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著名游记散文欣赏(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854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著名游记散文欣赏(汇总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典游记散文【第一篇】

农历四月二十,初夏芒种,与友人共游苏州,车程不过两刻,心中如隔三秋。

初到苏州,每一条小巷,都饱含历史的熏陶,文化的底蕴充分暴露出城市的热情,古朴,低调。

苏州人的热情,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善意,苏州人的美,总有一种内在的沉淀。亭亭玉立,不施粉黛,娥眉轻蹙,丹唇轻启之间自有一番别样的妖娆。愿支一只小舟,在江南朦胧烟雨中摇曳,淡看清莲初开。

拙政园,水过桥头绕楼阁,人在亭台水中央。

多走一步,景色焕然一新;少看一眼,已是过眼云烟。水,亭,楼,桥,处处新奇,复杂的缠绕,让人不得不去发现她的巧妙,居然找不到一处相同。漫步园中,每条路都是一个惊喜。

狮子林,雄狮稳坐山上山,奇山怪石洞中洞。

穿来穿去,不知身在何处,干脆放弃,随着洞中的蜿蜒,亮光之处,怪石嶙嶙,千姿百态,灵性十足。窗洞的巧妙,在于背后的景色,摇曳的翠竹,奇怪的山石,苍老的树藤,每一处都宛如一幅风景画。

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枫桥夜泊》,刻画在古寺的每个角落,穿越几百年后的夜晚,客船依然等待着曾经的故事。

虎丘山,袅袅云烟听竹声,涓涓流水化墨香。

走在虎丘山上,让人难以停住脚步,别院,古塔,书轩,茶舍,竹林,每一处的精彩,都需要镜头的定格,古人的淡泊,带来的却是今人难得的清净。

苏州很累,累的是历史的沉淀;苏州很惬意,惬意在亭台楼阁间的江南小调;苏州很复杂,复杂在山,水,树,亭之间的美妙。

游记散文【第二篇】

怀悠闲之心,跟着自己的感觉,信步走进丽江古城,便置身于古建筑画卷、古文明的大观园之中。走上光硬的五花石板街道,一如茶马古道的赶马过客,在市井如潮的四方街抖落疲惫,抖落风尘,再把茶文化带到山外的世界。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或平缓顺直,或陡峻迂回,空间时而开放,时而封闭,形成疏密有致、曲径通幽的开放式格局。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过洛”(纳西语: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水流的方向还会把你带回起点,让你身在古建筑迷宫中而不会迷路。

在玉龙桥上和舞动的水车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街店铺,光滑闪亮的五花石板街道,溶成悠悠古韵、深深市井。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或青或白,或新或旧,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旧楼班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在古城,或可从这个店铺到那个店铺,挑选民族艺术精品;或可在碧波蜿蜒的河边,静坐一旁,放飞心情,细细品味一河、一街、一桥、一屋,或登万古楼远眺,人字屋顶或宽或窄、或高或低、交错成趣,铺满你的视线。

在古城的热闹中,我抑制不住好奇,于是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我虽不谙节拍,但仍可切合舞者的心境,在周围赞许的目光中,我俨然一纳西女子,翩跹而轻盈,在这灵动的旋律中沉醉。我走出了舞池,走进了纳西民居的古建筑群中,我的思绪在这些清雅的民居中凝结。我的画笔扶摇不定,目光所至,远处始终是更美的一处

古城纳西民居大多随河流走势定位,承袭明清时期特色,融合了北京四和院韵味和江南水乡情趣。院落多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以利采光、挡风和避寒暑。因丽江地处地震中心带,房屋以木架承重,土坯砌墙,采用先搭木架再筑墙的方法搭建,墙面由红色黏土敲打而成,先用黏土和水敲打成第一层墙面,待其风干后,再往上叠加第二层,如此层层叠加的墙面略有弹性,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墙面有纳西族男子的徒手画,颜色或素雅或鲜艳,隐射屋主的经济情况,素雅代表清贫,鲜艳代表富有;有些墙面还写有文字以表述屋主所从事职业,如“风花雪月”表示屋主是渔夫;“百忍世家”表示是石匠;“紫气东来”表示是商人。纳西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自家庭院也是他们舞蹈的好场所,大的庭院可容纳近三十人牵手舞蹈。

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但有一桥梁建筑特色却不得不提,即平坡桥,在古城你仍然看到许多桥面平坡无台阶的桥梁,据说是古时候为方便马帮行走而设计的,而今这些源至"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古桥,已完成了连通商贸的历史使命,成为现代人争先拍照的一处胜景,也是风雅之士吟诵唱和的好去处。

我的画笔依然画不尽古城的美,哪怕一河、一桥、一屋,我深深陶醉,进而深深眷念,也正是古城的独特魅力让我依依惜别,还想再来。那就不妨让心灵穿越,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

