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论持久战学术论文【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9621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论持久战学术论文【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典的 论持久战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优秀的 论持久战心得体会【第二篇】

这篇著作,读完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没有多好的修饰手段,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正气与睿智。令我想不到的是读完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述这篇著作,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最恰当的文字将我的理解表达出来,而不会曲解主席当年的想法,这是我所担心的,与我阅读之前的想法完全相反。

但我记住了主席说的一句话,我觉着用在生活上是最好不过的了,采取非正常手段去解决困难反而会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困难的境地,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轻视自己的弱项,弱项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化成强项。日本为了解决自身问题而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中国弱于日本,但抗战最后必须属于中国,都是说明这两个说法。

愚钝之至,理解有限,惭愧!

系统的战争观【第三篇】

国防即不等于战争,但国防和战争是分不开的。我们加强国防建设就是为着防范外敌对我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应对突发事变。在一定的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战争和对待战争,树立正确的战争观,提高和强化国防观念。

1. 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特别是到了帝国主义时期,仗打得特别大特别残酷。历史证明,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人民要在战争中求得和平,就必须起来以革命的战争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从抗日战争的性质出发,毛泽东指出: “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1]475 -476对于正义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 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坚决给予反对。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 既爆发后,就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我们中国,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476.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是求中国和世界永久和平的。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起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的和平事业,无疑是非常伟大的贡献。

2.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克劳塞维茨和列宁,对战争和政治的关系都给予了深刻的阐明。毛泽东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进一步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指出: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1]480毛泽东认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就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要实现这一政治目的,就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抗战的政治动员,离不开贯彻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等等政治因素。“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1]479同时,毛泽东指出,从战争有其特殊性这点上说,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这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也是这样。毛泽东还指出,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 这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

3.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根本目的。指导战争,不仅要懂得战争的政治目的,还要懂得战争的根本目的。毛泽东指出: “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482战争中的武器、进攻和防御,均体现着战争的目的。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与此二者相对应,战争中进攻是主要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1]482那么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精神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关系呢? 毛泽东认为二者不相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战争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 ( 不保存) ,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1]482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战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1]483抗日战争的各级指导者,要力求通过每战不断地、部分地消灭敌人的积累,促成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创建新中国的政治目的。

毛泽东的系统战争观启示我们: 第一,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抗日战争胜利距今 70 周年,但历史不容忘记。首先是痛定思痛,不忘国耻。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起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除了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这段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必须走富国强军之路。其次是虽胜不忘战。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一些国家视我之克制与和平愿望为软弱可欺,挑起边境冲突,妄图侵占我国领土主权,但均被我国军民发起的自卫反击战打败。当前我国的边境特别是我国的海疆很不安宁,一些国家企图借西方大国之力,蚕食和永远侵占我国岛礁及其海域,西方霸权主义者也插手我东海南海争端,助纣为虐,挑战中国主权,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置忧患于脑后。习近平也强调过,“忘战必危,怠战必败。”在当今世界重塑国际战略格局的过程中,中国崛起面临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各种风险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强军目标为统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如果有谁胆敢对我中华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必将以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把侵略者彻底打败,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统一,保卫人民的和平生活。第二,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备无患,备战能战才能慑战止战。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是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的必要前提,它的政治目的就是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就离不开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习近平指出: “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纵横捭阖,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2]88这就需要锻造一支有能力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同时要有一整套适合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战争指导上做到灵活、机动、自主,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三,必须高度重视实战化军事训练。在和平时期、非战争的情况下,我们要不要贯彻战争目的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是直接的贯彻,而是间接地贯彻,即通过实战化训练和演练来贯彻。和平时期军队进行实战化训练和演练,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更好地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这个道理。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必须坚持把实战化训练和演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特别是加大在复杂电磁环境、复杂陌生地域、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力度,努力实现训练和实战一体化。

论持久战学术论文【第四篇】

《论持久战》及典对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摘要]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根据国情,毛泽东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该文中分析和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步骤,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系统的介绍了抗战的三个阶段,也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号召和鼓励人民坚持抗战,努力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关键词]《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战术战略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一、毛泽东提《论持久战》的背景

日本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不断地制造伪国或伪军,或不断收买汉奸来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目的。他们给汉奸或伪军丰厚的俸禄和官位作为诱惑,充分利用他们思想上的缺陷,道德上的歪风,在中国社会上散发出各种谣言来鼓动人心,挑拨离间,在民间或国共统一战线中大力制造出波动来左右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的思维和思想,最后达到统治中国的最后目的。

