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管理文档 >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10篇

好文发表时间 3967431

村干部管理存在权力滥用、责任缺失等问题,需加强监督机制、明确职责、提升素质,如何有效落实?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1

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尤其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大批的青壮年外流潮中有不少的农村人才相继外出,留在农村的少数干部工作能力不足、思路不宽、方法不多等问题较为突出,人才匮乏、干部短缺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全镇现有1个居委3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1000余人,村级干部26名,平均年龄岁,年龄最大的58岁;村民小组干部50名中,平均年龄岁,70岁以上的有3名,年龄最大的75岁。

2.农村基层干部文化不高。在全部村组干部中,村级班子中有大学本科文化的干部7名,高中(中专)文化有12名,初中文化有7名; 在村民小组干部中,高中(中专)文化有5名,初中文化有34名,小学文化11名。近70%的村组干部不懂电脑。

3.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责任心不强。比如,少数村组干部在填写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林权证、土地证、房屋产权证时没有仔细核对,导致填报信息有误,损坏了村民的利益,从而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4.少数干部廉洁自律差。认为自己只是村社干部,自身权力和财力有限,不可能违纪违法,以致自律意识差。少数村社干部摆不正自己的“公仆”位置,看问题、办事情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有利则干,无利就推,遇到棘手问题,绕着弯子走,兜着圈子转。更有甚者,少数村社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私欲膨胀,主动介入属地项目或亲属介入集体事务等。

5.基层干部待遇普遍较低。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基层干部的待遇比较低,远远不能与生活水平相适应。村(居)主要干部每月补贴1400元,平均每天46元,其他副职每月补贴1300元,平均每天39元;组干部每月300元,平均每天10元;村(居)干部几乎脱产上班,没有时间承担农活和家庭其他家务,一般情况下,光凭每天几十元钱保证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开支,有点捉襟见肘;组干部的补贴更是微乎其微,撑不起一个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不注重学习提高。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平时懒于学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及新的理论疏于研究,学历低,知识面窄,缺乏现代领导素质,靠经验办事,处理问题简单化,因而在执行政策方面,不能很好地理解经济规律,吃了败仗;在行政管理方面,不懂依法治村而习惯于命令手段,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方面,不懂疏导,常常造成摩擦,影响党群关系,在村中威信不高,不能整合村的各种资源发展农村各项事业。

2.人才外流,能用的人不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带来了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全镇总人口万人中近8000人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原籍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少年儿童。同时,由于对接班人的培养较为滞后,导致了农村干部总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黄沙是一个自然农业区,长期以来按照现有的农业结构和自然发展规律,农业产量靠天帮忙,产值靠政策扶持(价格、惠农等),工业企业发展瓶颈多、带动力差,资源贫乏,服务行业小而全,农村就业压力大,导致农村经济增长徘徊不前。财政支出50% 以上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才能勉强运转,经济发展滞后,给兴办公益事业和产业良性发展带来圈套阻力。

4.基层干部选人用人门槛较低。在选拔农村干部时,选人用人路子比较窄。个别地方局限于小圈子、小团体、常见面的人,看得比较近,用人标准低,始终在原班人中“转圈圈”,以致出现在少数人中“翻烧饼”现象;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低,思想觉悟差,原则性不强,缺少工作方法,不尊重群众意愿,伤害群众感情,导致矛盾激化;一些地方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选人用传统观念、常规工作来衡量,不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来考量工作实绩和用人标准。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的对策

只有把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待遇搞好,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参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等,真正做到为基层服务,为干部减压,从而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严格选拔标准。将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思想政治素质高、法制观念强,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会管理、善经营、能致富、思想解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发展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村、组事务管理能力,能够统领农村共同致富全局的人选任到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

2.拓宽选用渠道。一是解放思想大力选拔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能人担任村干部,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加强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拓宽村干部的任用渠道,有计划地从退伍军人、返乡务工人员、致富能手、个体户、经济能人、行业带头人中培养村干部;二是调整干部使用机制。黄沙镇2014 年除组织选派大学生村官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录程序,聘任4名大学生村官,有序递增村级干部,逐步将村(居)委员和村(居)其他组织负责人兼任组干部,良性减少现有文化低、年龄大的组干部,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和培训是为了解决基层干部思想认识,道德素养,法制观念,行为规范和群众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综合能力, 重点对法律法规、农村政策、市场经济和科普知识、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等知识培训,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进党校(干校)和网络远程教育相结合,或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管理素养。

4.坚持发展经济。一是强化产业发展。坚持一村一产,做大做强,巩固长红居委的白柚产业,扩大八一村的芥菜产业,加快永进村的生态观光农业,强化万胜村的蔬菜产业;二是突出工业企业发展。在支持铁铺路桥、平基食品、蜀望建材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依托县城工业园区、长安大道、西部试车场、万胜创业园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强化“一园一路一场”经济带(朝阳工业园及万胜创业园—长安大道— 重庆汽车综合试验场),发展汽车配套产业、综合物流、环保建材等;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县城近郊优势,大力发展白柚园林和观光游园、花卉苗圃、生态休闲及种养立体产业,积极扩建商贸网络和连锁经营,使农、工产品互进市场,良性发展。