著名游记散文欣赏【第三篇】

遇见是感伤,是暗淡的忧愁,化成心里冰河山川的落寞。抛却在今生,彻底不再让这样情缘,成为生命里,无休止的变迁,今世收场,结局的柔肠,早已经埋葬,就让一切过往随风飘去。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著名游记散文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接到通知参加滁州市第一届“棠梨花诗会”心里既高兴又惭愧,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是我的荣幸,而我,一个国语老师诗写得不咋地,你说我能不惭愧吗?!也正好借此机会向诗人求教。

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来安县张山乡的罗顶村。短暂的歇息后向西行进,走不多远便可以看见漫山遍野的都是棠梨树,每年三月下旬,棠梨花盛开,一簇簇滚成团,洁白如雪花。每棵棠梨树又是一个大花朵,一棵挨着一棵,漫天铺地。在温和的阳光下,洁白无瑕,流光溢彩,璀璨晶莹。

来自省内外的诗友、摄影爱好者、骑行驴友云集到这里。他们相约在棠梨山情人谷,因为心中充满了一份期待。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有朋友们晒出各式各样的棠梨花图片,我也是悄悄地关注着棠梨花的讯息,唯恐错过了赏花的时节。诗社的正德先生的家就住在张山乡的罗顶村棠梨山那边,自幼漫山遍野地玩耍,对棠梨谷再熟悉不过了,我们都称他是“土著”,由他做我们的向导,省去了诸多的麻烦。此时棠梨山谷草木复苏,春意盎然,行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微风习习,鸟语花香。放眼远眺,漫山遍野花的棠梨花连缀成银色世界,山下金黄的油菜花与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山坳里镶嵌着一颗翡翠明珠,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岸边些许垂钓者谈笑风生。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游览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棠梨林中,稀稀疏疏的散落着几棵野桃树,紫红的野桃花夹杂其中,恰如涂在山水画上的一抹云霞,缭绕山间,虚幻缥缈。景色甚美,但因棠梨花期有点过,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三三两两的赏花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行进。一处向阳山坡上,棠梨花在微风的吹拂中,随风摇曳煞是好看。摄影爱好者可以大展身手了,打开镜头聚焦在棠梨花上,只听“咔嚓咔嚓”的响个不停。其他的也不闲着,都围着棠梨静静地用手机拍照。这时候,感觉一出声,人立马就会变得俗气起来似的。棠梨树山之君子,更是隐士,尚存古风,安静地兀自儿绽放,我等又何忍惊扰她的清静呢?

不知不觉天已晌午,然大家兴趣正浓,意犹未尽,留连其间,不忍相别。三五成群指指点点,诗人诗兴大发面山而吟,引得大家掌声如鸣。转过山角,豁然一亮,一条弯弯的小溪绕山而走,河中几只白鹅无视岸上的游人,毫无顾忌地嬉戏追逐,河对岸几株高大的棠梨洁白如暇,细风一吹花瓣飘飘洒洒落入河中,别有一番风情。棠梨的安静从容,让我仰望。人群中不知哪位理想家说,如有来生,化作一棵棠梨,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此山间,悠闲自得,岂不自在?

棠梨别名甘棠、野梨、土梨、棠杻。野生于荒郊、山脚、路边或道旁。甘棠之名,出于《诗经·召南》。《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宋理学家朱熹注解说:“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后世因用“甘棠”称颂地方官吏之惠政于民者。

棠梨树,蔷薇科落叶乔木,枝有针刺,耐旱耐湿,为黄河和长江流域野生植物,其花和果实可以食用,为我国栽培梨的优良砧木之一。它并非名贵木材,然而因名人系于斯木,也就成为地方文化的一种象征。所以从古至今有着众多的文人雅士赋诗著文,讴歌颂扬甘棠树。

棠梨树生长在山野,默默的开花,默默地结籽,生命中夹杂着几份寂寞,还有几分无奈,却又生活的实实在在,把最美好的东西都给了人类;人生岂不也若这般,为了自己的家,也是为国家,辛勤的工作,默默地奉献,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世人都爱桃花的娇艳,而我更喜欢棠梨花的素洁高雅。

经典游记散文【第四篇】

总是听人说我们校园非常漂亮,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过她,于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的午后,我决定好好逛一下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校园里旅个游!

