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备考攻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动机理论

佚名  2019-03-19 10:06:06  网络

(1)本能论由詹姆斯、麦独孤提出。该理论认为:本能行为在进化中形成,不学而能,是行为的原动力;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种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都支持该理论。该理论的缺点是循环论证。

(2)驱力理论由伍德沃斯提出。他指出,驱力是生理需要所引起的紧张状态,能激发个体行动,以消除紧张。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要生存就要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供给机体的理论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之后赫尔又提出行为主要由习惯支配,而非生物驱力。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公式:P(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该理论的缺点是不能解释驱力增加的行为。

(3)唤醒理论由赫布、柏林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呈倒U形关系;重复刺激使唤醒水平降低;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4)诱因理论由赫尔提出。他指出,诱因是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激发或诱使个体向目标前进。该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引发行为的作用。人们希望得到的、有吸引力的刺激都可以被称为诱因,有积极、消极之分。公式:P(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K(诱因)。

(5)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与刺激的联系。归因理论归因是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海德提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控制点(内控型、外控型)。韦纳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的中心要素,提出了“稳定性”维度,提出了二维归因模式。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认为当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类将竭力保护它,并以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级、四象限模型将动机分为:高驱低避型(成功定向者);低趋高避型(逃避失败者);高驱高避型(过度努力者);低趋低避型(失败接受者)。自我决定理论德西和瑞恩强调自我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组成内在的动机。它将行为区分为: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前者基于对人需要的认识,其特点是设计和选择行为,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后者没有真正的选择,受外在刺激控制,无动机。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成就目标理论尼科尔斯和德韦克等人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评价标准和原则包括:任务标准、自我标准、他人标准。成就目标可以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两类成就目标在成功的标准、价值感来源、满足感的产生、喜欢的工作环境、努力的理由、评价依据、对待错误的态度和对能力的认知等方面都有差异。



http://www.alatiku.com/showinfo-92-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