5.抓好作风建设。一是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从思想品德、工作实绩、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群众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采取个人述职、集体谈话、民主评议、实地查看、明察暗访、约谈通报、审计曝光等方式全程监督,防止小官腐败行为; 二是全面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把民生、民计、民事和人事、项目、资金等严格按规定内容、时间、要求公开,动态管理,保证最后一公里直通群众;三是加强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村(居)干部轮班制度,及时接待服务群众;四是强化分级考核。实行镇政府对村(居)委、村(居)对组分级考核, 对工作分类别、目标、任务、进度、实绩等按平时和年度、定量和定性、组织和群众方式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核;五是提高干部待遇。虽然现行政策对基层干部务工补助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与物价和消费水平有差距,采取适当购买服务形式作为补贴;在全年考核中,对实绩完成较好的村(居),按适当比例予以表彰奖励,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2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在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下文中,我们将就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加以改进。一、回避责任问题有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回避自己的责任,遇到问题不主动处理,反而将责任推给其他人,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也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村干部责任担当的培训和要求。二、权力寻租问题一些村干部因为拥有相对权力,为了谋取私利而利用权力进行寻租,长期以来对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害。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权力监督制度,并严格监督村干部的行为,从而打击权力寻租这一行为。三、管理混乱问题一些村干部在管理工作中不严肃认真,不恰当地处理问题,导致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与景区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的培训,同时不断完善村干部考核制度。四、腐败问题一些村干部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甚至涉嫌严重腐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严格查处腐败行为,对违纪违法干部要依法严惩,同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监督、问责等制度。综上所述,要想解决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权力监督制度以及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监督与问责。这样一来,才能够让村干部队伍更加健康、更加稳固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和社会发展。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3

引言:

作为社区中的基层组织,村干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村干部在执行职责时可能会遇到问题或存在不合规行为。为了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质量和监督机制,各级政府普遍提倡使用“对照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的方式,以帮助村干部全面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整改方向。

一、问题清单的制定

1. 对称问题:在村干部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对称问题,即责任与权力不对等、决策与执行不一致等情况。村干部应该在问题清单中对此进行详细描述,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2. 违规行为:在村干部的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贪污腐败、权力滥用等。这些问题需要被详细列举,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便下一步的整改。

3. 市场导向:村干部工作中,应当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关注群众需求,推动农村发展。然而,有时候村干部可能会失去市场导向意识,需通过问题清单进行反思和整改。

4. 基层治理: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一环,村干部应该负责基层治理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问题清单应该明确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的提出

1. 健全内部机制:村干部在整改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机制,包括制定严格的工作纪律和流程,确保权责清晰、公平透明。

2. 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锻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3. 强化督察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村干部的督察监管力度,确保他们整改到位并解决问题。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清廉意识,倡导廉洁奉公的风尚。

个人观点:

村干部是农村社区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的稳定和发展。对照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的方式,可以帮助村干部深入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整改方向。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村干部个人成长,也有助于提高整个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然而,问题清单只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真正关键的是整改措施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整改措施,村干部才能真正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政府、村干部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总结:

对照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和督促村干部改进工作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整改方向。在实施整改过程中,健全内部机制、加强培训力度、强化督察监管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村干部的努力和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农村社区的治理能力将得到提升,从而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推动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4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就是在农村,千条万条的政策,最后都要靠基层的干部去落实。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干部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严格要求自己,真抓实干,切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些农村干部在工作和作风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身素质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和年龄偏大的现象。从村干部知识结构上看,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比较普遍,小学文化程度的大有人在,大专以上的则是凤毛麟角。而且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后备力量薄弱,村干部的待遇低,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村里当干部。这样的结果既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又影响了村干部新老更替。二是工作能力不强。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带动作用不够。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少村干部仍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依法行政的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出现了有钱就办事,没钱就不办事的现象,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甚至个别村干部光当“官”,不上“朝”,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经商或种养上,或一走了之,长期到外面打工。(二)工作作风方面。一是纪律较涣散。少数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上一级政府干部的协助才去开展工作。二是方法较简单。部分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处理问题简单,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干工作、办事情,只讲热情胆大,不讲方法策略。作风粗暴,搞“一言堂”,甚至违法施政,激化了干群矛盾。三是为政不廉。一些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如在承包村集体资产、收取各类款项、发展新党员等方面,标准不一样,条件不一致,不能一碗水端平。个别村干部吃喝现象较重;有的收钱交帐不及时,花钱报账不及时;有的财务审批手续不严,白条入账多;有的利用出售集体资产收回扣,借机敛财;有的村务公开不真实、不全面,避重就轻。引发村民不满情绪,影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层干部中存在以上问题的成因

一是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干部在从事工作前,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任前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加上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一级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之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以致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干部处于最基层,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资不高,退职后没有生活保障机制,既影响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又易诱发一些不廉洁的问题。农村政策、制度不完善。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各项惠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一些应由农民尽义务的政策、制度制定却滞后。如建设农村公益性事业,应该由受益者—农民集资一部分搞建设,但是一些农民却拒绝集资,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能想法借钱垫付,造成村干部债务较重,严重地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民主监督不健全。少数村干部在处理选举、利益分配上,经常陷入“家族圈”,有的为了工作方便搞“裙带关系、父子兵”等。一些村干部不能带头执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混乱,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甚至有的干部既是会计,又是出纳。“三资”管理还不够深、不够细,个别村组有截留出租、买卖、承包等收入问题。

三、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要抓好源头治理,加强综合治理和制度建设,使农村干部不能腐败。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的良好氛围。要认真搞好“三务”公开,加强“三资”管理,落实“4+2”工作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解决为政不廉的问题。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干部待遇保障体系,使农村干部不想腐败。要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培训,教育农村干部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组织农村干部开展权力观教育,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本着量力而行、逐步纳入的原则,突出任职年限,突出贡献大小,解决好农村干部正常离职后的养老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廉政建设。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只有这样,才能秉公处理各项事务。

