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醉翁亭记课文朗读mp3音频下载 醉翁亭记朗读录音在线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6826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醉翁亭记课文朗读mp3音频下载 醉翁亭记朗读录音在线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醉翁亭记课文朗读mp3音频下载(推荐【第一篇】

醉翁亭,位于滁州琅琊山。

北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为太守。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于是寄情山水,借酒抒怀。常约宾朋饮酒于琅琊寺。导游说是和尚智仙同情、敬爱欧阳修,特在半山腰为其造亭歇脚饮酒。对此,我不敢苟同,遂以小人之心度之,概因这位太守常带三朋四友到寺里喝酒,众僧怎能清修?其又是滁州最高长官,和尚可能是无奈之下,只好出此送神之策。

欧阳修自号“醉翁”,这亭子便题名为“醉翁亭”了。这位风流太守不但在亭中喝酒,连公事也常常了于亭中。导游说这是天下第一亭,现在称天下第一的太多,姑且听之吧。

读欧阳修《醉翁亭记》,起句“环滁皆山也”,区区五个字,以其老辣超凡笔力,写尽滁州形势,令我敬服得五体投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因我是“钓徒之意非为鱼,是为陶情怡性也。”

醉翁亭高、径皆两丈余,并无特殊之处,只是亭子东侧坐位上有两快桌子样的小木板,是欧阳修办公用的。

登亭四顾,但见远山环亭,飞檐古朴。举首沉思,若前贤就在身边,怀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一片空明。

醉翁亭西侧,有群建筑,皆明清所建。小巧独特,风格各异,曰“醉翁九景”。令我咤异的竟有叫解酲阁,醒园的。

想来欧阳修本意是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要的就是一个乐字,一个醉字。虽在《醉翁亭记》说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欧阳修酒量甚佳,时年未逾四十,这明明带有调侃戏谑之成份。可叹后人却在此建什么解酲阁,醒园。附庸如是,煞风景大也,可供一笑。

万幸是,当时尚无今人酒后常往的洗头房、脚浴、桑拿等,若不,“醉翁九景”壮大为“醉翁十二景”,却也非不能之事。

游琅琊山时,正值农历二月初,却听得清脆蝉鸣,以为奇。

醉翁亭记课文朗读mp3音频下载(推荐【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醉翁亭记课文朗读mp3音频下载(推荐【第三篇】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二贤堂

在醉翁亭的北面有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这就是“二贤堂”。在二贤堂我们见到的对联是:驻节淮南关心民癀;留芳江表济世文章。二贤者,欧阳修和王元之是也。欧阳修自不待言,王元之,即王禹偁,宋初文学家,一生刚直敢言。滁州在宋代属于淮南路,欧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做过太守,欧是江南西路人(江南又被称为江表),故有此名句。“癀”,疾苦之意。

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辈景仰不已。

宝宋斋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此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后人为纪念他的善行又在宝宋斋附近建了一座冯公祠。

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祐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当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

醉翁亭记课文朗读mp3音频下载(推荐【第四篇】

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当时,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曾经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心情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这种怀念当年,以苦为乐的处世心态十分罕见。由此观之,《醉翁事记》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欧阳修的经历和乐观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奠基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根源。

二、滁州极富乐趣的优美景色,提供了作者”乐”此不疲的客观环境

滁州位于东南隅,这里地僻民淳、山高水秀。作者在《醉翁亭记》里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地描绘山光、水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从群山到诸峰到林壑,由远而近,尽收眼底,让读者沿途览胜,渐入佳境:“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里有山有水,幽深秀丽,树木茂盛,流水潺潺,亭榭翼然,给游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道出了“乐”此不疲的缘故。然后,作者把景物放到变化的时间里描绘:“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天的朝暮变化,一年的春秋更替,各具特色,令人依依不舍。

作者面对四时更替,既不伤春,也不厌夏;秋天是高风洁霜,而非天边落日;冬天是水落石耸,而非寒风枯草。从对景色的描写中,可以流露出欧阳修的情绪:善于从大自然中领悟山光水色那纯真的美,从而排解了在政治上的失意。

三、滁州百姓的安居乐业,是作者安“乐”陶醉的主要因素

行文至此,文章并未停止在游山玩水的“乐”上,《醉翁亭记》难得之处,在于滁州百姓“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幅安乐太平盛世的美景,道出了作者安乐陶醉于山水间的重要因素。此处虽文字不多,却起到点睛作用,给我们深入了解作品‘乐”字的含义提供了最佳的解释。

史料证明,欧阳修被贬滁州,正是宋朝开始衰退之时。就在这个封建皇帝的腐败统治鞭长莫及的东南一方,在这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开明太守的治理下,他自己本身在办理政事时,又“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因此,滁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完全是有可能的。百姓丰衣足食的太平生活,使得欧阳修完全忘却了仕途的苦恼和艰难,思想上得到一点安慰。处身这一情景,作者的“乐”已由之前的山水“乐”升华为分享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的“乐”。假若对自然界山光水色的感发,只是欧阳修乐趣的表面原因和初起的触动,那么,隐藏在深处的乐趣,就是对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沉醉,所以作者深感“乐亦无穷也”。使得作者的“乐”含有了百姓成分,使得《醉翁亭记》与那些一味地寄情山光水色、自得其乐的田园山水作品有了鲜明的区别。

四、妙不可言的快乐,出自作者对“乐”进行哲理的探究

跟随作品的演进,曾在“觥筹交错”中乐极而醉的欧阳修;对貌似相像而原因不同的“乐”进行了富有哲理的探究: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问中可知作者把“乐”划分三类;一是禽鸟,这是一种只知饱食没有思想的快乐;二是游人(指除太守之外的游人),他们虽懂得欣赏山水之美,也有七情六欲,但他们的乐不能与太守相媲美;唯独太守之乐,才是凡人俗鸟不能理解的最高境界的高妙之乐。这是因为,在欧阳修看来,鸟为饱食后投林而乐,百姓为丰衣足食安事太平而乐,而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乐”则是囊括山水、风物、人情的兼济天下之乐。不但为滁州风景而乐,而且为百姓丰衣足食而乐,也为自己治理有方而乐。这样一位居于乐之巅峰的太守,吸引大家对作者“乐”的思想归宿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范仲淹常常自夸:“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醉翁亭记》欢乐气氛中,大家也能够从欧阳修身上看到这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形。这正是作者对“乐”进行哲理的探究中寄托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沉醉,使文章进一步得到升华,更加具备较深的思想意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