中国方面:首先,收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压迫,身受灾难的每天都渴望着战争的胜利。但战争过程到底是什么样?能不能胜利?能不能速胜?有人说是持久战,那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有些中国人民或有些士兵还不完全知道为什么打仗和该怎样打胜仗等一系列问题,他们需要和渴望有人来全面的回答这些问题。其次,在中国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左右了某些中国人民的思想,所以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驳回亡国论和速胜论来拯救被受影响的人的思想。

历史恰好选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来揭示和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思想和目的,回答了中国人民的各种疑虑。

二、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里不仅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而且还提出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敌方的战略进攻、我方的战略防御阶段。毛泽东谈到目前的战争状态处在第一阶段,敌人为了占领兰州、武汉、广州三个地方出了很多师团和兵员,打算一年半两年之内达到此目的。他认为敌人这么做我方也应该想出应付对策,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才取得战争形势主要用运动战,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作为辅助。他谈到,这个阶段中国已经结成了第二次统一战线,已经有了空前的团结。敌人虽然用了许多不择手段去破裂统一战线的方法,他们这些方法之前失败了,所以现在也一样不会成功。这个阶段中国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损失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经验和进步,因此第一阶段的战争给第二阶段的战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他也提到了此阶段中国军队得到了苏联的极大援助和鼓励,也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的好评,所以我军不是孤战。现在敌人士兵的士气开始颓靡,打仗没有像开始那样积极,我军的士气正在提高,对打仗越来越有了经验,积极性越来越高昂,这对我方是非常有利的。

毛泽东的这些对战争状态的分析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的了解和对敌人的了解,也正显现出我们平常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

第二阶段是敌方的战略保守、我方准备返工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叫相持阶段,也是过渡阶段。毛泽东谈到,第一阶段的尾声,由于我军队的坚强抵抗和敌军的兵力不足,敌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转入保守占领地阶段。这个阶级敌人企图保守占领地,设立伪政府来欺骗中国人民因而从人民身上收集到更多的东西。为此我军对应的是顽强的游击战来打破敌人的企图。在这个阶段我军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助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虽然有大量的正规军,但是由于敌军占领了主要城市和主要街道,也由于中国军队的技术条件还不够完备,此阶段我军还不能进入战略反攻。此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正面战场的正规军,转入敌后战场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此阶段是非常残酷的,地方可能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做好游击战,这样我们可以占领敌占区的三分之二,让敌人只能保守三分之一,这样就是敌人的大失败,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提到这一阶段是最艰难的原因:首先,我军主要是在敌占区作战,战争的胜负由敌军和我军的变动来决定。其次,战争中汉奸捣乱和经济困难是两个大问题。所以我军一定要熬过这段时期,要动员全国民众,齐心协力,坚持抗战。我们要知道在国际上对日本不利。所以我们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不懈努力地把精彩的第二幕演出来,最后取得胜利。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鼓励中国人民和中国战士,这个阶段很漫长很艰苦,所以我们一定要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用自身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侵略军,对抗法西斯国家,去迎接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第三阶段是我方战略反攻、敌方战略退却的阶段。是收回被敌人占领地的阶段,是抗日战争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阵地战站到主要地位。毛泽东认为,这个阶段我军不仅要靠自己的力量,还要靠国际力量和日本国内变化的状况,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我们要做好国际国内宣传和外交工作,打好外交关系。这个阶段我军不再是战略防御而是战略反攻阶段,不再是战略内线而是战略外线阶段。我们要走完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把敌人打到鸭绿江边就算结束。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告诉人民,想要取得胜利只靠自己是不行的,我们要搞好国际关系,利用国际关系来打倒帝国主义。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日本国内情况,因为日本国内也有很多反法西斯帝国主义的国民,他们是不愿意开侵略战的,因为他们知道侵略战不会友好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国际和国内情况去抗战,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力量是强大的,不是任人宰割的,中国的人民不是薄弱的,有一股齐心协力的强大力量在推动者他们,鼓励着他们去完成驱除鞑虏挽救中国的任务。所以要做好战略反攻,完全消灭和消除敌人的全部武装力量,让日本帝国主义者感到中国人是不可能受压迫的,是不可能屈服的。