三要加大惩处力度,及时查处违纪问题,使农村干部不敢腐败。农村干部违法违纪,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其危害性很大,必需加大对农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教育效果,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起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处分一人教育一群的作用。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5

一、村级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村级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村级组织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村级组织在人员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或个别村干部的主观原因,一些村级组织的领导班子缺乏新鲜血液。老龄化和缺乏活力的领导班子导致村级组织难以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

其次,村级组织中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某些地区的村级干部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不重视依法决策和广泛民主参与。这种过度集中的权力不仅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也会削弱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再次,村级组织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声誉和形象受损。一些村级干部因纪律松弛、处理问题不公等原因,严重影响了自治组织的形象和信誉。这种情况下,村民的信任度降低,对村级组织的参与意愿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建议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和完善村级自治,以下提出几点建议措施:

一、优化村级组织的人员结构。应该引进更多的年轻人才,为村级组织注入新的活力。通过选拔和培养新一代村干部,使他们能够胜任各种社会治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担当起有效领导的角色。

二、推行依法决策和广泛民主参与。村级组织要注重依法行政,重视法律法规的约束,确保民主决策机制的顺利运行。村民应该在村级事务中有更多的参与权,通过群众性的讨论,形成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合理和社会公平。

三、加强村级组织的纪律约束。要加大对村级组织的监督力度,落实组织的纪律规定,加强对干部的考核评价,维护组织的公平和廉洁。通过严明纪律,打造风清气正的村级组织形象,增强村民对自治组织的信任度。

四、加强村级组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村级组织应该主动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与乡级政府、上级组织和社会组织紧密配合,共同推动村级事务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优质的资源和项目进入村级组织,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加强村级组织的宣传工作。村级组织要增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意识和认同。通过宣传,使村民了解自治组织的重要性和作用,树立对自治组织工作的支持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宽自治组织的群众基础。

六、完善村级组织的治理体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完善村级组织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多层次、开放式、协调性强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全面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村级组织存在的问题,推进村级自治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起有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有效解决村级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6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战斗在农村一线的村干部能力建设上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村干部身上的共性问题,提高基层战斗力,八宝镇组织部从第十一届村支两委换届至今对此展开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八宝镇根据村干部级数设置的有关规定,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共选有138名村干部。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38人,仅占%;平均年龄51岁,45岁以上的108人,占%。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对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不全、把握不准,更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

2、观念落后,双带能力不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村干部响应国家政策,顺应市场形势,带领村民搞建设。当前,不少农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漠,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带领农民找市场、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上没点子、缺主意、少办法,很难找到真正适合村情发展的致富路,多数停留在维持现状的层面上。一些村干部自身发展致富能力强,但是谋划一方,带领致富能力欠缺,总是认为没有上级的支持发展不起来,“等靠要”思想严重。

3、软弱涣散,班子结构不稳。表现在一是“不团结”,村支两委成员之间为了各自宗族派系、个人争权夺利,工作中不能相互配合,甚至相互拆台,形成不了工作合力;二是“不公正”。表现在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办事不公开,处事不公正。一些村干部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三是“不廉洁”。表现为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挪用公款,生活不检点,不注意小节,不能很好地自律。

二、主要原因

1、选拔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村干部选人用人的范围较小,但是随着国家对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发展空间巨大,如果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度不完善,选贤任能的责任制度不落实,阻滞了年青富有朝气的能人发挥作用,将进一步导致人才的流失;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上到下看,对村干部要求高,支持少,指责多,理解少,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基层干部在退休或离职后,没有好的出路和退路,缺乏保障。有一些素质好、能力强的村干部没有走上更高层次领导岗位的机会,激发不了他们的上进心。四是教育和培养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以及我们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距,致使许多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作风老化,工作方式、方法不新。

2、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村两委“协调”工作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支部包揽村务,或者村委会与支部“顶牛”,“有章理事”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村干部的责任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不规范,随意性大,任期目标不明确,造成工作推着干,绩效差,积累的问题多。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村务透明度不高,村级人、财、物管理,尤其是村级财务管理等问题均未能很好地解决。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村干部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直面问题和矛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一些政治素质硬、思想觉悟高、干事能力强的村干部完全可以吸纳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发挥本领,服务群众。当前村干部吃上“皇粮”的渠道还很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4、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村级组织是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虽然每年国家都有转移支付发放到村里维持村组织运转,但是一个行政村每年除去村干部工资,日常开展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接待宣传等工作,很多村级集体经济长年亏空,无法再次投入开展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村干部的工资还停留在2001年税费改革测算的水准上,还不及一个打零工者的收入和部分城市城镇低保户的补助水平,同其所要承担的职责、任务与享受的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导致很多年轻人宁愿远走他乡务工,不愿去竞选村干部。村干部离职后享受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不高,且条件比较苛刻。

5、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乡镇一级每年对村干部的培训机会少,形式单一,且一般是布置某些工作任务进行的宣传动员和业务学习,形式多为以会代训。村干部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行情、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机会不够,制约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问题方法

要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村干部干事热情和能力,推动农村事业全面发展,调研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有甜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转移支付额度和村干部待遇标准,同时减少摊牌截留,保证发放到位,让村干部尝到“甜头”。县、乡镇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考核奖励,对于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的村干部要大胆表彰奖励,树立典型进行推广。

二是要有干头。一些村干部干事热情很高,但因为能力、视野、市场条件的限制,想干成事却很困难。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能力。对于政策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提早介入进行引导,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三是要有奔头。乡镇党委政府在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评定,对于评定中群众反响好,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的村干部向县级组织部门进行推荐。县级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村干部定向录用公务员考试中可以采取推优报考,量化加分等奖励措施,提高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让村干部工作有前途、有奔头。

