示不会卖给中国技术”。又去到意大利的lucchini公司,对方开出了一张技术转让的清单和日程表,不过,仔细一看,专家组发现如果完成全部的核心技术转让,最起码要花费10年时间。德国bvv公司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时间上等不及,而且到了10年后,人家早赚够了”。回国后,项目组写好了详细的考察报告,提出从源头的冶金材料和实验研发部门抓起,逐步推进自主研发进程。

只是,这一考察报告提交到铁道部运输局之后就石沉大海没了下文。项目组成员不明就里,又整理出了详细的动车组轮对国产化技术研究,仍然没有得到铁道部有关部门的回应。2008年底,国家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各地争相向国家发改委报批项目,高铁动车组轮对项目再次成为各地争相申请的一个领域。据了解这一过程的知情人士介绍,当时,太重与另外一家来自唐山的民营制造企业成为被业内看好的两家,民营企业不仅资金雄厚,老板在钢铁行业也已经浸淫多年,下定决心要上马;而老牌的太重,则具有生产列车车轴和车轮的悠久历史,也得到了更高层领导的肯定。

只是,当发改委系统委托的专家到达山西对太原重工进行评审考查时,才听到风声,说“当地一个煤炭运输起家的女老板也在运作这个项目,并且已经开始在铁道部公关了”。虽然,当时对这个“女老板”了解的人寥寥无几,但大家却很快形成了一个共识:“能否通过铁道部这一关才是关键,否则,更高的领导打招呼也没用。”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太重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一项目,来自唐山的民企也早销声匿迹。到了快过春季的时候,此前的“女老板传闻”得到了印证,占地462亩的智奇公司已经基本完工了,从意大利进口的生产线也即将到位。而那个号称是“动车组轮对国产化”的项目,直到现在也再没有人过问。

要不是丁书苗、刘志军和张曙光的相继被查,参与这一项目的很多人还不理解当初为什么铁道部总是不积极,“原来就是个正大光明的幌子啊,怎么做,他们早早就心里有底了”。 相似命运的不仅仅是这一个项目。2007年,张曙光亲自出马,把高铁动车组车轴国产化研制项目“给”了清华大学某中科院院士,项目费用却由某铁路设备厂商支付。后来,院士聘请了铁道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研制项目组,并与山西某公司签订了《高速空心车轴研制试制合作合同》。但最终,院士研制的车轴也没有得到应用。直到后来,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张曙光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期望可以得到一张入选院士的选票。“院士评选必须要争得2/3院士的选票,张曙光为此把专门很多科研项目分配给院士,只可惜最后还是差了一票,未能入选。”这般作为,在铁道科研圈子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年后,时任铁道部运输局局长的张曙光前往太原视察智奇公司,前来汇报工作的还有太重、太钢、晋机、永济电机4家本地老牌公司。张曙光一一布置了各自的任务和方向后,号召大家要紧紧依托智奇这个“龙头企业”,推进动车组轮对的国产化进程。“一个从来没有搞过铁路装备的煤炭公司和一个靠煤发家的煤老板,摇身一变就成了高铁装备的龙头企业。”有拒绝透露姓名的高铁装备行业人士向本刊记者挖苦道,“这才是跨越式发展!”

1998年,酿成101人死亡的德国高铁事故现场

被蒙在鼓里的不仅仅是专家。同样是在2008年,由铁道部运输局、马钢公司为主要合作单位开展的中国高速列车车轮自主创新项目在北京世纪金源饭店举行启动会。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与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马钢股份公司董事长顾建国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车轮自主创新合作协议》。项目主要目标为:2~3年内完成时速200~250公里高速车轮的自主创新,并实现批量生产装车使用;4~5年内完成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车轮的自主创新,并实现批量生产装车使用;通过自主创新,将马钢建设成为中国高速列车车轮生产基地。 “马钢承担了国内90%的客车车轮和60%的货车车轮的生产任务,而且,我们生产的高速轮对已经在时速200公里的‘中华之星’上安全运营了50万公里,从相关的参数对比上,并不比国外的产品差。”不愿透露姓名的马钢工程师告诉本刊记者,“但是产品做出来没用,没有拿到铁道部的认证,厂家就不敢用。”

他所说的认证,是指铁道部有关部门所颁发的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资格。据铁道系统的官员介绍,由于铁道部长期以来政企合一的性质,车辆制造企业,如北车、南车集团的采购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必须要从铁道部所批准的一个企业名录里来选。尤其是像轮对这样的关键部件,以前一直是由铁道部下属的物资公司统一采购,企业并无多少主动权。认证的步骤基本有三步,第一步是产品通过专家评审,第二步为上路测试,第三部就是颁发资格证书。“前两步只是必要条件,能合格的产品进入排队,给谁不给谁就看公关效果了。”因此,那本厚厚的名册,一时成为全国数千家铁路装备企业的“葵花宝典”。本刊记者采访的另外两家高铁装备供应商,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铁道部的门槛高,卡在了认证上”。

“引进技术没有错,但问题是,关键技术是不可能买来的。”前述铁道装备专家向本刊记者分析说,“即便是所谓的国产化,也不过是在国内加工生产,买来图纸也只是权宜之计,设计原理是人家的,核心技术是人家的,单纯追求速度的国外引进,不仅为某些官员创造了寻租空间,还贻误了自主研发的大好时机。”以他来分析这次沸沸扬扬的裂纹**,虽然有接近事故调查组的消息源表明,是因为济南动车所的探伤工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而把探伤器的灵敏度标准调高了两个档位,但是仍然暴露出了我方在高铁整个安全质量体系中的不足。

后来,排队想进入认证名录的轮对企业基本都未能如愿,只有来自山西晋城的“女老板”丁书苗打通了铁道部关键环节,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动车组轮对供应商。再后来,她自己成为捅破铁道部贪腐链条的关键一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