三、《论持久战》对取得抗战胜利的作用

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分析,对抗战三个阶段的分析,对抗战胜利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彻底驳回了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两个论点。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主管主义思想,一个是王国轮,一个是速胜论。亡国论思想主义者认为中国的国力过于弱小,军队武装过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太低,不能抵抗日本侵略,在日本军队的压迫下,即使结成统一战线来国共合作,也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所以认为不该抵抗,应该投降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生活。速胜论思想主义者认为,美国的国力比日本强大,在美国的帮助下即使是没有统一战线,没有国共合作也能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很轻易地去打败日本。

在这两种思想主流之下毛泽东提出《论持久战》是非常必要的,及其作用很大。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日本的军队武装力量虽然强大,但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人力物力缺乏,加上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所以在国际上不能得到认同,再加上中国人民的顽强作战,日本不能维持长时间去作战,所以中国必胜,不会亡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认为速胜论是不对的,速胜论者直接划去了敌强我弱,只看到了中国方面的强处,只看到了敌方的弱点,夸大其词的觉得只要有美国的帮助就能速生,这都是不对的,打倒日本帝国,主要还是靠自己,使国际力量作为辅助。毛泽东的这些论点直接驳回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想。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片面性,认识到了抗日战争是漫长的持久战。

(二)给第二次统一战线提供了战术战略指导。《论持久战》里分析到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里所提供的战术战略问题,给国共两军提供了战术战略指导。提到,第一阶段主要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作为辅助。第二阶段主要采取游击战,以运动战作为辅助。第三阶段阵地战上升到主站方法。还提到抗日战争在战术战略问题上需要我们军队采取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要做好消耗战和歼灭战。战争的目的是消耗敌人保存自己,同时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里面的这些战略指导使国共两军改变了战术,尤其是改变了共军的战术问题。是军队有了胜利的信心。

(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日益艰难,日子过得都心惊胆战,他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战胜日本,是否能够把日本帝国主义赶走,这些问题一直围绕在他们不得其解。正由于《论持久战》的发表讲话,使中国人民得到了答案,看到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此人民入伍的思想更加强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更加坚定,为国家的解放担起了一份力,了解了自身的价值,人民的力量的无限,人民齐心协力的作用,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相信了军队,对最后的胜利有了充足得信心。

四、结论

总之,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分析,对《论持久战》的提出不仅打破了当时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主义者的论断,而且给第二次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提供了战术战略指导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对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从此中国人民、中国战士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打仗,该怎么打仗,怎么取得胜利和最后胜利是中国人民的道理。

看了“论持久战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体会【第五篇】

以前自己觉得偶像之一是刘秀,因为他似乎就是用无为的方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刘秀似乎就是达到了老子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

最近开始研究经济的时候,开始非常佩服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中国发展至今,两位伟人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就很想要能够研究这两位伟人的经历。

查阅的时候,找到一本《论持久战》,就想要看一下毛主席当年是怎么写文章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当时的局势是极为复杂的。但是在阅读《论持久战》之后,就会极为地惊讶,在1938年中的时候,毛泽东就已经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局势有着极为全面深刻的认知。这个《论持久战》主要也就是在论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情况。

通过阅读这本著作,自己隐约觉得重新在学习如何写作。之前自己的写作只是零散的记录日记,后来开始觉得故事很有力量,于是写作就是一个记录人生的过程。不过如果是通过写作去分析复杂的问题,这本著作就是很好的指导。

如果是为了让别人也能够看到复杂问题的答案,那么解答的过程就需要有理有据,需要有严谨的分析。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开始,这么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局势之下,想要能够坚定同志们的信心,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看到未来的可能性,是很不容易的。而《论持久战》的分析过程就是极为地严谨。

那么自己接下来做经济的分析,希望能够应用于经营和投资之中,那么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考是始终会存在的。所以就是需要有这种全面深刻地分析。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首先就是客观评估了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又看到了我方的主动性,所以能够通过我方的行为来创造希望实现的局面。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需要持久地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且毛泽东也是给出了具体的战略和战术的规划,这对于实际的行动有着较为清晰的指导。

自己觉得接下来修行的阶段,主要就是更全面深刻地认知现实,并且能够去完善自身和身处的现实世界。读《论持久战》就是有了较大的启发,关于自己可以更准确地认知现实,并且通过行动来创造某个的未来的情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