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集聚【推荐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集聚【推荐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文化强国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增强文化自信,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由一系列科学理论组成,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自信理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理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和文化交流互鉴理论等。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精神源头是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自信”中,突出强调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地位,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时代新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三、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化,很多地区和国家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主义“民主观”迷惑了双眼,造成本国或地区的战乱政变、致使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究其原因,固然有经济、政治实力不强的因素,但是根本还是在于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强,只能被动的接受他国强加于自己头上的文化价值观,然而这种价值观并不具有普适性,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无法相融合,或者是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本国文化软实力无法实现“高位建构”,丧失了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完全沦为外来文化的附庸。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将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相并列,彰显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文化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他强调“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五、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式也越发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不断巩固和发展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正能量,来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土和阵地。并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化,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新时期新社会新发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六、交流与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四项原则: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就如何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提出4点主张:一是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二是要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习近平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三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习近平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四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习近平指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二篇】

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作为根本根基的文化自信其真正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给我们带来哪些指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自学,去探索。

一、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历史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于_的伟大实践,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二、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这三个自信的根基,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渗透力与持续影响力。“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实质与核心是主体自信。也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情感与心理的精神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来源于对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其对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觉坚守。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三、文化自信的真正内涵

孔孟之道、老庄思想、诸子百家,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个文化基础在农耕文明中发生和发展,适合于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适合农耕社会,适合氏族群体。进入现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精华的,本人认为就是_。

自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毁灭性打击,中华文明也践踏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_的指引下,中华国运重启于帝国主义的凌辱之下,民族复兴于受尽苦难的血泊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绝。

_,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巅峰,也扭转了中华民族羸弱的国运。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下得到了实现;孔子的“仁”,在为人民服务旗帜下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保证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本条件。既不忘传统文化之根,又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样才有文化自信,才会有其他三个自信,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70多个春秋。在各个历史时期,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鲜明的党派文化和内涵。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会员不仅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中共_党章,更要学习民建会史会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三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欢迎你的品鉴!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把文化自信作为思想灵魂和思想武器,以更加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展示出中国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同时,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大对古籍、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力度,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代文明服务。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文化创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关注当代艺术家、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推动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世界。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创意在合法、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与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各国人民一道共享文明成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加强教育、加大投入、普及科学知识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让更多的人具备文化自信和文化创造能力。

总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建设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当代文化的创造力,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我们必将在全球文化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四篇】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局面。然而,也要看到,我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支国家维持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力量源泉。我们要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同时,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人民文化取向,形成“四个自信”: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国家自信、对自己的道路自信、对自己的制度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文化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要鼓励创新型人才,培育一流的文化精英,支持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要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与推广。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国家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同时,要鼓励国内文化交流,促进各地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打破地区文化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推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达到文化输出的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自信中寻找文化的力量,加强文化的创新和交流,提升文化的软实力,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繁荣和国家富强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文化的中国而奋斗!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五篇】

文化不仅是上层建筑,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样也是生产力,具有商品的属性。文化所创造的效益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第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遵循的是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改善文化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第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我们所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文明、社会的和谐、生态的美丽、文化的复兴,而且文化复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较之经济和政治更具竞争力、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与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的影响和能力。它对内表现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国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加快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努力推动文化建设,把我国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应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制衡西方大国的文化扩张的必然选择,对世界文化发展乃至人类和平与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六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宝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豪与信念。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走向未来。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鉴往知来,接续了历史和文化传统。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把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建立起对文化传统的强大自信,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坚实的文化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在这个时代下无疑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让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创新的源动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中发展、创新,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与时俱进的表达形式,使传统文化能与当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

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同时,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有鉴别地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要落到实际行动上。行动作为思想的体现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学习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构建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深刻认识到树立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唯有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感到无比敬仰,才能传承好红色文化,激发出创新文化,为文化建设道路添砖加瓦。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七篇】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章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第八篇】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2022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向“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致贺信中指出:“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和重要任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等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作用不断凸显。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重点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科学整合和综合利用,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模式,支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我们把握好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出越来越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指南,也是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同时,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注重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通过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等重点计划项目,整理梳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上述种种举措努力实践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的目标要求。

三、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于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国故事第一讲解人,在双边、多边外交场合以中国话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辩证法、自然观、政治观、群众观、文化观、生态观、国际观等的生动阐释”,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典范。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2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中强调:“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文化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70 1013625
");
单篇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该篇文章

限时特价:8.88 元/篇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包月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站内所有文章不限量复制

限时特价:15.9 元/月原价:100元

微信支付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 (复制和下载权限相互独立,并不通用) 还有问题,再加客服QQ。 在线时间:星期一至五 8:30~12:30 14:00~18:00