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备考攻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际

佚名  2019-03-19 15:00:33  网络

(1)重点定义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情感性。一般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是,一方表示的积极行为会引起另外一方相应的积极行为。李雷模式包括:强势对服从;同情对信任;友好对合作;求助对援手;自卑对自信;怀疑对疏远;攻击对敌对;炫耀对反感。人际吸引的原因包括亲和动机、克服寂寞;遵循强化原则、社会交换、联结原则。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性、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接近性。人际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进行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关键特征:涉及语言和非语言;自发和设计;发展;反馈与互动;内外部制约;包含说服。心理功能:协调功能、心理保健功能、自我表露功能和心理发展动力功能。两个原则:关系中的每个行为都是一种交流;所有的沟通都包含“内容”水平和“关系”水平。亲密关系Levinger和Snoek的互赖模型将关系分为零接触、知晓、表面接触、共同关系。在共同关系中,当两个人互赖性很高时,称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有五个阶段:初次吸引、建立友谊、延续强化、凋萎与衰落、结束。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概念:行动者和观察者效应不明显;资源平等分配;共有关系;自我图式;加工记忆。增加亲密的方法:自我表露。自我表露其作用为:发展关系(社会渗透理论)、宣泄、自我澄清、社会确认、社会控制。爱情其特征为:长时间的接触;相似的价值观、需要和兴趣;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力很大。斯腾伯格的亲密、激情、承诺构成的七种爱情。偏见与歧视偏见是指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的对人或事物的消极认知和态度。歧视是由偏见的认识和态度引起的,直接指向偏见目标或受害者的那些否定性的消极行为表现。偏见的特征:以有限的或错误的信息来源为基础;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过度类化;先入为主。解释理论:团体冲突论、社会学习论、认知理论、心理动力理论。消除方法:社会化、受教育、直接接触、自我检控。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指人们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不期待回报。影响因素:情境因素———他人的存在、环境条件和时间压力;助人者特点———人格因素、心情、内疚感、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宗教信仰;求助者特点———被喜爱程度、是否值得帮助、性别。利他理论;社会进化论;动机论;决策论;学习理论。侵犯行为指伤害或者危害他人的任何行为。特征:必须是一种行为;后果有好有坏;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解释理论: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洛伦茨的侵犯本能论;动机论,挫折;社会学习论。影响因素:天气变化、兴奋转移、侵犯线索、去个体化、酒精、性别和认知水平等其他因素。控制方法:利用惩罚(迅速而不可避免);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替代性侵犯与宣泄;示范非侵犯行为;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控制媒体。



http://www.alatiku.com/showinfo-92-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