四是要有苦头。“尝点苦头”不是削减村干部相关待遇,而是建立完善村干部考核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考核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管理。让村干部工作置于制度的管理下,落实村支部“三会一课”和村支两委“四议两公开”制度,对重大问题及事项的决定,必须通过“两委”会研究通过,然后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民主议政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民主监督程序化。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7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镇干部是我国行政队伍中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工作在乡镇一线, 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直接担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了解这支队伍的工作生活和职业发展现状, 摸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建设力度, 使之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基层干部队伍, 对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 我们成立了“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课题组, 对湖南省a市b、c、d三个县的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人访谈、网络调查等调查方式, 围绕“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对三个县区的21个乡镇的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 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结构不合理

干部队伍的结构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级结构等方面。通过对21个乡镇干部队伍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 发现当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一是性别结构不合理, 男性多, 女性少。从21个被调查乡镇来看, 男女干部比例为:1。乡镇工作很多都是直接面对农民, 需要细心、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从男女干部的性别特征来看, 女性相对男性而言, 工作的细心和耐心程度一般要比男性高, 因此, 乡镇干部性别比例必须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被调研对象一致认为乡镇干部男女比例宜控制在:1至:1之间。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偏少, 即使有少数的几个, 也很快会考走或被上级部门抽借调, 大多数乡镇干部都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干部年龄结构偏老年龄化, 很多乡镇干部队伍面临断层。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 中专、专科学历多, 受过正规全日制本科以上教育的乡镇干部人数极少, 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层次的人才几乎没有。四是专业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 被调查乡镇干部队伍中熟悉、精通农业科技、金融、流通、法律法规、市场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干部太少。加之乡镇干部整天忙于事务, “眼睛一睁, 忙到熄灯”, 几乎没有时间学习充电, 对新形势下的新知识了解甚少, 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2、工作压力超负荷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的工作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综治维稳、脱贫攻坚、民生福利、征地拆迁等等, 一名乡镇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其中多项工作都是考核干部时“一票否决”的“硬指标”。随着乡镇发展的提速, 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且更加多元化, 乡镇干部常常处于“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往往疲于应付。调研结果显示, 乡镇干部普遍反映加班时间太多、休息时间太少, 工作压力很大, 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福利待遇不对等

近年来, 在反腐新常态下, 绝大部分乡镇都取消了各种形式的补助、补贴, 甚至有些有明文规定可以发放的正常的福利待遇 (如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 也没有执行到位。同时也缺乏“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极大地打击了工作积极热情主动的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此外, 大部分乡镇离城区较远, 乡镇办公、生活条件较差, 生活购物、子女上学等都不方便, 乡镇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比较单调。

4、晋级交流难度大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 其岗位职数的基数相对于上级政府而言要小得多, 因此, 乡镇干部提拔晋升的空间比较小。现有的岗位绝大多数已被占用, 新进人员需等老同志退休腾出岗位后才能得以晋升。从调研结果来看, 大多数乡镇干部不仅提拔晋升无望, 而且受编制、身份、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交流到县 (区) 直事业单位、周边乡镇工作的机会也较少。许多乡镇干部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部门从事相同的工作, 一干就是十多年, 甚至二十年以上, 工作热情极易出现匮乏。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体制机制等客观方面的原因, 又有乡镇干部自身的主观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 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近年来, 虽然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简政放权, 但目前改革尚未真正到位, 往往是事和责下放, 权和财却没完全下放, 导致乡镇干部权责利不对等。二是乡镇干部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现行财税体制造成了越是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越困难的现状。乡镇财政经费保障不到位, 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自然受到影响。三是乡镇属于我国政权的最基层, 有的地处偏远, 由于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级政府对乡镇监督管理存在漏管失管的现象。加之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相对滞后, 一般的乡镇干部缺乏接受培训的机会, 使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四是部分乡镇干部自身定位不准, 观念转变不到位, 把“当官发财”作为十分重要, 甚至是人生唯一的追求, 一旦遇到职业上升瓶颈, 就怨天尤人。

三、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进一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教育培训机制、交流使用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四大机制”建设力度。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

要进一步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激励机制, 营造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一是对“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予以提拔重用, 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 要大胆提拔到相应领导岗位上来;特别优秀的, 要按程序予以破格提拔使用。二是要尽快出台提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职级待遇的相关政策措施, 实现钱、财、物向基层倾斜, 真正使乡镇工作岗位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岗位, 形成促使人才向乡镇流动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创新激励的方式方法。在物质激励与职位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外, 采取荣誉激励的方式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要优化社会环境, 要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 对实绩突出, 群众拥护的干部, 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树立他们的形象, 激发他们的热情, 鼓励他们在第一线创业。

2、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要将教育培训作为提升乡镇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将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学历教育等贯彻乡镇干部教育的全过程。要坚持开展集中学习、集中培训, 宣传讲解政策理论知识, 把集中培训作为常态。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 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把提高干部素质和新知识、新理念作为重点, 着重在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工业管理、市场经济、金融流通、科技信息、法律法规等领域加大培训力度。

3、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交流使用机制

要切实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 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干部交流使用机制, 加大干部交流任职力度, 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一是要加大单位内部的轮岗交流, 加大多面手的培养力度。二是要加大上下交流和横向交流。要创造机会让边远地区年龄大、贡献大的干部有机会交流到县 (区) 直单位和城郊乡镇工作, 从而实现其改变环境和改善待遇的愿望。同时让区直单位和城郊周边乡镇有理想、有能力、有活力的年轻干部交流到边远乡镇工作, 以便了解基层情况, 使其能力得到锻炼。三是外派交流。有计划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的政府部门、国企等单位挂职锻炼, 拓宽乡镇干部的视野和知识面。

