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0388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流星雨的说法【第一篇】

1。根据古老的说法“因为一颗星坠落就必须有一份灵魂补上去,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升天时也就把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经过的,抓住此刻的时间对着流星许愿,这样流星会带着你的愿望逝去,那样你的愿望才会实现

3。流星是撞入大气的星星,是“现在进行时”;满天星光,不过是远古的星星的影子,是“过去时”,现在时的愿望当然要请流星来帮助。

当然,这是古人对于科学了解不过的情况下的不科学地的说法,身为有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应该对这类说法心中有数。当然这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物理现象我们现在看到的某些星星的光经过几十甚至几万光年的光,光年是很长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几年前的星星。

流星体简介【第二篇】

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流星体进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气层之后,在路径上发光并被看见的阶段则被称为流星。许多流星来自相同的方向,并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出现,则称为流星雨。

流星体、流星、陨石,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在不同状态下有不同的名称。而在流星的阶段,还会产生离子尾、流星尘或发出声音并留下烟尘的痕迹。

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更大的则被称为小行星,更小的则是星际尘埃。由国际天文联会制定的官方的定义是:运行在行星际空间的固体颗粒,体积比小行星小但比原子或分子还大。英国的皇家天文学会则提出较明确的新定义:流星体是直径介于100微米至10米之间的固态天体。 近地天体( near-earth object)的分类上,则在定义中纳入更大的,直径达到50m的天体。

流星体和小行星都在太阳附近循着轨道运行,但轨道有很大的差异。有许多流星体可能是彗星留在轨道上的碎屑,因此有着相似的轨道并汇聚成流而成为流星雨;还有其他的流星体不和任何天体有关,相互间也没有关联(虽然它们的轨道也必须和地球或其他的行星轨道交会)。经过地球轨道附近的流星体,最高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2公里(26英里),而地球在轨道上的速度是每秒公里(18英里),因此与地球遭遇的流星体最高速度约为每秒72公里(44英里),但这只会发生在与地球逆向而行的流星体。大约有50%的流星体会在白天(或接近白天时)与地球碰撞,成为昼间流星而难以见到,因此,多数的流星,特别是那些亮度较低的流星,都是在晚间天空亮度较低时被观察到的。流星被观察到的高度通常都在60公里至120公里之间。 已经有足够数量的流星被观测过,有许多是被大众观测到,也有许多是很意外的被观测到,但接踵而来的流星和陨石已足以计算出轨道的细节。所有的这些流星都来自主带小行星的附近。

流星雨的研究意义【第三篇】

流星暴雨的观测研究,对于近地空间环境监测、航天灾害性事件预防、电离层通信安全以及深入了解太阳系天体相互关系和起源、演化,都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探索流星暴雨之迷,只靠专家的理论研究是不够的,要靠全球专业的、业余的观测网联手观测。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长期观测流星可取得很有价值的资料,可以了解流星体在太阳系空间的分布状况,对于研究太阳系演化提供有用的线索,保证航天飞行的安全。

而流星余迹可以利用来进行不干扰的无线电通讯,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流星体在大气中产生的声、光、热、电磁等效应,还可以研究地球大气的物理状况。20世纪以来的百年间,曾有几次流星暴雨出现,中国均无缘与之相会,然而,在21世纪的第1年,中国首次成功地观测到狮子座流星暴,又迎来2004的英仙座流星雨极盛,这对推动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向公众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流星体(群),认识人类如何在宇宙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流星雨的观测方法【第四篇】

流星雨的观测方法有以下几种:目视观测、照相观测、分光观测、光电观测、电视观测、雷达观测、空间观测等。但业余爱好者多用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根据长期观测事实表明,天空流星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表现如下几点:

一、流星数与其大小有关,对于肉眼不能见的暗弱流星平均每降低一个星等( 因为星等数小的星更亮,所以天文学上习惯把星等数增加称为降低),流星数平均 增加倍。 即流星体质量越小,数目越多。

二、在同一天中,流星出现的概率以黎明前为最大,傍晚时为最小,即下半夜的流星比上半夜多。

三、在同一年中,下半年的流星数比上半年多,秋季的流星比春季多。 尽管每天落向地球的流星数目由于观测手段不一,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大体上能反映出一定规律是相仿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