站在校园大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第一实验小学”六个烫金大字,闪闪发光,在阳光下诉说着她的优秀。和门卫伯伯打过招呼,我进入了校园。

由于是周六,平时热闹的校园非常安静,微风吹过,可以听见那棵古老粗壮的银杏树叶沙沙作响。看着高高的教学楼,我拾级而上。在每个班门前,我都停了一下,念着挂在墙上的名人名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豁达……这些人生哲理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出了教学楼,我向操场走去。路过花园,看见花园里头姹紫嫣红的花,我仿佛看见了春天时我们一起在花园里种花的情景——你挖坑来我浇水,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花园旁边是老师的办公楼,老师们平常在里面写教案,为我们批改作业,像园丁一样为我们这些幼苗浇水施肥,建设者祖国的明天。再往前走就是我们宽阔的操场了,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地,还有旁边“增强体育锻炼,增加人民体质”的大字,都在彰显着我们校园的激情与活力。春季运动会时同学们矫健的身影仿佛又呈现在眼前。

在校园里旅游,看过校园的一草一木,就好像做了一次全新的探秘活动。已经六年级的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了,下次再来就应该称她为母校了吧。

经典游记散文【第五篇】

伦敦街道两旁,白石平垫,通男女往来。中则沙土碎石筑成,车马所经也。道之广者,可七、八车并驰,狭者亦可四、五车,皆洁净无稍垢秽。民居、官署规模不甚悬异,结构类皆四层,并入地者计之则五层(各屋皆有入地一层,为下房、为厨、为屯煤所)。白石为墙、为柱,铸铁为护栅,为栏杆,环于门外。其内糊壁以花锦,铺地以细毡毯,嵌窗以玻璃数尺,亦铁栅护之。估肆则临街大玻璃货物咸鉴澈于外。惟耶稣堂、银行、客店、信局,电报局、施医院,制度独崇闳。每游骋道上观之,左右房舍峻整华洁,数百街如一式。问其房价,动须数十万金钱,可以知其地之富足矣。数街辄有广囿一区,荫以杂树,有池沼而无亭台楼榭。沿路安长铁几,以便游者憩息。地由国主建置,百姓男女均往焉。盖以其人所居皆层楼叠阁,无呼吸通天处(民居估肆皆无院子),虑以气郁生疾疫,故特辟此囿,俾民人闲暇,散步舒怀,以畅其气,重育民也。每夜九点钟前,市肆犹哄闹,男女络绎。途间路灯,皆煤气为之。

昴、虚、星、房四宿值日之辰,即耶稣教礼拜日。廿二日,虚宿所值也。正使与余往拜德尔秘,未遇。道上车行稍迟,正使曰:“何不鞭之?”马格理曰:“()今日礼拜,不鞭马。且不特礼拜而已,伦敦有仁心会,禁人虐使牲畜,鞭马酷则捕役执讯(捕役为罗地美亚所辖,犹中国之团 练壮丁,工食由各行户捐给),故以为戒。”查礼拜日,官不治事,民不力作,马不效驾,牛不负犁,所以节群劳也。届期前一日(其俗谓之礼拜六),过午,遂各游息。闾左之奴雇,店肆之帮伙,莫不探视亲属,以遂其情,逶迤园囿,以畅其志。张而弛之,七日一周则复张,时气又一振,力必倍劲,无疲惰偷安之患。

马格理云:伦敦昔多偷盗,最为巧黠。过路者,囊金腰间,一偎身已被摸去。铸铁为室以储宝,环庐逻守终夕,比晓而宝已亡。故街衢分段置巡捕(疏通道路,弹压喧争,皆捕役事),近宫数武一火槍兵,皆昼夜更替,坚立其地不远离。别有马队二十人为一班,顶盔披甲,挟槍周巡,日数轮转。每窃盗,发一呼呵,而巡捕已至。巡捕一鸣哨,而近街兵捕亦至,防范严紧。

伦敦无城,其巩若城阙者,火车所经之桥梁也。民居稠密,不可以行火车。爰以巨石为飞桥,于万家烟户之巅,架以铁板,垫以沙土,俾往来焉。卧百尺楼,时闻其上雷轰隐隐不断,则火车过也。乘车眺望,遥见其下行人如织,街市闾苍渺若重渊,几疑其穴地为之,而不知身在桥上也。又或高凌宝塔之尖,俯拾帆樯之顶。初至其地,骇心惊目,无非异观。闻人言:南至海口,北至苏葛兰,铁路共数十道。每行百里,人纳车价仅一息零,较之未有火车时省费数倍。故商旅之车,有群居之室,有别室,皆漆皮软几,玻璃明窗,坐卧殊觉畅适。其贵者所乘,则锦壁、绣帘、文榻、画案,瓶添净水,盘供鲜花。虽轮行如飞,风霆贯耳,终不改书斋闲憩之乐。车后厕器,亦极整洁。其价则百里一金钱,或不可少矣。

马车式亦不一,有单马车、双马车,以木夹漆布两重为车屋,可敞可蔽,寻常出游以之。有四马车,则富人以之行数十里内者。又有街道车,形如画舫,而卑其轮,两马驾之,上下两层,可坐数十人。每人附载三里,仅给价一边士。其高轮采画大车亦然。

余尝问不立城郭之故于英人,据云:前百余年,固有之。自火炮盛行,城不足自卫。闭关以守,伤人愈多,故毁去。今增固海口炮台,御敌较可得力。即不幸被敌闯进,犹可出兵各路以驱逐之。外洋之无城郭,正不独英。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