4、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要继续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 形成乡镇干部权责利对等机制, 着力解决乡镇干部“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的现状。否则, 权责利不对等的情况下, 过分强调监督考核对乡镇干部是不公平的。二是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 进一步提高对乡镇及其工作人员考核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考核的内容, 同时提高考核的精准度。多些人文关怀, 少些“一票否决”, 以减轻干部的应付感、疲倦感, 也便于其腾出时间来做好本职工作。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8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乡村振兴靠乡镇干部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山东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显示:泰安、烟台、威海三个地市,五个乡镇共计219名乡镇干部调查发现,乡镇干部队伍“弱化”“老化”现象严重,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需求。在调查中,有52%认为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具备优良“治理”能力和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障碍,主要表现在干部人才“进不来”、机关庸才“出不去”、本职工作“干不动”、干部人才“留不住”。

(一)干部人才“进不来”

影响和制约人才进入乡镇机关的因素很多,重要原因是“身份”壁垒导致很多治理良才不能闯过公务员考试关。因此,要引导更多治理人才向乡镇机关流动,应调整乡镇公务员考试“门槛”,加大乡镇人才引进政策的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人才引进的“政策高地”,突破乡镇干部人才“入口”瓶颈。

1. 乡镇公务员进入“门槛”制约。

由于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选拔性考试制度,根本目的是录用政治素质高、具备一定层次学历和能力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但设置门槛时,在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方面设置隐性条件,导致像非大学生、优秀工人或农民等受报考条件限制被挡在公务员考试大门之外。如浙江省2011年到2016年工作经历要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仍然大比例存在。另外,我国公务员考试重“应试能力”不重“治理能力”的导向必然会导致出现“人”“岗”匹配度差和治理能力缺失现象。治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缺失,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人才流动和断层,影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

2.“身份”壁垒。

受乡镇政府编制数量和身份壁垒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因身份限制被挡在机关门外。《公务员法》实施后,乡镇人才引进和干部流动中存在明显的身份壁垒问题,身份性质和单位性质差别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一大壁垒。事业身份的人,很难进领导班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优化乡镇干部队伍。近年来,除参加选调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到乡镇党政机关以外,其余大部分干部、职工是通过参加事业单位公开考录、招聘、借调等方式进入机关部门工作,并逐渐成长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得力干将。受事业编转公务员身份难的影响,在干部提拔任用时,事业编制人员由于非公务员“身份”制约,即使业绩再突出,口碑再好,也只能在单位从事专业性工作。“身份”壁垒导致事业编人员提拔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不公平,不利于他们才尽其用。

(二)机关庸才“出不去”

受公务员编制制约,存在个别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没有及时‘下来’,仍然留在领导岗位上的情况,干部队伍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盘活,影响干部合理使用且其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入公务员体制后,有才无才都一样端铁饭碗,进得来,上得去是奔头,但“出不去”、“下不去”现象制约着乡镇干部人才新陈代谢。没有“出口”的淘汰机制,乡镇干部容易滋生散漫慵懒、不作为等行为,甚至脱离本职工作,影响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1. 体制堵“出口”。

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只进不出”的缺陷,导致乡镇干部不管是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地留在体制内,缺乏让不作为的干部及时“下岗”的淘汰机制,这就从体制层面造成了“闭环效应”。“吐故才能纳新”,在本来固定的编制内,能够容纳干部的数量本来就很有限,老的或者不合适本岗位工作的干部出不去,新的年轻的人才就进不来。

2. 纵向没“入口”。

乡镇干部事务性工作较多、任务重、压力大,受晋升岗位和职数限制得到的晋升空间有限或晋升“排队”时间较长,容易触碰“天花板”效应。有%的人认为乡镇干部晋升渠道不畅,晋升空间机会有限。导致很多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庸才”在“纵向流动”上没“出路”,长期的留在基层、留在机关“混日子”,坐等“养老”。

3. 横向没“渠道”。

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横向交流轮岗的机会不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长期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容易形成按老观念、老规矩办事,缺乏工作热情、不求上进,造成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严重脱节。干部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干部管理制度,为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干部横向交流到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增加基层各种岗位工作经验,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有利于优化乡镇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但单位间交流任职设置了选拔条件,工作出色、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往往被横向交流单位抢着要,实现干部流动与工作需求真正的“对接”,而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者却是人见人“躲”,出现“对接”脱节现象。

(三)本职工作“干不动”

乡镇干部出现本职工作“干不动”现象,可以理解为“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枯竭感觉。乡镇干部工作“干不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思想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队伍,由于调动交流的岗位很少,使得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在原单位一待就是数年,甚至十多年。重复的工作内容、较大的工作压力以及长时间难以解决的个人晋升、心理焦虑等问题,容易让人对工作产生厌倦、烦躁之感,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变得淡漠,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

2. 能力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长期重复性工作很容易产生“工作责任型”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严重制约干部工作成效。调研发现,有82%的乡镇干部反映基层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官”越来越难为,不同程度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一,“工作责任型”职业倦怠。乡镇工作任务重,资源有限且责大权小,出于强烈的事业心和对自我近乎苛刻的要求并在上级“责任状”重压下,鞠躬尽瘁地投入工作,但往往由于条件不成熟等原因没取得预期结果,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导致乡镇干部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显现,极易身心俱疲、就此消沉。

