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070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第一篇】

[案例描述]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做完课间操,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荷花池边,他们自由的观察着、兴奋的议论着,“老师,你看这里有好多小鱼,很小很小的。”“快来看,我看到了一只水叮当。”有不少孩子被吸引过来。这时,老师听见毛毛在远处喊:“水蜗牛,水蜗牛,我发现了好多水蜗牛。”这回,老师也赶过来,因为她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蜗牛,孩子们更是兴奋的围过来,老师趁机帮着孩子们从水里捞上来几只,孩子们呼啦一下围在了一起,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他捉起来,看着孩子们“乱轰轰”的场面,教师并不干涉,而是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去草地上捉蜗牛与水里的蜗牛比一比。在与蜗牛的直接接触中,孩子们产生了许多问题“蜗牛吃什么?”“为什么有的蜗牛生活在水里,有的蜗牛生活在土里?”“蜗牛有没有脚?”“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幼儿就这样对小小的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老师提议把蜗牛带回教室把它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这时,老师在教室的区角里提供了图书,卡片,并鼓励幼儿投入到查找蜗牛资料的活动中。

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对蜗牛的外表和描述性的文字比较感兴趣。同时,每个孩子的观察视角有所不同。如何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老师设置了一些问题:“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有一道白线?”“为什么我们一碰蜗牛的角,蜗牛就会缩到壳里。”“蜗牛是爬行动物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蜗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只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动态,而没有想到深入研究蜗牛的内部结构。正巧,有一天,有个螃蟹死了,教师抓住了这个机会,就问幼儿:“你们想看看蜗牛肚子里是怎么样的吗?”幼儿马上围了过来声音中充满了渴望。当教师剥开蜗牛时,他们兴奋地边看边议论:“为什么的身上没有骨头?”“它身体里面是什么样的?”在教师的提议下,幼儿开始研究起蜗牛的内部结构来。

[案例分析]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往往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会自发生成许多不同的主题。此次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因为,此次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给足幼儿自由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是师生有效活动的方式之一。幼儿的活动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案例反思]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体会到,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是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

在“蜗牛”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尝试着用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来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在这种幼儿自发生成主题的情况下,教师应首先体现一个“顺”字,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在这一点上教师做的还不够,没能做到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为幼儿提供资料。

在生成活动中,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且。幼儿能力有限,又常常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助”幼儿一臂之力,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在此活动中,教师主动出击,把幼儿的兴趣点转移的蜗牛的内部结构上来。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的方向。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第二篇】

我现在所带的班是中二班,我班的幼儿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在我和幼儿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次队列练习中的小插曲,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还记得幼儿们刚升上中班时,按照我园的惯例,中班幼儿集体律动时有队列要求:队伍整齐、前进有序、一人一个操点。

刚开始进行队列练习时,我和我班的余老师费了很大的劲。可是在实际练习中,还是会有个别幼儿记不住自己的位置,还有的幼儿心不在焉,会与前面的幼儿挤在同一个操点上。

开学第二周的一个早上,我和余老师带领幼儿们做完了热身操,队列练习的音乐响起来了,幼儿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向自己的操点走去。过了一会儿,幼儿们基本站定了自己的操点。忽然。我发现原本应该在后面一个操点上的紫云宝宝竟然和罗俊宝宝挤在同一个操点上。而紫云宝宝的操点也被后面的露露宝宝站去了。怎么办呢?我很想提醒紫云宝宝自己站错操点了,也很担心幼儿们会因为“抢点”而争吵起来。可是,我转念一想,这说不准是一次教育契机呢!还是让幼儿们自己先处理吧。没过一会,早操音乐响起来了,我一边带操,一边注意观察他们。果然,紫云宝宝和罗俊宝宝发现自己没法做操了,我看见他们在说着什么,然后紫云宝宝往后一个操点退去,可是操点已经被露露宝宝站了,露露嘟着小嘴不理睬紫云宝宝。于是,紫云宝宝只能站在罗俊宝宝和露露宝宝中间做操。看见他们没有争吵,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回到活动室,我把自己刚才看见的这一幕给幼儿们讲了一遍,表扬了幼儿们平静处理“没操点”的问题。然后让幼儿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紫云宝宝会没有操点呢?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最后幼儿们得出一个结论:紫云宝宝在队列练习时分心了,没发现自己跟别人站在同一个操点上,所以队列练习时要专心,每个人要与操点一一对应。

经过那一次队列练习的小插曲后,我班的幼儿们再也没有出现过“挤点”现象。

案例分析:

通过这一次的队列练习活动,我发现教育契机就存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之中,只要我们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及时对幼儿们进行引导、教育,让幼儿们在自己的实践讨论中找出答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第三篇】

案例记录:

上午的区域活中,源源选择了建构区里的大块积木。源源从篮筐里找出拱型的积木,一个一个地像小火车一样排好队,然后在两个拱形中间放一长条积木,一座长长的桥建成了。接着她想建房子了,在搭到第三层的时候,“房子”晃了一下,源源嘬起小嘴,马上用两只手护在“房子”的两边,还好,“房子”没有倒,源源松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儿后,源源又开始接着往上搭了起来,在造到第四层的时候,房子倒了下来还把桥也压跨了。“哎呀!”“真是太可惜了。”“源源,房子倒了没关系,刚才你造到第几层了?”“第四层。”源源无精打采地回答。“不要紧的,说明你刚才造了三层楼,已经成功了,要不你再造一次,看看能不能造四层楼的房子?”“好的。”这次,源源更加小心了,终于,源源用刚才的办法造好了四层楼的“房子”,创造了记录,源源高兴地喊:“戴老师,你看,我造了四层楼房子”“你可真厉害呀!”我真为源源的成功而高兴。

分析与说明:

在“房子”倒下来的时候,看着房思远失望的神情,我心里想房思远或许要泄气了,为了及时地“预防”,我介入了房思远的活动,我先告诉房思远,虽然“房子”倒了,但并不算失败,然后再用提出建议的方式让房思远向自己挑战,看看能否超越自己刚才的成果,这样房思远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议。

下阶段措施:

在整个过程中房思远能够自主创作,能一直坚持到最后,这一次房思远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因为中途失败而懊恼,我真心地为房思远而高兴,因为房思远的成功,更因为房思远在这过程中的表现在用大块积木造高楼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同时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在以后的活动中仍就要多注意房思远耐心仔细的做事。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第四篇】

案例情景:

陈ΧΧ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早上入园,他和奶奶发生了争执就吵着不上幼儿园,这样,爷孙俩就在幼儿园大门口扯来扯去,当园长出面要牵他入园时,他更是暴跳如雷不肯同意,当通知我下楼时,我看到的他死死地拽着奶奶的衣角,任凭大人怎样劝说都不予理睬,我使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看样貌这孩子的倔脾气上来了,怎样说都没用,无奈只好硬把他拽进了幼儿园。到了班级当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来园时,他也说不上来,只是一味地点头。

成因分析:

据对陈ΧΧ奶奶的了解得知陈ΧΧ从小在家性格就较任性,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奶奶带,所以许多事情老人家都采取一味娇宠的态度,造成陈ΧΧ唯我独霸的习惯,在家中就是旁若无人的样貌,自我想要做的事情必须要做到,早上不高兴来幼儿园就是因为奶奶让他喝完牛奶才上学,他就是不肯,甚至把整碗牛奶都打翻在地还怄气不上幼儿园。

教育策略:

我将陈ΧΧ找来,耐心地从喝牛奶这件事说起,让他明白喝牛奶的好处,又让他说说自我家里的事情引申到家中的人,让他明白对家里的人一样也要尊重,他也表示以后都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之后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爱我家的活动,让幼儿经过多种途径来表现自我对家、家里人的喜爱,明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并让每位幼儿制订了一张表,用于登记每周让家人高兴的事情,经过几周的观察,陈ΧΧ没有再出现不来幼儿园的现象。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第五篇】

案例背景:

今日放学的时候,伟峰小朋友说他的书包找不到了,问小朋友有没有看到的,都说没有最终,我只好问:“教师看看谁最能干,能帮伟峰找出他的书包?”陈ΧΧ立刻举起了手自告奋勇要去找,不一会儿就找出了大家找了半天都没找到的书包,我问他在哪里找到的,他说在伟峰的床底下,这下引起了我的怀疑,因为书包不可能会掉到床底下去,除非是有人故意放的,于是我又问他你怎样明白书包在伟峰的床底下呢?他回答说:想一想就明白了嘛!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出是自我藏的书包。我问他为什么要藏伟峰的书包,他说因为伟峰早上打了他,所以要把他的书包藏起来。

成因分析:

据观察,伟峰和陈ΧΧ能够说得上是一对小冤家,他们俩喜欢在一齐,可又不能友好相处,在一齐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就会发生争执,单据观察先发起的十有八次是陈ΧΧ,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会互相揭发,甚至会为了揭发而耐心关注另一人的一举一动,能够说是为了告一次状而处心积虑吧!今日的藏书包事件就是因为早上伟峰在一次争执中打了陈ΧΧ,虽然教师已经批评了伟峰,但陈ΧΧ仍心寸芥蒂于是发生了藏书包的一幕。针对这次事件,看出陈ΧΧ是属于不善于和他人友好相处的小朋友,他愿意和伟峰玩却又要告状,能够分析出他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伟峰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而自我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他觉得伟峰应当属于比他更差的一类,所以他是期望压低伟峰来抬高自我,所以和伟峰在一齐的前提实际上是为了找机会揭发他,而伟峰又是属于那种不甘示弱的孩子,一来二往,这两个孩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冤家”。针对陈ΧΧ的这种情景,其实能够分析出他是期望得到成人注意、期望经常得到他人赞扬的孩子,由于他的表现总不能到达教师的要求,所以他就把这种心理满足寄期望于告状上,要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育策略:

我开始细心挖掘陈ΧΧ的各项长处,在一日活动中稍有一点闪光点都会加以赞许,如:集中的动作快;念儿歌声音响亮;吃饭不说话等等,只要发现他的一丁点闪光点都会及时鼓励,另外让他明白告状的孩子是的得不到表扬的。安排一些需要两人合作的事情并采用竞赛的手段促使其协调本事的增加,久而久之陈ΧΧ告状的声音少了,开始进取的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