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备考攻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听觉理论

佚名  2019-03-18 15:58:47  网络

(1)频率理论该理论也叫电话理论。罗·费尔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原有的频率相适应。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运动,因此该理论只适用于1000Hz以下的声音。

(2)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共鸣;反之,长纤维共鸣。约有24000条横纤维分别反映不同频率的声音。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此理论适用于500Hz以上的声音。而当声音频率超过5000Hz时,该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3)行波理论冯·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步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振动停止前进并且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音频的分析。该理论适用于500Hz以上的声音,却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4)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时,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该理论只适用于5000Hz以下的频率。



http://www.alatiku.com/showinfo-92-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