第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乡镇干部的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受自身能力素质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进而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长此以往,导致工作能力“负增长”,常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在推进乡村振兴产生的新任务新问题过程中,由于能力不足产生的逃避心理悄然而生。

第三,绩效考评缺失致“干不动”。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流于形式,进一步助长乡镇干部“干不动”懒政心态。绩效考评机制本意是以“考绩黜陟,察其善恶”,奖勤罚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有%受访的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基层干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旦考评机制在基层失真失实,乡镇干部工作是否完成、群众评价高不高、群众满不满意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监督、执行、反馈及后续奖惩措施落实,乡镇干部“懒政”不作为现象将一步恶化蔓延。

(四)干部人才“留不住”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时常陷入“留人难”的窘状。待遇低、离家远、责任大、平台小、任务重、配套设施不完善、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原因,都可能成为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逃离“围城”的理由。为避免过度“逃离基层”现象造成人心思动引发基层工作的“蝴蝶效应”,各地相继出台了最低服务年限来限制乡镇干部调离乡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人才逃离这一问题。但治标不治本的“强留”政策,并不能解决干部逃离基层的客观现实。每一个身处基层的干部都清楚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上留给乡镇干部的“位子”很有限,很容易触及晋升的“天花板”。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乡镇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不但没有令人羡慕的工资收入,还把原来一些隐性福利减少。预期经济保障水平降低和心理“落差”,导致一些乡镇干部感到不适应。原本公务员职业附带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由强指数开始向下锐减,离职或逃离倾向开始强化。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成因分析

由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待遇不高、资源短缺、出政绩难和人才朝着城市单向流动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稳定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分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助于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创新与改革,着力优化乡镇干部工作的环境,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

1. 认知层面。

认知是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信息自我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顿悟、观念化和概念化的心理成像。由于发展滞后,通过媒体报道及自身对主观心理评判,普遍认为乡镇条件艰苦,在乡镇工作掉“身价”、难“出彩”,最终前途无望,导致很多干部抱着对乡镇无限希望的预期来到乡镇工作,却又在乡镇的现实里屡屡失望碰壁,出现认知心里“落差”,打起“退堂鼓”,产生抛弃乡镇工作的认知心理。

2. 本领层面。

乡镇干部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肩负着推动扶贫脱困、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对乡镇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乡镇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在有些干部不出“衙门”不下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上糊弄了事、行为上不负责任、不想干事、不能成事,面对困难绕着走或陷入本领恐慌。

3. 人际层面。

很多乡镇干部是草根干部,所处“圈子”小且自身缺乏从政资源,在处理上级领导、同事、群众关系方面容易陷入理不顺、容不入的“水土不服”的人际困境。基层的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不处理好同上级领导的关系,工作开展和职务晋升方面就得不到支持,工作业绩也难出彩;不协调好同事关系,容易被他人“嫉妒”或无形中“得罪”同事,开展工作协调难度就大;不培育与群众良好的干群关系作基础,在事务性工作较多较复杂的基层工作,就会不懂民情、不解乡音、不得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群众事务。

4. 价值层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生不断追求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格言。一些青年干部错误地把自己的职业优势看成是自己的优势,把职位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权力,催生了一心向上爬的单一价值观。当下流行用职位比作理想,金钱衡量价值,用报酬指导行动,形成把基层看作“贬值地”的价值扭曲现象。即使到了乡镇也不真干实干,只是挂名镀层金,混个乡镇阅历,把乡镇工作当成临时跳板,时刻想方设法的离开乡镇,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5. 心态层面。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面对枯燥乏味、错综复杂的基层工作,呆的时间长了,比待遇、赶仕途的现象使乡镇干部心态变得烦躁不安。一旦升迁无望或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态,容易催生“气球干部”,做工作就会蜻蜓点水,混日子等着“平安着陆”的“退休心态”。如果心态变样、思想懈怠、理想缺失、作风涣散,不但不能团结广大群众齐心干事,还难以扎实乡村振兴工作,甚至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终结者”。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客观原因

1. 培养层面。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为政之要,重在用人”。在乡镇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事务工作多、检查多、会议多、要求多、材料多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思想疲软,缺乏进取心。人才成长需经历培养、锻炼、再培养、再提高的多重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重选拔,轻培养”,结果往往是人到用时方恨少。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出现周期性老化循环、“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使干部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导致乡镇干部工作跟不上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2. 储备层面。

乡镇出现干部“人才荒”现象,主因是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乡镇干部队伍储备不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镇干部作为地方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心为民所想,行为民所盼,需要乡镇干部运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方法解决群众事务,但乡镇往往缺乏这样懂农村、懂农民、懂农业的干部人才,乡村振兴工作就难以推进。二是乡镇干部引进渠道窄。当前,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通过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录取干部到乡镇,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编制限制加上原有干部需要消化,客观上导致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且结构僵化、不合理,从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 晋升层面。

公务员“金字塔”式的职务级别分布让大多数身处乡镇的干部,唯有拼晋升这座“独木桥”。乡镇干部作为国家机关最底层的工作群体,工作起点低,升迁渠道窄,导致很多乡镇干部担心辛辛苦苦几十年,干到退休还是个科员;选拔任用干部政策也没有实质性向乡镇一线干部倾斜,进一步收窄乡镇干部的上升通道;且日渐增多的“空降兵”现象,更是挤占乡镇干部苦苦期盼的晋升资源。这些因素催生乡镇干部消极情绪,“一入乡镇深似海,一抬头就是天花板”,晋升难成为乡镇干部挥之不去的噩梦。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前途基本到顶的心态及晋升渠道不畅极大地影响乡镇干部成长,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

4. 待遇层面。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而且工资福利和待遇也相对比较低。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但乡镇财政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解决,与上级机关人员相比,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不仅难保障,还拿低工资,干最苦的活。另外,基层绩效考核奖励标准低,专项工作奖励力度小且不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财政补贴也是乡镇干部标准低,乡镇干部待遇差就成了一个客观现实。

5. 责任层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必问责,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出发,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要求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履职到位,对乡镇干部玩忽职守、懈怠无为、违法乱纪起到威慑作用。但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常常任务多,难度大,见效慢、出彩难,导致很多干部怕被问责。在基层真干活的人被问责,“明哲保身”不作为的干部倒是淡定,想方设法规避上级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乡镇干部普遍认为上级政策是好的,但这些政策往往到了基层很难不打折扣地执行,乡镇干部权力小,可用资源少,能够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责任却很大,甚至还要为所有政策落实不力负责,上级的“责任绑架”行为,导致乡镇干部普遍感觉“委屈”,不敢有所为。

三、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的对策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关键在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政策宣传,引导更多有“才”之人扎根乡镇,拓宽引才渠道,配套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乡镇干部人才储备库,完善留才措施让更多有能力的干部留在乡镇、服务乡镇,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更快地实现。

(一)政策引导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镇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之基、发展之本,更是乡村振兴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疆流动”。在机关干部中树立“要提拔、到基层”的用人导向,引导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或任职,促使他们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成长在基层,使基层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通过此政策导向,引导更多优秀干部人才到乡镇干事创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针对乡镇干部匮乏的实际情况,发挥政策宣传平台作用,强化干部人才到乡镇大有可为的导向,鼓励年轻干部服务基层一线,引导年轻干部下乡镇锻炼成长,在一线岗位“摔打磨炼”,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切实搭建好乡镇是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的大舞台,让每个干部到乡镇都有机会施展才华、担当重任,在乡镇一线成长发光。

(二)引才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乡镇干部队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吸引更多优秀干部人才来到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需要在“引”字上下功夫。

1. 解放思想,拓宽引才渠道。

需要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拓宽引进渠道,完善“硬性”引进和“柔性”引进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向各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引进松绑,不断加强和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形成“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用好一批、留住一批”的人才梯次引进机制。让这些引进干部熟悉基层一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举措,让他们成为基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让人才聚集洼地效应逐渐显现。

2. 破除身份壁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第一,破除身份壁垒。使事业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上与公务员无差别,并实现同工同酬,使公务员身份和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在福利待遇上无差别,分层次、多渠道、多措施解决干部“身份”问题。第二,盘活编制资源。根据乡镇编制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乡镇和上级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职位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拓宽乡镇干部的晋升空间,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后备干部储备

随着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需要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为此,要在基层着力构筑后备干部“蓄水池”。

1. 培养乡镇干部人才。

乡镇干部是最苦最累、最靠近人民群众、最直接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主体,各级组织部门要下基层调研,确定培养人选、育人要求和锻炼平台。

第一,确定培养人选。培养那些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弯得下腰、吃得了苦的实干人才;培养那些德才兼备、敢于担当,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敢作为、有作为的干部推选到需要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并把这些人选拔进人才储备库中。第二,确定育人要求。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通才”型干部领头。以提升乡镇干部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选派乡镇干部赴高校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按照“胜任岗位、一专多能、人人懂政策、人人能办事”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第三,确定锻炼平台。针对乡镇具体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精准”培训。如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乡镇干部进行在线培训;发挥基层是磨练年轻干部的“磨刀石”和“大溶炉”的主阵地,推行乡镇干部在岗多轮次挂职锻炼;利用党校教育平台,采取“定期+定点授课”、“app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2. 常态化储备干部人才。

加大后备干部的管理力度,及时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选派到重要工作岗位加以锻炼并录入储备干部数据库。采取常态化储备、周期性选拔以及各基层单位推选出人才列入人才储备库中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综合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特长突出型等进行分类归库,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建立审核干部人事档案、干部征信系统信息,优化乡镇干部来源结构,丰富源头活水,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配备齐全的乡镇干部储备库。

(四)留才举措

乡镇干部流动较多,基层留人难成了乡镇组织的难题。要避免乡镇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要让更多干部心甘情愿地留在乡镇,上级组织和领导需要对乡镇干部多一些关爱、减压和容错机制,从物质、精神、工作上给予更多激励。同时,也要优化制度设计,充分拓展乡镇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乡镇工作环境,为干部搭建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

1. 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

基层条件艰苦、生活条件艰难大家有目共睹。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基层工作岗位补贴,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鼓励干部安心留在基层干事创业。让更多有才干、有抱负、有水平的年轻干部成为乡镇干部,要像重视县委书记那样重视乡镇书记,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当乡镇干部光荣的氛围。

2.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比较多,乡镇干部开展工作难免会因经验不足出现过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防止上级考核“滥打”一票否决牌,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给乡镇干部“减压”和“松绑”。20xx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鼓励乡镇干部对工作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允许他们在合理范围内大胆探索和创新。

3. 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在职务晋升及职务调整上,要加大对乡镇干部(包括事业编制人员)的倾斜力度,尤其是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增加一定岗位职数及专业技术职务数量,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加快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将成为公务员工资增长和职级晋升的另一个通道。受领导职数限制,不可能每个基层干部都有机会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因此,我们注重发挥职级待遇的激励作用,对受年龄学历、身份性质、领导职数等因素限制,长期在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实施职级激励。20xx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就乡镇公务员而言是一个政策“礼包”,即使职务没有晋升,只要努力工作,也有很大的职级晋升空间,这无疑为想干事、敢担事的干部提供了更多机会,提高乡镇干部安心工作的“向心力”。

4. 领导关怀。

组织领导加强与乡镇干部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关怀,用关怀拴住乡镇干部的“心”。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太情愿留在基层,这种情形下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主动关心乡镇干部,建立帮扶和减压机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化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增加工作信心,激发干部的工作动力。

总之,乡村振兴是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是中央吹响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号角,同时也是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考验。建设一支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是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9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

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

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

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

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

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

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 篇10

目前,村干部监督管理中存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接受监督意识淡薄,村级监督机构难以发挥作用,相关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监督制度来加以解决。

一、当前对村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两委“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在农村有些地方的村党组织书记将村支两委搞成一言堂,村里的各项事务都由其拍板决定,其他村组成员沦为“配角”,起不了监督制衡的作用。还有的村干部因碍于情面,不愿主动监督或怕对自己工作不利回避监督。其他村民更是无从参与,难以发挥监督作用。在农村从征地补偿,到集体收入的使用,再到工程建设、计划生育,发展党员等都由村两委“一把手”拍板决定,也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引起干群之间,村干部之间不信任,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农民维权意识增强,而村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却没有跟上。在农村,很多地方已建立的村级事务三公开制度,目的就是通过公开,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减少干群矛盾,赢得村民信任,实现新农村建设对“民主管理”的要求。然而,现实中村干部却缺乏对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动力,不愿主动公开,除非上级检查或要求,否则很难按时全面公开。他们认为,什么都公开,会对今后开展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事情老百姓不知道更有利于村委会管理,简单的认为村民监督自己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村干部对村级事务遮遮掩掩,不让村民知晓,农民群众因不知情,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三)现有的村级监督机构难以发挥监督作用。10月28日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但是在实践中,村民对这一机构的存在及其作用并不了解,同时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村民忙于生产生活,加之很多村缺乏集体收入,上级党委政府也没有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监督委员会成员没有任何物质保障,缺乏民主监督的热情,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也缺乏办公场所和相关的工作制度,软硬件条件都难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相关监督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难以及时发现村组干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而预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往往使监督工作忙于“救火”,但是往往问题一旦暴露,就难以补救,造成的矛盾长时间难以化解。由于村委会的性质,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镇党委往往是通过对村党支部进行监督,进而监督村级事务,监督手段有限。我国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也建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勤廉双述、村账镇管等等,然而由于乡镇党委政府承担着诸多职能,这些制度落实的不够彻底,难以及时发现村里的问题,监督存在相应的滞后性。

二、加强对村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抓好村两委正职这一监督的关键点,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村两委正职是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者,抓好对这两者的监督,就抓住了村干部中的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对村组干部监督的主要矛盾。一是确保村两委正职的产生能够代表本村村民的意愿。现实工作中,村党组织书记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由上级党委任命,但是上级党委任命也要符合相关规定,也要征求本村党员的意见,如果村党员代表大会不能通过,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做村党组织一把手。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更要公开、公平、公正,在村委换届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各种不正当的选举行为,严厉打击贿选等各种扰乱选举的行为。二是形成分权制衡的制约机制。针对村干部中“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要对各村干部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责任到人,明确村两委“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的制度。村级重大决策村两委表决通过后,要提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一把手”独断专行。

(二)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引导,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强大思想动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正职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一是要着力加强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政治判别力、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党性观念和理想信念,提高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要着力加强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强化村干部的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治村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做到法律规定公开的全面、细致、及时的对村民公开。三是要开展正面典型激励教育,强化自律的榜样作用,教育广大村干部积极做参与监督的表率,做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四是以重大案件为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村组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正职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对自觉接受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使村组干部意识到监督是村民的’权利,接受监督是自己的义务。

(三)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设,有效发挥其监督村组干部的作用。一是严格标准程序,公开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必须能够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热心为村民服务,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村情,具有履行职责的身体素质,无违纪违法行为。村监督委员会的选举严格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乡镇党委纪委考察、村民代表选举的程序和办法,每个程序都严格落实公示环节,全面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二是实行任职回避制度,村两委成员及其配偶或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三是建章立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自觉接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按照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的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监督村组干部规范履职情况。同时,区镇两级财政及村集体应当共同承担,给予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必要的工作补贴,以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能够积极履职。

(四)严格落实乡镇党委监督村干部的各项制度。村民自治全面实施以来,积累了很多优秀经验,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严格落实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监督管理村组干部,防止出现损害村集体利益的行为。一是严格落实勤廉双述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由包村驻队乡镇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勤廉双述会议,村组干部述职,各方共同监督。乡镇包村驻队干部要及时发现问题,对村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督促改正,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乡镇党委汇报,采取果断措施,将可能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二是督促各村做好村级事务三公开,保证村民的知情权。乡镇党委要明确村级事务三公开的第一责任是村党组织书记,将村级事务三公开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确村级事务三公开的具体内容,确保村民参与监督村组干部的渠道畅通。三是加强“村账镇管”。在农村,村民对村组干部的不信任多是因为其认为村干部对村级集体收入的使用不透明,村干部贪x集体财产,农村职务犯罪也确实多发在经济领域,这就要求乡镇党委切实加强“村账镇管”,通过监管好村级财务来来监管村干部,确保村级收入及时入账,确保每一笔村级资金的使用都明明白白,禁得起群众检验。

当然,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不仅是指工作上的,也要加强工作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管理,如此,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才更加有力,对新农村的建设才最有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6 396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